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作者 | 一方
本篇编辑 | 董小姐
当值编辑 | 付小米
今日导读
今天的故事来自一位抗击抑郁已经有26年的“资深郁友”。
他自初中时便患病,一直到高中、大学、毕业、成家,抑郁都如影随形,对他“不离不弃”。这期间,他反复发作高达5次。
5次抑郁复发意味着是什么,相信很多郁友都明白。但他却仿佛但丁笔下的斗士一般,非但没有被抑郁打倒,反而越挫越勇,在抑郁这个“地狱”中独自勇敢前行,寻找光明,始终不曾放弃。
孤独,是他最深刻的体验。患病的孤独、看病的孤独、不被家人理解的孤独。他却从这份孤独中汲取力量,将抑郁化作自己的一部分,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人生。
每个抗击抑郁的人,最终都是孤独的。但斗士从来都是孤胆前行,这一路上,我们有自己便足够。
自初中时抑郁状态悄然而至,到今天,我已与抑郁症这条黑狗相伴了26年。
这意味着26年的与孤独相随。既害怕孤独又享受孤独,就是我这26年人生道路最生动的写照。我就像一位在但丁笔下的地狱和炼狱中前行的斗士,不断寻找光明,和那个理想中的天堂。
但幸运的是,我并没有被这条黑狗击垮,因为自己内心一直有两股力量不断与之抗衡斗争,这些力量让我如同一个斗士、一只打不死的小强,不断地被打趴,又不断地站起来。
这股力量教会我:不要缅怀什么过去,现在一定比过去要好;不要展望什么未来,未来一定感谢曾经努力的自己,好好活在当下,享受当下。
下面,我就为大家讲述一番我的故事。这些事情已然过去了那么多年,回想起来,就像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一样。
原生家庭的“伤”
儿时,我也像普通男孩子一样调皮、任性、无忧无虑。但跟别家孩子有点不一样的是,我总是静如处子、喜欢看书和思考、对未知的世界和事物有一种天生的好奇。所以,我小学成绩非常好,是家人和老师眼中的“神童”。
与之相对的,是天生的敏感、怕羞、自卑。有一次,有一位香港亲戚回乡探亲,我竟然惴惴不安、不知所措、害羞得不敢言语。他们走了后我又很懊恼,自己跑去荒山“静思”了半天。
这样的性格,与跟我生命的源头——原生家庭有关。
我父亲是一位老实憨厚的、上过初中、不善交际的农民,母亲是一位很强势的女人。由于母亲经常数落父亲,所以父母长期关系不和,而父亲又不知何事而经常迁怒于奶奶(他是独子,祖上地主出身,爷爷早年外出谋生而客死异乡,孤儿寡母在村里成了被欺凌的对象)。这些家庭的种种不和睦,都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好的烙印。
年少抑郁,独自抗病
第一次出现情绪变化是在我念初二时、奶奶去世的时候,继而初三时,我开始对学习不能专注,不那么得心应手了,经常感到莫名的压抑而无所适从,又隐于内心而不懂表达。我的成绩一下子从级里前十名落到三十多名,但所幸最后我还是考上了重点高中。
上高中后,由于不懂如何调适心理上的巨大反差,又不知如何解决青春期生理变化带来的困扰,我开始莫名言状的敏感多疑,多愁善感一步步放大。
接着我便开始情绪低落,经常一个人躲在图书馆看文学、科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我从书中了解到,自己处于一个抑郁的状态。
然后我便去看了校医,又自己一个人去了市精神科医院,遵从医嘱,服了一次药,但因为副作用太大而扔掉了。
我开始喜欢一个人发呆,经常一个人去美术室画上4个小时的素描。后来,我独来独往的行径被班主任关注了,他怀疑我与班里的一宗失窃案有关,那时,是我竭斯底里的第一次发作。可惜当时社会和学校的心理教育基本是空白,我错过了一次系统治疗的机会。
高三时的我,正处于复发的间期,我就像一个被判了刑的罪犯一般,在寒窗和抑郁中度日。最终我考取了一所不怎么样的211大学,读了一门自己不怎么理解的专业。
但这一年也有不错的收获,那就是我学会了通过健身跑步来发泄和缓解我的抑郁情绪,从而练出了一副好身体,这方面应该是终身受益了。
大一下学期,新鲜感刚过,抑郁症的第二次复发席卷而来。我去了广州一家著名医院的心理科做了检查,当时医生只是说神经功能症。也是在这个时期我接触了森田疗法和认知疗法。
因为家庭条件不允许,加上家里人也不知道我有这样的心理问题,所以我只是在觉得太痛苦的时候才去医院开点药,也不懂怎么系统治疗。那时的状态只是被室友当成了失恋。
