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焕淼
津市市盲女周学元在运动生涯中,一共获得45枚金牌、4枚银牌和2枚铜牌。其中,有11块金牌是在印尼梭罗、日本神户、韩国汉城、西班牙巴塞罗那等国际大赛中夺得。她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还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省劳动模范。然而“红花尚需绿叶衬”,周学元之所以能如此成功,除了自身努力,还与社会各界的关怀、支持分不开。正如其母卜自吾所言:“没有党委政府和社会大众的帮助,就没有周学元的今天!
1986年9月18日,参加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归来的周学元身挂三金两银。
”1969年出生的周学元幼年家境贫寒,父亲周大庆被错划为“右派”后,家里更是雪上加霜。2岁时,周学元出麻疹、发高烧,最后因无钱医治而瞎了眼,但她自小就性格倔强,即使眼盲,也挑水、洗衣样样都干。有一次,她挑水时摔倒,左脚被钢筋戳破,血流如注。住在对门的三派出所周所长看见了,赶忙跑过来为她止血,并打电话嘱咐其父送医。周所长认定,这孩子将来有出息。果不其然,13岁的周学元经海军某部老干部刘启敏的热心引荐,考进长沙盲哑学校读书。
17岁的周学元正进行身体素质训练。
1986年,17岁的周学元在学习盲文。
1984年,全省第一届残疾人运动会在长沙举行,班主任在周学元班上宣布——学生可以报名。让大家都没想到的是,长于澧水河畔但从没下过水的周学元,竟会报名游泳比赛!身高只有1.58米的她,采用延时训练来回应“个子矮无发展”的说法。有一次她练习时,恰遇原水球队教练石老师。石老师说:“孩子,你的方法不对呀。”他知道盲人无空间感,就拿个圆竹篮,要周学元趴在地上,把竹篮放脖子边,然后用双手把竹篮往肚子方向扒……以此模拟人在水下的游泳动作。就这样,经过岸上千万次地重复,下水后不断地实践,周学元掌握了蛙、蝶、仰、自由泳的技巧,顺利进入了省代表队。在省体委杨成程教练的指导下,周学元的成绩迅速提高。训练强度加大,但正在长身体的周学元营养却跟不上,家里又拿不出钱来,杨成程便自掏腰包买来蜂王浆,可周学元怕还不起,不肯喝。“这么大的运动量,没营养怎么行?”杨成程知道后发了火,“不要你出钱!”每天早晨开瓶看着她喝完。省体委群体处处长周北西夫妻也怜惜周学元,经常接她到家里吃、住,买营养品让她补身体……
1988年,已获国际、国内多项大奖的周学元为津市体校游泳班学员传授游泳技术。
1985年,北京举办的全国选拔赛中,周学元战胜对手勇夺第一,获得第四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参赛资格,并成为国家代表队的一员。不久,省民政厅、津市民政局按相关政策给周学元安排了工作。周学元成了月工资35元多的带薪学生和伤残运动员。
社会各界对周学元的成长非常关心,每次她载誉归来,群众都自发组织欢迎仪式。
周学元的丈夫赵明权是全国举重冠军、高级教师,所辅导的学生在全国、全省运动会夺前三名的有百余次。周学元的儿子如今已长大成人,在长沙市检察院工作。
1997年,周学元一家被评为“全国美好家庭”。2006年5月,周学元自筹资金创办“周学元按摩康复中心”,培训下岗工人及残疾人,安排100多人就业。
周学元非常关心国家大事。图为香港回归前夕她到各社会团体义务宣传香港回归的重要意义。
2007年,她一家三口又以一首《牵手》唱进湖南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获得全国家庭文化艺术节贡献奖及最佳表演奖。
在2011年的全国助残日活动中,周学元放声高歌。(图片由周学元提供)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王焕淼摄)
编后:
如何判断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我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弱者的地位,而非强者的高度。周学元因一场大病成为残疾人,属于人生起跑线上的弱者,然而她最终凭借勇气和毅力逆袭成了体育竞技场上的强者。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在告别一个积贫的旧时代、进入一个自立的新时代后,“弱”与“强”这原本对立的特性,才能以一种毫不违和的方式,完美地聚集在一个个体身上。新中国建立前,常德市域大批残疾人流落街头,时有歌谣道:“盲人面前路三条,卖唱、乞讨和上吊。”解放后,常德市各级党委、政府真诚关心和帮助残疾人,鼓励他们自强不息,残而不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常德市、各区县(市)相继成立残疾人联合会,建立健全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组建基层残联、残协,从而为广大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和经济建设、施展自己的才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服务平台。截至2019年6月,常德市约有残疾人41.3万人,其中登记在册的持证人数为16.9万人。他们大多自力更生,做了生活的强者。
点击进入《长在红旗下》——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图片故事征集相关专题 ▼
编辑:唐文洁
举报/反馈

常德融媒

1.7万获赞 7876粉丝
告诉你行进中的常德!
常德融媒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