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
有态度 有温度 全网青年都在关注
常听爷爷他念叨
那个把墨汁当红糖的陈望道
这个故事告诉我
原来信仰也有味道!
什么是“信仰的味道”?
故事还要从1920年的春夜讲起……
03:27
在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位名叫陈望道的青年在奋笔疾书翻译《共产党宣言》,因为过于专注,误将墨水当红糖,用粽子蘸着吃了下去。当母亲问他红糖够不够时,他竟浑然未觉,应声答道,“够甜,够甜了!”
青年时期的陈望道
陈望道的故事传讲了90多年。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过这个故事;2016年2月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提到自己将2012年《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信仰的味道》一文剪了下来。总书记先后多次提到这个故事,可见它内涵之深。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等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时观看珍贵文物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97年前的珍本)。
墨水是苦的,但在陈望道口中,却尝出了“甜”的味道。这种“甜”其实是一种信仰之甜、真理之甜,在革命战争年代,它激励着无数革命先辈为了心中的梦想前仆后继,勇于奋斗。
想起当年长征路,草根树皮在红军战士胃中烧,血骨熬汤为信仰,钢铁的意志不动摇,心中有梦苦也甜,这就是信仰的味道。
一曲MV《信仰的味道》
中越青年深情唱响
引发大家的强烈共鸣
中越两国山水相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自古以来交往繁多,友谊深远。
2015年4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举行会谈。会谈后,习近平与阮富仲共同出席签字仪式。新华社记者王晔摄
2015年4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举行会谈时曾讲道: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而‘民相亲’要从青年做起。希望两国青年做中越传统友谊的传承者,让中越友好在青年人中发扬光大。”
6月24日,由共青团中央、越南胡志明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遵义市委市政府、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团贵州省委共同承办的第19届中越青年友好会见暨中越青年发展论坛在贵州省遵义市举办。
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川 摄
这一天,在贵州省遵义市,这个在中国革命发展史上具有深远转折意义的红色圣地,分别来自中国与越南的两百余名青年代表齐聚于此,围绕着“信仰”与“发展”展开对话,分别讲述中国共产党和越南共产党的革命故事,共同回顾两党的历史和初心,展望青年发展前景,畅谈新时代新青年的青春使命和历史担当。
中国青年代表郑琳讲述中国共产党在遵义的革命故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陈望道的故事感染着一代代国人,也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初心。2016年,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公益再版了《信仰的味道》一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18年初,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公益出品了《信仰的味道》MV并全网首发,短时间内网络累计播放量过亿,同年团十八大期间,《信仰的味道》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音乐频道播出,成为主旋律现象级产品。
《信仰的味道》演唱者、海军青年歌唱演员汤俊分享创作心得。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谈及这首歌曲,《信仰的味道》演唱者、海军青年歌唱演员汤俊感慨万千。
“讲述、传播那些动人的共产党人的故事是我的终身使命,抱着这样的理想,我始终在寻找那些感动我的故事,因为那都是真实发生的。”
其实在歌曲《信仰的味道》创作出来的前五年,汤俊都没有做原创音乐。
“这是因为没有碰到‘一见钟情’的,直到一篇名为《信仰的味道》的文章一下子点燃了我。从‘味道’的角度讲信仰很新颖。 《信仰的味道》这首歌,是我长期思考后一个走心的尝试。愿信仰的味道,能在新时代更多年轻人心里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中国青年代表表演革命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越南青年代表表演革命歌曲《歌颂胡主席》。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胸怀天下家国情,告诉世界风景这边独好,心中有梦苦也甜,这就是信仰的味道。”虽然时光匆匆、相逢短暂,但中越青年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肩负着各自国家发展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共同分享“信仰的味道”,这就需要坚定信念、青春奋进,在时代大潮中谱写青春华章,贡献青春力量。
拓展阅读
近代以来,中越两国人民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相互支持、患难与共,留下许多佳话。
胡志明:在华创立越南共产党
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胡志明主席曾经在华创立“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并指导开展越南革命活动,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同中国军民结下深厚战斗情谊。写下了“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等脍炙人口的诗句。
胡志明(资料图)
胡志明是越南的“国父”,他是越南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带领越南人民进行过抗法、抗日、抗美斗争,为越南摆脱殖民统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胡志明出生于法国殖民统治下的越南,自小便立志将同胞从殖民者手中解放出来。1920年,他在法国加入共产党。
1925年,胡志明在广州成立“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同志会内部成立“共产团”,为建立越南的共产主义政党作准备。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总部机关报《青年报》,不断寄往国内,积极宣传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志会的会员宣传鼓动工作使越南人民认清了世界的革命运动,并对本民族的前途充满信心。
“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是越南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播马列主义的第一个革命组织。由于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在“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内部便出现了共产主义派。影响也不断扩大,成为越南国内最有影响的革命组织,而当时影响较大的“越南国民党”、“越南青年高望党”等带有资产阶级倾向的政治组织就逐渐在人民群众中丧失了威信。
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帮助下,大批越南爱国青年加入到同志会之中。很多骨干先是来到广州,后秘密返回越南组织革命,为越南共产党成立打下基础。
1928年底和1929年,在越南北部的“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中开展了在印度支那成立共产党的运动。1929年1月,北部“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全国大会筹备会议召开以后,就成立了有7个人参加的共产主义小组,以便负责领导成立共产党的运动。1929年5月1日,在香港召开“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全国大会,讨论建立共产主义政党问题,大会未能取得一致意见。会后1929年6月北部代表团便成立了“印度支那共产党”。“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的优秀会员都积极地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总部决定,把该会现有组织(大部分在南部)改组为“安南共产党”。1930年2月3日,胡志明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在香港召开会议,将印度支那共产党、安南共产党和印度支那共产主义联盟三个组织合并,称为越南共产党。
胡志明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中国老一辈革命家有着深厚的友谊。胡志明病重期间,毛泽东、周恩来专门派医疗队前往救治。
洪水:新中国开国将领中少有的外籍将军
越南著名将领洪水响应胡志明主席号召,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参加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成为新中国开国将领中少有的外籍将军和世界上少有的“两国将军
洪水(资料图)
洪水(1906-1956),原名武元博。生于越南河内一个地主家庭。15岁考入师范学校,17岁赴法考察时结识胡志明,1924年到广州加入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五期,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广州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改名洪水。1932年,以师职干部身份到瑞金红校任教。
1934年,洪水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同年参加长征。抗战爆发后在山西、河北等地开展抗日工作。1945年回到越南,改名阮山,任军区司令员,授少将军衔。1950年再到中国,任中央统战部越南科负责人。后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任中央军委条令局副局长、《战斗训练》杂志社社长兼总编。1955年,被授予解放军少将军衔,获一等八一勋章、一等独立勋章、一等解放勋章。1956年患癌症后回越南,在河内病逝。
洪水是中国抗战中的越南将军,曾与中国人民共同走过了八年抗战的艰苦岁月,对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特殊贡献。
举报/反馈

共青团中央

4950万获赞 146万粉丝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百家号
共青团中央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