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重点中学天津市第九中学始源于1905年近代教育家温世霖先生创办的普育女子学堂,是一所有着114年发展历史的学校,分为阳光100和时代奥城两个校区。发展百余年来,学校始终以“普育”文化为核心理念。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内在需要,第九中学领导班子围绕校园文化的形象定位、共同愿景进行深度论证,对“普育”文化进行了深度解读——“普”,即普适和普及;“育”,即教育和培育,赋予其面向全体师生,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新内涵。在天津市第九中学校长李颖看来,学校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学校教育理念、办学特色的重要平台,也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更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弘扬“普育”文化内涵与创新精神,提升“普育”文化的辐射力、感染力、传导力和带动力,学校坚持“以教育情怀涵养生命,以学术精神格物致知,求是态度明礼力行”为纲,以“普育精神”为魂,提出了构建“普育文化场”的学校发展战略,整体构建“普育”校园文化系统,真正使“普育”文化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能源点与动力场。 四年来,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课堂教学,强化特色建设,实践以小学、初中、高中有效链接为一体的“一条主线,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实现了学校健康、科学、有序地可持续发展。
凝炼“普育”文化 指引价值取向
全面构建“普育”校园文化体系
记者了解到,第九中学“普育”校园文化体系包括四大方面——
1
“普育环境场” 营建魅力特色园
环境文化是学校的显性文化,是最直观的学校文化。走进九中,校徽标识物“司母戊方鼎”映入眼帘——鼎的正面镌刻篆书“普育”,周围篆书铭文,古朴厚重之感扑面而来。鼎的图案选择彰显着学校百年历史和文化积淀,更意寓了鼎正、鼎盛、鼎新的深广内涵。九中以鼎匡正,规范师生的一言一行;以鼎寓盛,在教育教学中不断超越自我,续写辉煌;以鼎励新,面对新的形势不保守,以革故鼎新的精神,勇敢前行。
百年普育文化校史馆
漫步楼宇,一楼图书馆外部的校史墙,一帧帧照片见证着学校百年来发展前行的荣光,楼道墙体的每一个布置都是学生探究、实践的园地,展示才能的大舞台;深入教室,以“个人成长”“班级荣誉”为主题的板报评比,以卫生角、图书角、绿意角等为依托的班级主题展示,共同构成了整洁、愉悦、明快的班级氛围,让每一个学生在文明、高雅、欢快的空间内学习、生活、成长。
2
构建“普育课程场” 创造普学乐学园
第九中学积极构建以研究性学习为主体的”普育课程场”,让“普育·多元·探究”为核心的课程文化走进课堂,贴近学生,培育学生九中特质。
作为天津市艺术教育特色校、南开区艺术教育优秀校,第九中学在构建特色课程方面积累深厚。组建于1991年的学校管乐队,将“以乐养心,以乐促学”作为不断前行的支点。学生们在以管乐队为依托的特色课程中提高审美情趣,提升核心素养。在这里,每年都有数十名学生获得特长生认定,并被市、区重点中学破格录取。
对外交流展示砖雕特色课程
第九中学从泥塑教学研究起步,经历十多年的不懈探索,如今成为了全市被教育部命名的砖雕教育学校。学校以砖雕文化的实践与研究为切入口,实现了天津传统文化与特色课程的完美融合,学生们在这里弘扬爱国情怀,传承中华文化。
韩语特色课程
第九中学韩语课程是2015年6月由韩国驻华使馆与天津市教委合作的项目。作为首批两所合作校之一,学校将韩语课纳入学校特色课程并编写韩国语课程标准,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韩国籍外教授课,定期与韩国友好校开展交流互访活动,培养学生国际化、多元化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整体人文素养。
科技课程也是第九中学品牌特色课程之一。以各类科技比赛内容为载体,通过科技校本课程进行训练,引导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爱好,提升能力。2017年,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先进的科技理念,学校被命名为“全国航天特色学校”。
学科课程方面,“导思-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深入实践,是第九中学学科课程建设的着眼点,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高效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符合学生学情的个性化导学案的有效实践,周清、周测的有效指导与激励,共同构成了第九中学特色教育教学体系。
拓展课程方面,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社团活动、韩语班、乐队班等多元拓展课程,为学生们搭建全面参与、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共享的活动,助推学生个性发展,促使学生乐于学习、学会成长、体验幸福。
3
创设“普育育人场” 开拓幸福成长园
阳光体育运动
“幸福教育”是第九中学坚持打造的德育特色体系,也是师生和谐发展的共同愿景。在实施“幸福教育”过程中,学校始终把德育活动作为育人的载体——“一班一特色,一班一品牌”班级特色异彩纷呈,法制班级、公益班级、勤学班级、安全班级……师生通过班级美化布景、学生干部培养、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夯实“幸福教育”的主阵地,福利院、敬老院留下了学生们的足迹,大凉山贫困山区也能收到学生暖暖爱意,九中学生走出校门传递正能量。近两年,学校连续荣获天津市三好班集体、天津市“学雷锋、树美德、做新人”优秀集体等称号。
