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里一个4岁左右的男孩在不停地走来走去,一会儿手摸向楼层的按键,一会儿又用脚来回蹭地。
站在男孩身边的妈妈,很不好意思地对大家说,“我家这个孩子就跟多动症一样,他一分钟都停不下来,不对,是一秒钟都停不下来。”
妈妈的话刚说完,仿佛是为了印证她的话,男孩动得更起劲了,这一次甚至想在电梯里蹦跳。气得妈妈忍不住大声训斥他,“我就知道,你一秒钟都停不下来,再这样以后不要出门了。”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非常熟悉呢?有的时候,家长喜欢针对孩子的某些行为,给他贴上一个标签。比如,对做事情相对较慢的孩子,家长给他们贴上拖拖拉拉的标签。对于不爱说话较内向的孩子,家长就给他们贴上胆小、内向的标签。
贴完标签之后,当家长发现孩子真的如自己贴的标签一样的表现,就会更加印证他们的想法,“看吧,不是我说你,你就是这样的孩子。”
有没有觉得这是一件有点恐怖的事情,家长的某些话语就像一个魔咒一样,控制了孩子的行为。其实这个现象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做“标签效应”。
什么是“标签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这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当一个人一旦被贴上某个标签,它就会受标签的影响,对自己作出一个评价和判断,随之使自己的行为与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关于“标签效应”,心理学家克劳特曾做过一个实验。他要求一群参加实验者,对慈善事业做出贡献,然后根据他们是否有捐献,分别被贴上“慈善的人”和“不慈善的人”的标签,还有一些参与实验的人没有被贴标签。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要求这些人做捐献时,发现那些贴了“慈善的人”标签的实验者,明显要比没有被贴标签的实验者捐钱要多。而被贴了“不慈善的人”标签的实验者,则比那些没有被贴标签的实验者捐献要少。
这个实验中就可以看出,标签的好坏对人的行为产生了不同的导向作用,当被贴上正面的标签,人的行为就会向正向发展,当被贴了负面的标签,人的行为则会向负向发展。
“标签效应”在教育中对孩子的影响。
“标签效应”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也常常被用到并产生重要的影响。无论是在学校教育还是在家庭教育当中,因为“标签效应”,对孩子产生影响的例子,我们常常能见到。
我初中语文老师曾跟我们讲到自己的经历。在他上小学的时候,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村里人都说像他这样的“皮猴子”,是没有出息的,学习也一定学不好。常常被人们贴上“皮猴子”标签的他,到了入学的年龄,也没有学习的动力,在学校里经常破罐子破摔,只顾调皮玩闹,不好好学习。
在五年级的时候,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因为这位老师是从外地来的,对他并不熟悉,也不像其他的老师和村里的人叫他“皮猴子”。反而认为,调皮的孩子,会更善于动脑,只是没有把心用在学习上。在这位老师的鼓励和肯定下,他开始慢慢改变,上课努力听讲了,下课也会认真地完成作业。
说起自己为什么会选择教师这个行业,我的语文老师说,这就是受到当年鼓励自己的那位老师的影响。在他年幼的心里,觉得老师的言语竟然对孩子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让曾经那个调皮爱玩的孩子一点点成为好学生。
“标签效应”,就是一种心理暗示。好的标签可以让孩子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让行为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而坏的标签,则会让孩子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从而误导孩子向不良方向发展。
很多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当中,也容易因为孩子的某些行为给他贴上某种标签。比如,说自己的孩子“脑子笨,做什么都做不好”;孩子总是爱哭鼻子,就说孩子是个“爱哭鬼”。孰不知,这些负面的标签对孩子的影响深远,甚至会影响一生。
号称“泳坛表情包”的傅园慧,率真幽默的性格,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和喜爱。在谈到自己的成功时,傅园慧说,从小到大父母常对自己说三句话:“你是最棒的,你是最好的,你就是天才。”
这三句话深深印在傅园慧的脑海里,看似简单的三句话,却成为她重要的力量源泉。每当遇到困难或者是受到别人的非议时,傅园慧总能想起父母对自己说的这三句话,让她能够坚持走下去。
是父母给付园慧贴的正面标签,对她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给了她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撑她克服困难重重,走向了成功。
“标签效应”,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它既可以有积极的作用也能够产生消极的作用。主要看使用人在贴标签的时候是正面还是负面的。
根据标签的不同作用,我们可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巧妙地运用“标签效应”。
★注意这三点,避免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
对行为评价,不对人评价。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可以明确地指出他行为上错在哪里,但是不要因为这个行为而直接否定孩子这个人。
比如孩子在倒水的时候,不小心把水倒洒了了,你可以跟孩子说,“你下次要小心一点,这样就不会把水弄洒。”,而不是直接给孩子贴上“笨手笨脚”的负面标签。
切忌用一次行为来否定全部。
孩子一次做不好,不代表他以后永远做不好。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家长不要去直接否定他们,而是要鼓励孩子积极尝试,继续努力找准方向总会成功。
比如孩子这一次考试,数学成绩不太好。家长不要说,“你就是不擅长数学,你总是考不好”这样的话。而是要对孩子说,“我们来找到错误的原因,积极地去改正它。”
不要总是强化孩子的缺点。
有的家长认为,经常指出孩子身上的缺点,是在帮助他进步,能够提醒孩子去改正。实际上这样总是提到孩子的缺点,也等同于给孩子贴上了负面的标签,不仅不利于改正,而且让孩子对自己的缺点印象深刻,潜意识里总是做出错误的行为。
★善用正面标签,帮助孩子进步。
以正面教育为主。
希望孩子怎样做,就明确的给他指出正确的方向,而不是时刻去点明他的错误行为。
当你希望孩子不要拖拖拉拉的时候,直接说,“你可以在穿衣服的时候快一些,我相信你下次可以做得更好,”对孩子的行为做出正面导向。
寻找孩子的闪光点。
多表扬和鼓励孩子,这比经常批评他们,更容易让孩子取得进步。当对孩子进行肯定和表扬,给他贴上“正面标签”时,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并且照此去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可以达到强化好行为,淡化坏行为的效果。
孩子不可能样样优秀,事事完美,作为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要做他们前进路上的支持者,给予他们前进的动力。
我是咩小胖,育婴师早教师更是宝妈,多平台育儿领域原创优质作者。有着多年早期教育经验,为家长提供个性化教育指导。欢迎关注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育儿更要育己,让我们跟宝贝一同成长。
举报/反馈

咩小胖育儿

9.3万获赞 5063粉丝
育婴师,早教师,更是宝妈,分享育儿知识!
乘风计划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