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是人与人之间形成的关系的总和。种种关系交互错杂,仿佛蛛丝般联系着你我他。社会学家曾提出一个现实而残酷的论调,“当你失去了利用价值,朋友也将随之而去”。这令许多人产生共鸣的陈述,真的可信吗?
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我们不妨先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由哈佛大学教授梅约(mayo)创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1、人际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程度
2、人际关系由三种心理成分组成(认知、情感和行为成分)
3、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需要明确的是,传统意义上的人际关系并不是经济利益的堆砌物。纵使人与人之间利益交换维持社会平衡。亲情、血缘、友谊、爱情等仍是人与人之间的羁绊。
纵观人类历史可以发现,金钱关系是最易破裂的,金钱上的相互利用也最易瓦解。但用于这个话题里,经济利用价值只是一个人利用价值的子集。也就是说,没有了经济上对他人的吸引,纵然会失去某些朋友,但不可以偏概全论定为“根本没有朋友”。从这个角度看,该论断本身存在矛盾。
相濡以沫的情谊,可以让《乱世佳人》里郝思嘉与媚兰并肩作战;知遇之恩,可以使齐桓公任命管仲为一国之相;知贤善用,李世民与魏征成为多年挚交、令人为之惊叹的“君圣臣贤”。
哪怕身无分文,人类之间的情感交流也能让两个经济地位悬殊的人成为至亲至密的伙伴,从这个角度看,朋友并不会轻易的失去。
依赖性人格
其次,我们应该着眼于金钱以外的利用价值。比如,对于那些拥有依赖性人格的人而言,当亲密关系终止时,会感到无助或崩溃;经常被遭人遗弃的念头所折磨,所以,他们渴求他人的爱与关注。
不过感情上的扶持不应该用“利用价值”这个市侩的词汇来描述,情感上的一点点帮助,人生低谷时你给予别人的一点点真实的温暖,都足以平衡你与友人的情感的天平。没有金钱、没有利用,世界上总有些崇高的精神存在,使人与人的关系密不可分。
家人不求回报扶持你度过人生的沟壑,不正是最有力的证明。正如“心甘情愿”这个词能流传千年,是因为我们相信自己会为了某个人某件事付出所有,在所不惜。
有的人利益至上,钱为其所求,也有的人,所重超越生死,《鱼我所欲也》里“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钱相聚的乃酒肉朋友,失去也无妨,因某种共同追求而相聚的朋友,雷打不动,火驱不散。
“没有利用价值的你,根本就没有朋友”的片面之词包含着现代人对交友和社会的深深焦虑与恐慌,是激励自己向上爬的负面情绪。然而,你应该明白,哪怕世界轰然倒塌,总有人在你身边,与你同行。
参考资料:
《 人际关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