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驼妈妈(本文原创,欢迎转发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
马太效应原是源自于经济学上的一个理论。它通俗的来讲,这个现象就是指“好的越好、坏的越坏”。
为什么要给大家谈“马太效应”?因为这种现象逐渐潜入了儿童教育的范畴。很多家长在对儿童教育的时候,不自觉就运用了“马太效应”的理论。
上周末,我去图书馆借书的时候,遇见了一对母女,小女孩不过七八岁的年纪,扎着两条小辫显得很可爱。妈妈对小女孩说:“这学期你没有认真阅读,语文成绩下降了很多。”小女孩原本兴奋的表情瞬间黯淡下去了。
而妈妈似乎没有留意到,自顾自地说道:“自从读小学开始,就让你注重阅读,但是你偏不听话。一年级期末成绩就不理想,这到二年级更是一塌糊涂。”小女孩似乎被激怒了,她冲妈妈喊道:“最讨厌你了,每次都这样说我不行!”
这样类似的生活场景是不是非常熟悉?身为父母的我们,是否也会经常无意识不断地否定孩子?这就容易在孩子身上形成马太效应。它应用于教育中等同于一把双刃剑,让优生更加优秀,也让一部分平凡的孩子彻底沦为了差生。
马太效应应用于教育中的双面性
让优生更优秀
一个表现优秀的孩子,他们更讨得父母、老师的喜欢。如果这时候对孩子表扬,那么毫无疑问他可以获得更多积极向上的能量。“马太效应”应用于优生身上,就好比锦上添花,让他们变得更加优秀。
让平凡的孩子更差劲
反过来,将“马太效应”运用于差生身上,对一个平凡的孩子持续进行否定,那么就会让孩子处于满满的负能量中。他们会产生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认为自己是不是太笨?为什么就比不上别人?家长、老师自认为的“善意批评”,并不能顺利转换为孩子前进的动力。反而让他们形成错误认知。
英国的刘易斯说过:“别人认为不聪明的孩子,原因是孩子本身就认为自己愚笨。”而让孩子形成这种错误认知,很大程度都是来自于父母、家人或者老师带给他们的错误信息。
马太效应在儿童教育中的双面性的确是存在的,也正是因为家长无意识的表扬、批评形成了马太效应,从而拉开了孩子之间的差距。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马太效应?马太效应原因分析
孩子个体的心理素质原因
前不久跟一位朋友谈到马太效应对儿童教育的影响,他就斩钉截铁地否认,并且列举了自己的真实例子来反驳。他说:“我家那小子就是调皮捣蛋的典型,三天不打就要上房揭瓦,对于我儿子的教育我就是批评为主,表扬为辅。但是我儿子没有半点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反而跟我‘鼓着一股子劲’,成绩在班级上排名前列。”
诚然正如这位朋友所说,并非所有的孩子都会受到“马太效应”的影响。凡事都有特殊个例,这与孩子个体的心理素质原因有着莫大的关系。例如一些孩子的心理素质强大,他们自信心足,哪怕是在某一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但是他们有其他出色的地方,所以批评、责备并不能对他们形成“马太效应”。
同样的,对于心理素质不好的优等生而言,表扬鼓励的话并不能成为他们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反而会成为他们的心理压力,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马太效应”应用于他们身上只会得到反效果。
身边的环境影响
身边环境是让马太效应发酵的因素,这是多么美妙的语言力量也不能代替的。打一个简单的比喻,如果一个表现不好的差生,从未受到老师或者同学的“冷眼相待”,而是给予他们平等的机会学习,给予他们真诚的帮助,那么他们就不会滑入“马太效应”所产生的负面怪圈中,他们仍旧有着饱满的学习激情。
孩子思维的认知惯性
马太效应其实就是一种“贴标签效应”,而这一客观现象的形成,与人类认知的惯性脱不开关系。不管是孩子还是成年人,我们总有思维定势,对于形成的认知不愿意轻易去改变,所谓“成见”一词也是源自于思维定势的延伸。
马太效应的负面影响之所以可怕,就是因为一旦认知形成,不管是外人还是自己都很难去改变,好学生就永远是好学生,差生就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但这样的固有认知是不全面的,对于优等生来说多了更多发展的机会,但是对于一些原本有潜质的“差生”却因为认知惯性而被耽误一生。
作为家长,我们要理性去看待“马太效应”在儿童教育中的影响力,通过人为的预防与干预来发挥它的正面意义。
如何正确将“马太效应”运用于儿童教育之中
强化孩子的心理教育
英国的赫胥黎说过:“人生不是受环境的支配,而是受自己习惯思想的恐吓。”正如我们上面所说,马太效应影响力的形成,跟孩子个体的心理素质有关。要想摆脱这样的心理怪圈,我们首先要强化孩子的心理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自我。或许我们不是最优秀的人,但是我们的存在是有价值的,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才能不被来自于外界的质疑声所打败。
引导孩子走出环境误区的影响
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家庭、学校、社会等,都会对孩子存在一定的影响。我们无法保证每个人都正面积极地看待我们,但是我们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能因为旁人的冷眼就失去了方向,要始终坚定不移自己的人生目标。
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正所谓十根手指都有长短,何况是资质不同的孩子呢?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以鼓励代替批评,让正能量的“马太效应”激活孩子的潜在能量。
综上,就马太效应的问题,我们做了一个全面解析。读完本文之后是否让您又一个全新认知或感受?作为家长,需知道马太效应只是一个现象,并非是一个真理,我们不要无形中去放大它的而影响,并将之滥用。
您在教育中无意识动用过“马太效应”吗?您对“马太效应”于儿童应用又有什么高见呢?欢迎下方留言和我们一起分享。
-----------------------
各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懂或者想知道的内容,都可以向我咨询,大家也可以在文章下面留言,欢迎一起讨论。我是一位3岁宝宝的妈妈,也是一名高级育婴师,有关孩子心理、教育、性格等方面的困扰,都能为您答疑解惑,大家可以关注我的账号,我们共同学习育儿知识。如果你喜欢本文内容,欢迎点赞评论+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