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森塔尔实验”是教育心理学上一个非常著名的心理实验,反应了教师期望对孩子的影响。这个实验很多父母知道,也有很多父母不清楚.
本章我将详细的介绍这个心理实验,并揭示实验背后隐藏的一些真相:期望真的能对所有的孩子都起作用吗?
前言
罗森塔尔是美国心理学家,他当时所处的时代正是“自我实现语言”的心理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时候。心理学家们开始认为,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经常带有某种特殊的期望或偏好,而这种期望会使他们在研究中无意识的传递给被试某种隐藏的信号,而这些信号让被试接收到后,就会表现出与实验者期望相一致的表现,从而证实实验者的预期。但实际上这只是实验者所期望导致的结果,而并不是被试真实行为的表现。
罗森塔尔根据这个理论,他认为,当教师得到学生的某种信息(比如IQ分数)后,他们会或多或少地对学生产生不一样的期望,而这种期望会无意识影响他们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而影响学生的进一步表现。
为了验证他的理论,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雅各布来到一所小学进行他们的实验。
实验
在学校的配合下,罗森塔尔对1-6年级的所有学生进行了IQ测试。但是罗森塔尔却向教师隐瞒了真相,而是告诉教师,学生们接受的是“哈佛应变能力测试”,该测验的成绩可以对一名学生未来成就的大小做出预测。目的是为了让教师对测试成绩高的学生产生期望,而这正是实验成功的必备条件。当然,这个IQ测验肯定不具备这种预测能力。
6个年级,每个年级3个班,每个班的班主任都获得了一份名单,上面记录了本班在测试中得分最高的前20%的学生,以便老师们了解自己班里哪些学生具有发展潜力。但事实是,名单中的前10名学生都是随机选择的,并不是真的测验结果。
当该学年快结束时,罗森塔尔又来到学校,对学生再次进行了相同的IQ测验,并计算出每个学生的IQ变化程度。
实验结果
测试统计结果如下面两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那些被老师以为将来会有很大成就的学生的智力有了明显得进步,其IQ平均提高的成绩要明显高于控制组的学生。
但是,仔细观察图标我们会发现,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1、2年级,3、4、5、6的差异并不明显,可以说期望效应没有出现。
实验结论:
1、在老师教育学生中,确实存在期望效应。
2、低年级中,期望效应表现的更加明显,而在高年级中几乎不存在。
实验结果分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按照实验理论,应该是无论哪个年级的孩子都会受到期望效应的影响,但是现实并不是这样。
罗森塔尔后来分析,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可能是因为这两方面原因:
1、低年级学生的可塑性强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刚刚进入学校,在知识、能力方面好像一张白纸,因此他们具有更好的可塑性。同时,对于年龄越小的孩子来说,他们受到父母、老师的影响越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老师的影响减少,孩子更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因此,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当教师对他们赋予高期望时,他们就能产生更大的改变。而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教师的期望对他们的影响减少,可塑性也差,因此期望效应在他们身上不明显。
2、教师对高年级的孩子已经形成了刻板效应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入学,当然他们也就没有在教师的心中形成牢固的刻板印象。这时候,当教师接收到实验测验的影响后,这种期望效应就会先入为主的产生比较强烈的影响。
而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教师在长久的教育过程中,普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刻板印象,哪个学生调皮捣蛋,哪个学生笨,教师们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了印象。这时候,即使有测验成绩的影响,也很难撼动他们的原有印象,因此也就不会表现出对应的期望行为。
教育启示
我们过去提到罗森塔尔效应,总是认为父母、教师的期望会影响孩子,而看完完整实验,我们就会认识到:期望效应并不是对所有的孩子都有效,或者说都有那么大的效果,年龄越大,期望效应的效果越小。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既跟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有关,也与成人对孩子形成的认知有关。
这就提醒我们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越小,越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期望,要多鼓励表扬的肯定孩子,而不要总是批评打骂的否定孩子。否则,等孩子大了,再去想运用这种期望效应,就不会有那么大的效果了。
特别重要的一点,而当我们孩子上学后,父母应该尽量的跟老师搞好关系,提高老师对孩子的期望。这种教师的影响,在幼儿园、小学低年级会特别重要。
举报/反馈

肯定式教养

39.1万获赞 13.4万粉丝
肯定式教养,一种颠覆你原有认知的教育理念
优质亲子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