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一个有趣的实验:
实验中,一群男女在练习传球,实验的问题是:“白衣队总共传了多少次球?”,参加实验的所有人收到问题后立即会全心全意地数着,并且在实验结束后都能获得正确的答案。接着实验的第二个问题出现了:“你看见黑猩猩了吗?”,此时,参加实验的大部分人会立刻懵了:“哪里来的大猩猩?”,原来,就在实验过程中有个穿黑猩猩玩偶服的家伙,从实验场所右侧进入,大摇大摆走到在中间,摆了个姿势,然后从左侧离开了实验场所。
按理来说如此大只的黑猩猩,没有理由看不到。但研究者发现,大约有50%的人都没有注意到。参加实验的人听到第一个提问后,就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了“白衣队总共传了多少次球”这个问题上,也就是说参加实验的人全身心关注的是球,而不是人,他们进入了一种“目盲状态”。即使换一拨人,换个新地方,实验的结果仍然不变。如果实验者把第一个问题改为“传球的共有多少人”,或者“传球的男女各有多少人”时,参与者定会发现乱入的黑猩猩。因为这时,他们的注意力是在人数上。
以上就是著名的“选择性注意力实验”,通过这个实验,你会发现,原来提问一直都在默默支配着你的注意力。它就像一束光,打到哪里,你的思考就会跟到哪里,之后,行动才有可能到达。一个人会采取怎样的行动,是由其自问的内容决定的。也就是说,提问改变,行动也会改变。
回想一下生活中你是如何向自己提问的,当你很丧的时候,这里的"丧",是指一些的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目标和希望,陷入颓废和绝望的泥沼而难以自拔的活着,他们丧失心智,漫无目的,蹒跚而行,没有情感,没有意识,没有约束,只能像行尸走肉一样麻木地生存下去。对,就是当你正经历很丧的时候,脑海里是不是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总是这么惨”、“为什么老板总是骂我”、“为什么办公室总有人跟我过不去”。这些问题将注意力聚焦在负面情绪上,累积到一定程度,很可能让你陷入无休止的自我怀疑和攻击中,严重的,还可能发展成抑郁。假如你换一种方式,问问自己“该做些什么才能感觉好点呢”,就有可能将负面情绪清扫出去。
通过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你提了一个好的问题,你就可以根据这个问题获得不一样的发现,这个发现会让你惊喜,也让你取得进步。相反,如果你每天问的都是同样的问题,那么,你过的就是相同的生活,可以说,“提问的差距”约等于“人生的差距”,你问什么样的问题,就过着什么样的人生。
一、与神对话
那么,我们该向自己提什么样的问题呢?日常生活中的提问,根据被提问者乐不乐意回答、对提问者有没有用两个维度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轻松提问。比如“你吃饭了吗”、“现在几点了”。
第二种,劣质提问。比如七大姑八大姨常问的“你怎么还不结婚”。
以上两种提问,都是没有任何启发价值的提问,被提问者往往不太重视这类提问
第三种,沉重提问。比如“你有哪些从未向别人提起、但是自己直到错在哪里的事情呢?”这种提问虽然比前面的两种提问要有启发性,但被提问者往往会不太乐意回答
第四种,优质提问,比如“怎样通过阅读睡前读物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假如你手中有1个亿,你想怎么花”。这种问题往往能让被问者不假思索就能回答,并能为其带来新发现。
你看过《与神对话》这本书吗,天王巨星刘德华曾评价这是一本述说生命的书,“神说了很多我从来不曾想过的问题,也回答了很多我一直想不通的东西”;国内的知名作家安妮宝贝也把这本书看作是成功的指南。这本书出版后,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就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在榜时间长达两年半,迄今销量已过千万。然而,这本书的作者尼尔可不像这本书一样,生来就一帆风顺呢。
尼尔生在美国中部一个小镇,一路升级打怪,巅峰时期做过报社主编、教育局官员、公关公司老总。然而,命运似乎并不待见这位勤勤恳恳的中产阶级,就在生意蒸蒸日上的时候,尼尔遭遇了一场车祸,脖子骨折,等到一年后康复,他的公司已经倒闭,妻子也紧接着向他提出离婚。就在生活到了最低谷时,他决心写信发泄,书信的对象,正是那个他认为接二连三将厄运带给他的“上帝”。
