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度历史观V
“蝴蝶效应”一词原本出自于美国著名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言外之意就是一只蝴蝶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引发另一处产生风暴。通常是指一些细微的事物变化而造成变动较大的结果,而在我国的历史上也有过类似情况,看似小事却几次改变了历史的走向,让我们来看看蝴蝶效应有多可怕呢?
我们追溯到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称霸,你方唱罢他登场,风水轮流转,最出名的就是春秋五霸,但我们今天讲的不是春秋五霸,而是春秋末期吴国与楚国之间的战争,其战争的起源却是因为两个女子争桑引起的。
公元前518年,在吴国与楚国的边境上分别有两个小城镇,一个是吴国的卑梁,一个是楚国的钟离。当时的养蚕业还算是比较发达,很多国家的女子都靠种桑养蚕为生,吴楚这两国也不例外,这两座城池处于现在的安徽省,从气候条件来讲无疑是种桑养蚕的好地方。
我们都知道养蚕需要每天投喂大量的桑叶,养蚕女便四处采集桑叶。一天楚国的一个小女生发现了边界上的一棵桑树,正要采摘时,却被吴国的一个女人阻止。《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楚边邑卑梁氏之处女与吴边邑之女争桑。
而在《史记楚世家》记载:吴之边邑卑梁与楚边邑钟离小童争桑。细心的朋友可以看出,卑梁与钟离的所属国都有所不同,两家的说法也是各执其词的,所以,我们综合分析,就按照最初的设定吴国的卑梁、楚国的钟离来继续我们的“蝴蝶效应”。
从这两家的说法里可以看出“处女”与“女”的区别,楚国的女生没有吴国的女人岁数大,当这两个女子打起来时,楚国的女生比较小,肯定打不过吴国的女子,“戏而伤卑梁之处女”于是便哭哭啼啼地回家告状去了。
回到家中说明事情的经过后,楚国人自然忍不下这口气,便召集家族中人到吴国卑梁找那个女人一家报仇。由于楚国人是有备而来,吴国人一家猝不及防而遭到灭门的惨剧。“两家交怒相攻,灭卑梁人。”
这可是被灭门的重大杀人案件,做为吴国卑梁的地方官知道此事后,马上把刑事案件上升到了“国防”级别,也没有上报吴王,直接点兵杀到楚国钟离,找到那家人灭了全族。吴国这些训练素的军人,在吴国地方官的带领下,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拿下了钟离这个城镇。“卑梁大夫怒,发邑兵攻钟离。”
之后的事件愈发升级,楚国被夺了城池自然不甘心,便要灭卑梁,吴王也不是惯孩子的家长,于是吴、楚两国战争爆发。《史记》上说:“楚王闻之怒,发国兵灭卑梁。吴王闻之大怒,亦发兵,遂灭钟离、居巢。楚乃恐而城郢。”
最后以吴国占据钟离、居巢两座城池而获胜,楚国战败不得不让出这两个城池。这个典故就是后世有名的“卑梁之衅”。一个由采摘桑叶而引发的国防级别的战争,这样的蝴蝶效应直接改变了吴楚两国的历史,不得不让我们惧怕蝴蝶效应的强大“威力”。
在我国的历史中像这样蝴蝶效应的事件不仅仅这一件,追溯到明朝末年同样有类似的事情,那就是崇祯皇帝自己一时“勤快”的举措,把自己推向了绝路。
崇祯皇帝即位后,一直勤于朝政,刚上任就杀了魏贤忠这个阉党头子,可见他是有很大的励志决心的。紧接着对朝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有一项就是裁员驿站,李自成因丢失公文被裁撤,之后便走上了起义的道路。
最后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李自成攻下北京城后,崇祯皇帝被逼自缢,任他怎样也想不到当时的一个“仁政之举”,竟然是“自掘坟墓”。这样的蝴蝶效应难免有些戏剧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事实,如果当初崇祯不裁员,或许就没有后来的李闯王了吧。
由此可见,本来看似很小的事情,足可以改变历史的方向,有时候它引起的一系列反应,会发展到不可控的地步,所以我们真的不能小觑蝴蝶效应的“威力”。
参考资料:《史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

弋说倾城

550万获赞 48.8万粉丝
换种角度分析故事,带你了解更有趣的故事
优质军事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