从一个集体企业起步,发展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医药化学制药百强企业、江苏省创新型企业,拥有消化类、呼吸类、心血管类、麻醉及精神药品、专科药、老年药等治疗领域系列新药和8只江苏省名牌产品。风雨40年,一路砥砺前行,稳健经营,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为中国制药产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创新驱动 “制好药”的常胜法宝
一走进常州四药的企业荣誉成果展示厅,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便是“创新”二字,在与公司董事长屠永锐的交流过程中,出现频率最高、被这位优秀的民营企业家反复提及的词语也正是“创新”二字。
创业初期,企业面临着缺新品、缺资金、缺人才等各种困难制约。“那时候我们只能生产一些普通的化学药品。”屠永锐告诉记者,“要想成为具有真正市场竞争力的制药企业,摆在企业面前的只有创新这一条路可选。”
事实证明当初的选择是睿智的,创业创新之路虽然磕磕绊绊,但注定天道酬勤。屠永锐带领下的技术团队,通过与北京、上海、南京等国内科研院校的紧密合作,国内首仿成功抗消化溃疡药奥克、抗抑郁药开克等6只新药,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一经面市,便受到了广大医生认同,至今上亿患者受益。初战告捷,带来的是自信心的大增和研发激情的奔涌,一批优质好药陆续从常州走向国内大市场,常州第四制药厂于2001年经改制,成立了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
沧海桑田,时过境迁。企业名称虽然变了,但是创业的初心没变、创新驱动的信念没变。据屠永锐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回忆,平时一向平易近人、乐于与基层员工“打成一片”的屠永锐只要提起“创新”二字,立马就会严肃认真起来,“屠总经常教育我们,创新是任何企业摆脱危机的源泉,也是摆脱‘成长的烦恼’,创造‘魅力企业’的必然路径。”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屠永锐对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几乎达到了“苛刻”的程度。动力变革,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在四药要成为一种常态。
旗帜决定道路,道路决定方向。在这位对创新有着不懈追求的高新技术企业“掌门人”的坚强领导下,近十年来,常州四药攻克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关,一系列“放心药”相继问世,减轻了无数患者的病痛之苦。比如,“八年磨一剑”的国家863高科技项目——镇痛贴剂芬太克,用于中晚期癌痛病人,结束了依赖进口的历史。由于其疗效持久,药效持续72小时,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一贴管3天,每天不到20元的费用,从经济上也能够承受。再比如,呼吸系统祛痰药兰苏在剂型再创新的同时又实现了产品系列化,拥有片剂、口服液、缓释胶囊及注射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治疗高血压药缬克,与上海医工院合作开发成功,其《抗高血压沙坦类药物关键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项目,运用自主创新的两项发明专利技术,在关键技术上实现绿色制造,成功解决了合成原料药技术难点、微量基因杂质去除、制剂工艺质量控制等三大难题,实现了新GMP规模化大生产,生产成本降低50%,大大降低了慢病患者的经济负担。该医保药已被列为国家基本药物,每年销量增长20%以上,达到了节能环保、绿色制造的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据悉,以屠永锐为核心的常州四药研发团队,陆续开发了10多只新品和首仿药并投产上市,国内首家生产的专科用药多力姆片、安列克针双双被评为中国十大处方药重磅新品,满足了市场短缺的需求。这位在20世纪90年代便承担和参加完成国家科技攻关项目5项,同时是多项发明专利主要发明人的优秀企业家,每年都把销售收入的10%投入新品研发,其结果显而易见——公司已获知识产权的自主发明专利83项,大部分应用于生产取得成效,并获得江苏省、上海市科技进步奖5项。正如屠永锐所说,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四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改革开放带来的历史机遇激发了常州四药发展的动力。
质量为本 “制好药”的生命防线
“制药行业,跟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新时代的质量观必须建立在出于对生命敬畏上,对医药行业来讲,要保障药品质量和药品的安全,不仅是技术和管理问题,也是道德底线问题。”屠永锐介绍,这么多年来,常州四药始终高筑质量防控线,全过程严把质量关,一丝不苟地精选优质辅料,也正因此,一次又一次地在行业树起了常州四药的“金字招牌”。
