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仔聊历史专注于历史领域”
导语:孔子是先秦时代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一生游说各国,贯彻自己的思想,坐下的门人众多,弟子三千,孔子虽然是圣贤,但并不是盲目刻板的之人,他的言辞有着大道理,他的思想独特且深邃。由其思想所产生的儒家学派进过两千余年的发展,在今天已经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子路和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而他们对于帮助他人也有不同的做法,孔子在得知了他们的行为后也有不同的评价。然而孔子的观点很贴合实际,甚至于与今天的道德大框架有一定的矛盾,对于靠感性来行事的人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疑惑。子贡赎人,子路救溺,好人不应该无偿且无名!
子贡为人,行事之道
子贡的全名叫做端木赐,非常有才华,孔子门生三千人,子贡位列前十。他不仅能言善辩,学识上有才干,办事也非常通达靠谱。而且其精于经营之道,往来各国之间通商赚钱,积累起了一定的财产,在孔子所有弟子中算是最富有的。他的自身条件,也会觉得他的处事方式,对于有钱的人来说,很多事情就会潜意识的用金钱来解决,物质解决问题在实际中是客观有效且效率最高的,但是会存在很多潜在的问题,使得人们在长远的思想上存在麻痹之处。
子贡赎人,圣人不允
孔子时期,我国还是奴隶社会,尚未进入封建社会。当时鲁国有条理,凡是在外游历的鲁国人,看到同胞被当做奴隶,可以先自行垫钱把他们赎回来,国家会返还费用并给予一定的补贴。子贡由于经常在外,便赎回了很多的人,因为他经济富裕,所以并没有要国家的补贴和奖励。这一行为得到了当时社会的广泛赞扬,说他重义而轻财。但是孔子得知此事之后,却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说他的行为会导致从此以后没人再花钱赎人了。因为这种行为看似伟大,却并不是长远的眼光,不利于整个社会的风气,他无形中给赎人树立了很高的道德标准,如果人们做不到子贡那样,就会被谴责,如果做到了则会损失金钱,导致人们在外见到奴隶只能视而不见了。
子路为人,行事之道
子路的全名叫仲由,这个人性格刚直,正义豪爽,有勇有谋,武艺高强,经常作为孔子的侍卫保护他的安全。他在拜入孔子门下之时,经常口无遮拦,出言冒犯,在孔子的循循善诱之下,其心直口快,坦诚豪爽的性格也使得他成为孔子最喜欢的学生之一。
救溺得牛,圣人大赞
一日,子路路过河边发现有人溺水,便上前营救,救上来之后,子路救坦然接受。在古代,牛是重要的劳动工具非常贵重,不像现在更多的沦为食物。在后来,孔子知道了这件事之后,对于子路大加赞赏。在行善之后,索要财物是不合理的,但是对方馈赠的合理的财物,是可以接受的。救人之后有所报酬,人们见到溺水的人,或者为了名,或者为了报酬,就会义无反顾,从整个风气尚来说是有利的。
善亦为善,所得合理
见义勇为是高尚的,是值得鼓励的,选择不接受奖励也是一个人的意愿所决定的。但是,劳动需要有报酬,善举应当奖励,才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给善者以大名,有助于人们都为善,给善者以报酬,让善者不吃亏,不会为了从善而使得自己蒙受损失,但是这不是善行交换利益的一桩买卖。世俗社会。善亦为善,所得合理,才能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孔子圣人般的思想高度,也给了我们以启示,在得到别人善意帮助的时候,要积极去表示感谢,在对方有付出的行为的时候,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给予对方服帖,不能让好人吃亏。
深思广行,不善亦善
在今天,世俗人还是理解不了远大而长远的观念,也做不到把优秀的思想加于自己的身上去理解。比如事情发生之后,有的道德模范钟爱于谴责围观摄像之人。看到富人挥霍设置,便质问他们为何不学有的人捐献财物,看到有人高调捐献财物,却又说其虚伪图名。所以,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是因为他们高于普通人,而又值得普通人学习啊。
结语:常言说,伟大的人做事公允,不依靠自己的主观来行事,神明不是以功绩而立于世,圣人不在意虚名。然而,对于伟大的人也是从普通人一步步成长的,如果人们一开始就模仿圣人而不知道其中的深意,也很容易适得其反。所以,应为好人正名,好人为善不应该无偿且无名。
本文由小鱼仔聊历史原创,欢迎关注,带大家一起认识历史人物。“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