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期希腊哲学中,怀疑主义和之前讲到的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主义一样都是重要的哲学派别。但是,怀疑主义把斯多亚学派和伊壁鸠鲁主义的观点斥为独断论,既不相信感觉也不相信理性,试图通过“怀疑一切、不做判断“的态度谋求灵魂的安宁。
1 早期毕洛主义
怀疑主义的创始人是毕洛,由于其奉行沉默原则,未著文字,只是奠定了怀疑主义的基本原则。
毕洛不否认感觉现象的存在,但否认现象的真实性和我们关于现象所做出的判断。例如,蜜对我们显得是甜的,但它本质上是否也是甜的,这是一件可疑的事。
因此,毕洛的原则是“不作任何决定,悬搁判断”,“悬搁”的意思是中止,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主张保持沉默。毕洛说:“最高的善就是不作任何判断,随着这种态度而来的就是灵魂的安宁。”
由此怀疑主义便得出了“不动心“的伦理观,毕洛认为,没有什么东西是真实的,否认事物有美或丑、公正或不公正的性质。
2 晚期罗马怀疑主义
罗马时期发展了毕洛以来的怀疑主义原则,主要代表有爱那西德穆、阿格里帕和塞克斯都·恩披里柯。
爱那西德穆的十种论证:提出了主张怀疑的十个理由,抨击了独断论的自然观、因果观、真理观和道德观。
阿格里帕的五种论证:进一步提出了五论证,把目标集中在否定理性的可靠性上。后人概括为“没有什么事物通过自身得到理解”,“没有什么事物通过他物得到理解”。所以主张怀疑一切事物。
塞克斯都·恩披里柯提出:①首先,原因不存在;其次,三段论是循环论证;再次,道德领域无知识和信念。②怀疑论体系的主要原则是,每一个命题都有一个相等的命题与它对立。因为我们相信只要停止独断,我们就会得到这个结论。
3 怀疑主义的意义
“哲学把怀疑主义作为一个环节包括在它自身内,这就是哲学的辩证阶段。”(黑格尔《小逻辑》第 131 页)
积极意义:怀疑主义揭示了可感现象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指出了感性认识的局限性,暴露了独断论哲学在构建体系时的缺陷,发现了认识本身所包含的矛盾,从而有利于破除人们对知识的盲目迷信和对求知的盲目自信,迫使哲学进行自我反思,促进理论思维的提高和哲学思考的深入。
消极意义:怀疑主义的结果毕竟是消极的、破坏性的,对希腊哲学理性基础的瓦解也是严重的,从而在客观上导致了神秘主义等非理性思潮的流行。
举报/反馈

哲学和其他宁静

62获赞 165粉丝
哲学追溯到源始意义,涉及永恒且真正现在。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