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常苦短,欲望却无限;
遵照马斯洛,标普去衡权。
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人们会尽可能通过各种金融工具和手段,使得自己的消费曲线尽可能平滑。但是,由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限制条件,实际上人们每一期的消费都和当期的收入以及其他限制相关。鉴于有限的当期收入和其他限制条件,我们在每一个时间点上都面临着一个有限的总预算,以及无穷无尽的想要做的事。那么,如何在不同的当期消费和各种对未来的投资之间进行权衡取舍?哪些项目应该有更高的优先级?哪些是如果预算实在不够可以缓一缓再说的,而哪些是刻不容缓的?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更深层次地理解人类需求的不同层次,并且把它们和不同的财富管理层次对应起来。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中将人类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分为5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社交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我们将个人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与不同层次的需求进行了对应。这种对应关系,以及它们的优先级。
这就相当于人们对于营养的不同需求。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构建了一个食物金字塔,对于每个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取的营养成分比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非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矿物质等以及对应的食物,提出了比较详细的指导意见。财富管理也需要一个类似的金字塔,它对应着人们不同层次的财富需求:哪些钱配置在流动性高的资产上,哪些钱配置在保障性的资产上,哪些钱专门用来做投机性比较强的投资等。
具体来说,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对应的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是人们处在温饱阶段所努力想要满足的需求。这些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进入到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层面,而这些对应的是人的归属感的需求,是人们处在小康阶段所努力想要满足的需求,也是人中间层次的需求。这些需求也得到满足以后,人开始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而这些对应的是人的成长性的需求,是人们处在富裕阶段所努力获取的需求,也是人较高层次的需求。这些需求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需求层次金字塔解释。按照心理学家的说法,在这样一个需求金字塔上,越是低层次的需求,就越是必须要满足的。
只有当这些基本需求被满足以后,人才会进入到较高等级的需求阶段。随着这些需求陆续被满足,人的总体满足程度才会提高。换句话说,人不可能在基本的生存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就去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与人类需求金字塔相对应的家庭财富管理资产配置金字塔。在这个金字塔上,不同层级的财富储值工具,或者理财资产,提供不同的风险收益和流动性,实际 上服务于人的不同层次的需求。与之前对人类基本需求的分解一致,在财富管理的金字塔上,越是低层级的资产,就越是必须要首先配置的。只有当这些较低层级的资产被充分配置,并且保证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人才会考虑配置更高层级的资产,从而满足较高等级的需求。随着这些需求陆续被满足,人的总体满足程度才会提高。换句话说,人不应该在最基本的流动性资产尚未配足的情况下,盲目追求收益性资产,这是很不理性的行为。
不同类型的财富管理需求对应的资产配置金字塔,实际上也指出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现象:越往下的层级,需要的安全性越高,因为在满足人的最基本需要时它是不可或缺的,是塔基。在一个竞争性的资本市场上,我们会发现,高风险的资产对应高的平均回报率,低风险的资产对应低的平均回报率,否则就会出现套利的机会。我们为了满足那些最基本的、但是又不可或缺的需求,只能将一部分财富配置在那些相对安全、但是收益率也很低的资产上,比如银行存款、货币基金、银行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等。
相对应的,越往上的层级,需要的安全性越低, 因为它可能只是满足人的一些或有的需求。这些需求更像是锦上添花,如果实在满足不了也无伤大雅。因为这样的原因,针对这部分需求配置的财富可以承受较高的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那么,根据前面所说的“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的资本市场基本原则,风险承受能力越大,对应的平均回报率也就越高。针对更高层次的需求配置的财富,往往是收益比较好、但波动性也会很大的资产,比如外汇、期货、另类投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