2012年,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了《胶囊里的秘密》,一些制药企业牵涉其中,造成恶劣影响的“毒胶囊”事件,使制药市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而常州四药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优质胶囊,全体员工才有底气像往常一样生产和销售,在逆势的情况下保持增长,公司胶囊药也被列为免检产品。
市场是检验产品的“试金石”,自信来源于对质量体系的严格把控。“常州四药的每一个新药,从研发到生产,全环节都是参照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严苛的国际标准执行。”屠永锐说,常州四药是1998年首批通过国家GMP认证的企业之一,至今已接受22次检查,全部通过。公司还先后获得了美国FDA、欧盟CEP和日本PMDA认定证书。从2005年到今年为止,四药顺利通过FDA的6次检查,一只抗抑郁胶囊剂成功进入了美国市场;通过日本PMDA检查2次,一只复方片剂顺利进入日本市场,今年获得订单翻番。此外,还有奥克胶囊等共8只药品远销6个国家及我国港澳地区。
记者了解到,常州四药已连续30年保持国家、省市三级药监部门市场抽检100%合格的好成绩。得益于质量强国的新时代,来自于四药人对品控的执着追求。记者在采访中深深地感受到,“筑牢生命的防线”质量文化已经牢牢扎根在了常州四药的企业文化之中,成为全体四药人共同的价值观。四药实施质量变革,塑造四药品牌,接轨国际,加快高质量发展。
精益生产 “制好药”的长久支撑
在常州四药的企业荣誉成果展示厅里,摆放着一台20世纪80年代的意大利原装进口胶囊灌装机。在意大利国际制药设备展上展出的这台机器是那个年代世界上最先进的产品,价格不菲,即便是一些大型的制药企业面对高昂的售价,也都纷纷望而却步。但是,屠永锐却被眼前这台机器远远超过人工灌装的“无比高效”的生产效率所吸引,当即就拍板购买。
往后的事实证明了这一决定的前瞻性和科学性。“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提档升级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其他行业一样,制药企业每天都面临着新的挑战,过去那种单一、粗放和低效的生产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扑面而来的工业化大生产。”屠永锐说,比添置新型设备更重要的是,需要不断探索新型高效的生产方式。十三五期间,投资15亿元建造的新厂就遵循了四药一以贯之的“精益生产”理念和智能制造。
“‘精益生产’强调的是在整个质量体系、生产体系中,要以现代的、科学的管理方法来体现生产能力,要讲成效、讲环境、讲安全,整个体系从源头,就是进厂到出厂都要涵盖这些内容。”屠永锐向记者解释,“简而言之,‘精益生产’它既是一个管理体系,也是一种管理手段,用现代科学的管理方法来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率和效益。”
走在常州四药极具现代化的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这里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消化、呼吸类及妇科急救新药物GMP生产线,有PMS在线粒子监测系统、冻干机自动进出料系统等智能化生产设备,有来自美国的Labware LIMS、生产信息可视化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常州四药正加快推动科研、智能装备、人力资源、现代管理要素等内在的效率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降本增效。四药水电气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远低于行业指标,人均生产率比行业高出一倍。
从过去在占地五十多亩的老厂房里风风火火忙生产,到如今搬进整洁敞亮的现代化新厂区“二次创业”;从过去营收2000多万元,到如今销售突破20多亿元;从过去依靠“天南海北”搞研发合作,到如今放眼全球,与美欧、日本等国外医药企业开展技术交流……
时代的巨轮一刻不停歇地向前开行,一代又一代的常州四药人薪火相传,始终不忘为中国人“用心制好药”的初心。这是一个民族企业干事创业的好时代,正如董事长屠永锐在常州四药的官网中所题写的那样:今天,处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创新、高效是制胜的关键,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舞台上,全体四药人将同心协力演绎新的精彩!
江苏经济报记者 叶小力 曾 伟实习记者 谭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