第一封信,他愤怒地质问上帝:“我究竟做错了什么,该受这么多罪?”这本是个劣质提问,既不容易回答,又不会有什么启发。但尼尔如有神助,紧接着又问了自己第二个问题:“你真的想要知道答案,还是只是发泄而已?”这就是优质的问题,给了尼尔关于生活的启发,他继续写道,“我是在发泄,不过如果这些问题有答案,我也很乐意知道。”
就这样,一个个优质的提问打开了尼尔思考的闸门。他的提问越来越多:问天,问地,问自己,问众人;回答也越来越深入:前半生的经历、感悟、思索,像河流一样,汩汩而出;同时,他的人生也变得越来越精彩,三年后终于将自己所有的思考整理成《与神对话》这本书,与落魄时的自己拉开了巨大的差距,而这些成就,归根结底都是尼尔学会了提问。
二、将优质问题内化于心
那怎样才能提出优质问题呢?小灯塔结合《学会提问》这本书,为你提供三条建议:
抽时间自问围绕心中的理想和价值观来提问定期提问,并不断优化问题
从这三条建议出发,你很容易就能提出一个优质问题,比如,“如何解决没时间读书的问题”,比如,“如何在两年内升职”等等,不过仅仅提出问题,还不够,如果你不能将优质问题内化于心,这个问题的意义就非常有限了。
我们再来看个例子:
Andy是个学习狂人:早上一边刷牙,一边听古典音乐付费课程;坐着地铁,也得看几篇干货类的公号文章,或者刷几个知乎高赞回答;一天忙完了,听完订阅的五个知识付费专栏,才肯睡觉。你一定想这样子问他:“为什么每天这么忙?”,Andy的想法是,现在知识进化速度太快了,只能多学习才能让自己尽快升职。
但事实是,Andy这样学习了两年,也没有升职,是坚持的时间不够长吗?并不是的,而是Andy的学习太零散了,今天知道个“自满阶级”,明天知道个“复利效应”,后天听段莫扎特的故事。这种学习效果应付聊天还行,但真要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恐怕还不够。
但不可否定的是,Andy是有自己的优质提问的,即“如何利用业余时间提升自己,以便在两年内升职”,对于这个问题,他也能回答。但是,他并没有将这个优质问题内化于心。内化于心,便会经常想起,经常思考,形成一种目标感,知道该去做什么,不该做什么。Andy订阅了一大堆无关紧要的专栏,只是把这些专栏当成是每天的任务,完成了就可以安心地睡觉了。也就是说,Andy只是订阅了很多栏目,却没有将这些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因此,这些专栏也就不能帮助他实现目标了。
当然,有这样问题的人可不止Andy一个,大部分人知道自己心中的渴求,但在真正行动的时候,就容易偏离核心,陷入茫然,就像寓言中捡芝麻、丢西瓜的小孩一样,如果不检省,行动便会失焦下去。如果你也有这样的苦恼,小灯塔的建议是,给自己建立一棵问题树——围绕母问题,提出子问题,子问题下还有子问题
比如,有人给自己提了一个问题: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那么在这个母题之下,还有“职业经理人的职责是什么”、“职业经理人需要哪些技能”、“普通和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具体有什么差别”等等子问题。就“职业经理人需要哪些技能”这个子问题,还有“怎样提升团队工作效率”、“怎样进行情绪管理”等分支问题。问题越具体,代表着你的思考越深入,掌控力也越细微。
最后来总结一下:
本文先是通过选择性注意力实验的结果告诉你提问的重要性,可以说,你提什么样的问题,就过着什么样的人生。接着为你讲述了提问的四种类型,包括轻松提问、劣质提问、沉重提问以及优质提问,并用《与神对话》这本书的作者的亲身经历告诉你,学会提出优质问题足以改变你的人生。最后结合《学会提问》,向你提供三个提出优质问题的建议,包括第一抽时间自问;第二是心中的理想和价值观来提问;第三是定期提问,并不断优化问题。但要想持续提出优质问题,你必须将优质问题内化于心,才能提升你人生的距离。
以上就是本文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灯塔,年轻人的职场大学,祝你升职加薪,祝你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举报/反馈

猎多多

1.9万获赞 4203粉丝
精英人才社交招聘神器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