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它和英语、法语等西方人使用的文字只表音不同,汉字兼具表音和表意的功能,这在今天看来是非常先进的。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在清末民初大批中国学者却呼吁废除汉字,就连鲁迅现实也大声疾呼“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这是为什么呢?
汉字自从出现之后便不断地演化,见证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也承载了中国丰富灿烂的文化。彼时中国的国力非常强盛,中国的文化以及文字也输出到了国外,像朝鲜、越南等藩属国使用的都是汉字。不过到了近代,清朝封建统治者“天国上朝”的美梦便破灭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当西方列强发现貌似强大的清朝政府实际上外强中干的时候,便纷纷接踵而至。面对西方坚船利炮,中国人毫无抵抗之力,很快就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列强的入侵让中国的民族自信心遭受了沉重打击,当时的学者在看到西方先进的科技之后不禁产生了一股自卑感。这种自卑感伴随了中国一个多世纪,即便是中国迅速崛起的今天,一些人还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中国的有志之士都在寻求救亡图存的办法,他们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的落后是文化的落后。由此中国便掀起了一场“全盘西化”的运动,想要把中国传统文化完全消灭,也就是在这期间儒家思想以及道教都被视为落后的。
一些人在进行“新文化运动”的同时,也把革命的目标指向了汉字。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应该废除文言文,使用简单明了的白话文。胡适的这个提议合情合理,但有些学者的提议就显得有些激进了。比如说时任北京大学教授的钱玄同就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完全是文化的问题,应该全面学习西方文化,这样才能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而汉字就必须要废除。
汉字中国人已经使用了几千年,且不说废除后的损失,再者说了中国人不使用汉字,那么该使用什么文字交流写作呢?学者们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呼声最高的就是将汉字改成拉丁文的形式。在当时的中国学者看来,汉字实在是太复杂了,像英语只有26个字母,就算是日语那也是几十个符号而已,老百姓很容易学会。汉字的复杂阻碍了中国百姓学习知识的脚步,进而成为禁锢思想的工具。
当时主张废除汉字的人非常多,比如说鲁迅就说过:汉字是封建统治者渔民的利器,是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所有的病菌全都潜藏在里面,要是不去除只能等死。鲁迅对于汉字的态度非常消极,他们甚至喊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口号。和鲁迅一样,瞿秋白也认为中国的汉字必须废除,而新的文字则要必须改用罗马字母,因为“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的茅坑”!
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列宁为了扫盲进行了文字拉丁化运动,帮助远东大批的农民和工人掌握了文字,瞿秋白等人也在这个时候同苏联人一直制定了中国拉丁化的方案。不过随着国内革命以及日本人的入侵,中国文字改革的脚步也停止了。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依旧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要想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首要的认为就是让全国人都掌握文化知识。于是乎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开办了各种工业夜校和“识字班”,不过实践中也发现汉字确实太复杂了,老百姓想要学好汉字不容易。于是汉字拉丁化再次被提上了日程,但贸然将使用了几千年的汉字彻底废除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因此我国提出的文字改革方案的第一步就要简化汉字,然后在进行拉丁化。
1964年中国政府公布了《简化汉字表》,汉字简化之后大大提高了人们工作效率,老百姓学习起来也容易得多。这让政府觉得汉字简化然后拉丁化这条路是正确的,于是便在1977年公布了更加简化的汉字方案,这也被称为“二简字”。不过当时的中国已经不是清朝末年那个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了,大家在使用简化汉字的时候发现了很多问题,一些繁体字在进行简化的时候合并了,这造成了表意不准确,尤其是“二简字”完全丧失了汉字的美感,让人摸不着头脑。与此同时,韩国和越南等
先前使用汉字的国家也进行了拼音化的尝试,结果却并不理想。这是因为汉字文化内涵深厚,而且存在大量的同音字,拼音化之后导致表意非常模糊。日语为了严谨必须加上汉字,而韩语单个词根本看不懂意思,因为同音字实在是太多了。尽管废除了汉字,韩国身份证以及重要的公文上还要使用汉字进行注释,这就显得有些画蛇添足了。正是看到了废除汉字的种种弊端,中国政府废除了“二简字”,而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文化自信也逐渐建立,汉字拉丁化也就没人再提了。
汉字真是中国落后的罪魁祸首吗?答案是否定的,汉朝开拓西域,唐太宗时期万国来朝,不都使用的汉字吗?究其根本中国的落后和汉字并没有关系,咱们大可不必觉得鲁迅跌下了神坛,毕竟谁都有历史的局限性。现如今我国政府也一直倡导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就是如此,中国无论哪方面都不比西方落后,即便是暂时落后也要充满信心,我们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必定重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