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定元 上观新闻 图
6月1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红外学科奠基者汤定元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8天前的6月3日10时40分,汤定元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与世长辞,享年100岁。
“汤先生对科研事业的高瞻远瞩、对科研决策的果敢担当、对祖国大地的真挚热爱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他的得意门生之一、中国红外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褚君浩称,恩师的言传身教对自己影响深远,更为中国红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公开资料显示,汤定元领导建立了中国红外研究的学科体系,带领研制成功多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红外光电探测器,并成功应用于多种遥感探测装备中,为中国“两弹一星”等研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潜心科研和教育事业,也为国家培育了一批优秀科学家。
他去世后,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众多昔日弟子和同仁对他深切缅怀,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他们口中也了解到了不一样的汤定元。
1964年,汤定元来到上海技物所,当时面临的第一大任务就是如何让上海技物所的发展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对于上海技物所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当时有不同的声音,最终汤定元选择发展红外技术。根据这一方向,汤定元又提出了“四项主张”,对研究所进行全面改组。
1978年后,汤定元预计到碲镉汞这种材料将在红外技术发展中大有可为。于是,他再次把全所力量逐步集中到碲镉汞材料器件的研制上来。正是汤定元的许多关键决断,为红外研究领域此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领导团队为国家科研项目做突破的同时,汤定元率领的上海技物所还培养了许多科学家。继他之后,该所至今走出了9位院士。
他的弟子褚君浩回忆,自己在1978年成为汤定元的研究生,开始做课题时,汤定元教导他说:“吴有训先生说最好的研究工作是用比较简单的实验手段,做出有物理意义的工作。”
汤定元建议他做碲镉汞的红外吸收光谱,可当时褚君浩还年轻气盛,认为吸收光谱测量比较简单,看不出水平,因此选择碲镉汞Raman光谱研究。
“汤先生同意了,让我去尝试,但接下来我就碰到了难题。”褚君浩说,经过几个月的反复实验尝试,他发现这个题目在当时的条件下是非常难做到的,遂又决定改变题目,回到汤定元开始叫他做的碲镉汞红外吸收研究。汤定元同样欣然指导他重新开始实验。
“他总是给学生最大的尝试空间,并且经常鼓励我们尝试最前沿的课题,这对我的学术研究帮助很大。”褚君浩说。
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研究员杨建荣回忆,他刚加入汤定元先生门下时,印象最深的是汤定元要求所有学生下苦工看文献,“他说最起码要把近三年的相关所有文献全看透,你这才可能在这个领域入门。”
杨建荣说,这一点让他受益匪浅,他现在也同样要求自己的学生如此研读文献。
刚刚40岁出头的研究员陈凡胜,和汤定元之间几乎隔了整整两代人,但陈凡胜对汤定元带给自己的帮助和启发心怀感激。“我和老先生接触不多,但神交已久。”他说。
陈凡胜告诉记者,汤定元在科学精神上给他心中埋下了种子。他读过汤定元许多书,读的时候,他发现这些书的结构非常严谨,写得又很认真。而自己现在做的不少基础研究,原来汤定元以前全都做过,他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
“反观现在一些年轻学者就有点浮躁,写的书也是碎片化的,不成体系。汤老先生教会我们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他说。
在和汤定元不多的接触过程中,陈凡胜称自己还学到做人的道理,为人应当朴实,不说大话,做事情要“润物细无声”。他把汤定元比作自己在金庸小说中的偶像:“汤老先生像武林中的风清扬和张三丰,这样的人物品格是我们的精神偶像。”
陈凡胜说,汤定元先生虽已故去,但他对科研事业孜孜以求的精神正通过一代代人的身教言传在上海技物所传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