舞蹈社团
通过定期走访贫困学生家庭、组织读书沙龙、班主任素养训练、诗歌朗诵比赛、新教师技能竞赛、“普育讲堂”等活动,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素质和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
4
细化“普育管理场” 营造师生发展园
首先,第九中学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通过进一步修订、完善学校办学章程,加大学校民主管理建设,开通校长热线、邮箱,积极调动师生民主参与的意识,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的作用等形式,构建了民主融洽的学校管理环境,促进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其次,学校积极探索年级组管理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年级组长、学科组长的能动作用,明确职责,细化分工,努力实现学校的扁平化管理。认真实施绩效工资分配准则,在绩效工资中真正体现优绩优酬,突显差异性。此外,学校制定了《教师三年发展规划》和《骨干教师管理条例》,成立了“青年教师成长园”,组织教师参加各项教学和科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快速成长。
构建立体网络化研学体系
全力打造“幸福教育”“研究性学习”特色品牌
数十年来,第九中学坚持科研先导的原则,将构建立体网络化研学体系定位于学校发展特色,全力打造“幸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两大特色品牌。
第九中学“幸福教育”是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依据开展的一项心理感受实践活动体系。实操过程中,学校紧紧围绕五个途径进行有效实践: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开展了“21天幸福课”专题活动;开展以“班级特色创建”和“青春校园广播”为特色的一系列自主管理活动;开展以“积极心态快乐学习”、“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前提”等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系列心育讲座,指导学生们用积极的心态走出心理误区;邀请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走进学校,出任幸福教育的课外“辅导员”,用专业知识和丰富阅历引领学生;开展“发现幸福之旅”的心理感受实践探究活动,号召全校师生去发现身边的幸福,寻找心情的喜悦,使学生快乐学习,教师快乐工作。
第九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始于2002年,十多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天津市乃至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建设并培育了独具特色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文化。一直以来学校将“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融入到了学校管理与教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之中,将建设“普育·多元·探究”研究性课程文化作为发展创新“普育”文化的着力点。此外,结合学校“以研导行,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形成了以教师校本培训、校本研修为前提,以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发建设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为载体,以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创新为途径,以完善具有“研究性学习”内涵的课外社团活动为渠道的“普育·多元·探究”为核心的研究性课程文化。
自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以来,学校所做课题成果先后参加了全国会议和北京召开的国际会议,如今在十几年间已经积累了数百个课题例经验与资料,学校自行编写了研究性学习读本作为校本教材,为课程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在课外科技、文体活动中,由学生自主申报研究性学习专题百余项,开展了如“使用毛笔的快乐”、“笔情墨趣——中国画欣赏”、“单色剪纸与拼色剪纸的有机结合”、“舞蹈在中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意义”、“遥远的乡愁——台湾民歌在我们身边”、“天津砖雕文化研究”等研究专题,编辑了《剪纸——艺术陶情分享幸福》《书法学习、欣赏与实践》《建筑模型制作与赏析》《砖雕艺术欣赏与制作》《铜管乐欣赏与演奏》《无线电收发报理论与实践》等课外活动校本课程系列丛书,有效地提升了课外活动的品质,同时发现和培养了一批有科学志趣、艺术特长的学生。
天津市第九中学(时代奥城校区)
南开区红旗南路时代奥城53号
咨询电话:83774901
撰文 / 新报记者 刘德胜
新报精华文章导读
举报/反馈

今晚报

44.1万获赞 25.8万粉丝
天津知名都市早报,中国实力都市报。
《每日新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