五次复发,刻骨铭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把抑郁的痛苦转化成为一种学习上的苦行和韧性。我去附近大学辅修了一门计算机课程(可惜当时只是兴趣,没能成功转成主业,所以说郞怕入错行,认清自己的道路和作出正确的选择很关键)。
当我大四抑郁第三次发作时,情况已经很严重了,以至于它为我带来的剧痛至今仍留有痕迹,那些痛苦的记忆依然清晰。
记得面临毕业和辅修结业考的时候,我常常躲在研究生自习室里很吃力地啃那些遥远的知识,现在回过头来看,抑郁症发作最忌是自我封闭,应该走出去多于大自然接触,并进行一些轻度的社会活动。
大学四年,由于抑郁,我错过了很多精彩。由于抑郁,我大部分时间是躺在床上度过的,无聊时就看书,看村上春树。父母只是絮叨,他们忙于生计和所在农村的环境,自然看不出问题根本所在。
所以,如果是在这种状态,有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很重要,家人是给你力量的最合适的人,社会干预和相关心理社工介入应该也会有很大帮助。
毕业后,投入工作使我暂时好过一点,但我们这个行业也需要经常加班熬夜。那时我甚至把被子搬去公司,过了一段颠倒黑白的生活。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对于病患,有规律的生活才能改善情况。
年少的冲动、对理想的追逐、物质名利的诱惑,使我陆陆续续换了几份工作,期间还穿插着接私单、考研、甚至创业,一路上可谓是磕磕碰碰。
这期间,我的精神状态有些反复,做事刚有起色就被打垮下去。现在我反思这段经历,得出了一个结论:抑郁很多时候与性格、社会阅历和人际交往有关系,如果自己是属于技术型的性格,偏要做业务或者管理类的工作,那肯定做不好也打击了自己的信心。所以人要扬长避短,同时社会阅历和人际交往要及早磨练,早吃亏总比晚吃亏好。
25岁时,我在一次旅行中与一个师妹擦出了火花,谈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那时自己年少无知,加上有这个疾病,不懂怎么去处理这段感情,导致我们分分合合一年多,最终始乱终弃。这期间,是我第四次发作。
第五次是一年后的深圳,可以说是第四次的延续,严重的失眠、焦虑。在无工作期间,我在出租屋和图书馆埋葬着自己。
淡然看待抑郁,成熟面对人生
至此,便是我全部的五次抑郁症复发的经历了。
自从2007年我在医院被诊断为抑郁症,开始服用新的抗抑郁药物,到至今,我服用这种新药组合已经有10年多了。在抑郁症反复发作时,我自行服药,日常工作交际也能应付得了。日常情况下,我每月服药一两次,发作时每周一次即可控制病情。
这十几年来,我结婚生子、买房买车,过得还算安稳。前不久,我骑行了川藏线和中国几个骑行线路,平时我也经常去跑马拉松、去登山徒步,享受那份孤独和寂寞带来的收获。
这是我的骑行装备
患病期间,我还自考拿到了自己喜欢的学位,实现了小小的梦想,虽然落下了很多遗恨,也甚感欣慰了。人不必太执着,知足常乐。可以说,这个前半生,对于自己,是不幸的。但对于其他一些人,算是幸运了吧。日后能有余力以助人,就更好了。
我自2008年开始学佛,心态开始变得淡然、释然,佛说放下执念,才能自在,我算是学会了。
现在,我有空了就会关注心理领域的知识,多去自我纠正和自我康复,并不断学习自己感兴趣专业的知识,以弥补过去十几年来我所浪费的时间。
我相信,日积月累总会有聚沙成塔的那一天。
就这样,我仿佛已经预计出了我未来下半生的道路。
现在是活在当下,身负重担,好好对待身边的人,包括妻儿、父母、朋友、同事、师长。上有老下有小的境况将占据你未来十数年的生活轨迹。而退休前的十年,你可以重新扬帆追逐梦想,功成而身退,记住莫需走太远,差不多到彼岸就要好好享受生活,教育后辈。
感谢你耐心看到这里,这里仿佛没有太多抑郁的叙述,更多是失败的教训。
抑郁既然如影相随,那它就是你人生的一部分。谈抑郁也是谈人生,认知成熟了,抑郁也就淡然了。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这源于内在的基因、社会的经历和上辈子的业障。正因为有了抑郁,你的人生显得更有意义。“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必定会为你再开一扇窗”。学会与抑郁如影相随,学会降服它宛如温驯的小狗,学会利用它的敏感、善良和细腻的品质,你就能创造不一样的人生。
· END ·
举报/反馈

郁金香抗抑郁

2.1万获赞 7971粉丝
那么阳光就从这里开始吧…
乘风计划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