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镇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距城区5公里。这里是隆阳区政治、经济、文化重镇之一,历史上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2001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光尊寺、青龙街、百年老茶馆......今日(5月30日)是历史文化名城”主题采访活动第二天,采访团走进板桥。
到板桥感受“人间烟火”
天色渐亮,板桥镇的大街小巷晃动着星星点点的灯光。记者抵达板桥时,已是上午10点,刚踏入板桥,老远便听到街上传来熙熙攘攘的脚步声、说话声。
古镇上做冷饮、卖糕点、开茶馆的商贩早在老街的石板路上摆起摊。不远处,手工艺人敲击铝盆“叮叮当当”的声音隐约传来。走进板桥,四处洋溢着人间烟火味。
板桥镇作为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向来是商贾云集之所、文人雅士休憩之居。有青龙街马蹄印、古道钉掌铺、万家祖祠、马家大院、万家大院等遗迹,2001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4年被国家六部委列为全国重点建设集镇,2005年被列为省级旅游小镇,并计划将其打造成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说到板桥,云南乃至全国,有很多地方都叫这地名。形成的原因都是河上有一块木板,时间一长,走的人多了,就成了地名。板桥镇的得名也与此相似,但更有历史文化内涵。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公元225年,诸葛亮追击孟获,兵临永昌。当时永昌虽是一个坝子,但是“荆棘密布”、“古木参天”、“大河横流”,东河上只能依靠木舟来回摆渡,十分不便。后来诸葛亮听说这里“古木参天”,脑筋一转,传令“架木为桥”。于是,大军就在东河上架起木桥,称为“板桥”。板桥镇也因此得名,并沿用至今。
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板桥是滇西著名的商业重镇。从丽江、大理等地贩来的骡马,首站就在板桥交易,从昌宁大田坝运来的铁锅、皮革到了板桥就被一抢而空。
往里探寻,记者看到这里几乎每家每户门口都贴着颇有意趣的对联和横批。单看字迹,应该是主人家的笔迹。虽然粗糙,但每个字都透露出当地居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走在被岁月冲洗过的石板路上,时而能碰到三两小童在某户人家门口玩耍,时而能遇到热情大爹邀你进家小坐......作为一名文旅记者,虽然去过很多地方,但这个古镇,给人一种“活在画中”的感觉。
板桥,没有灯红酒绿,没有车水马龙,更没有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但在这里,人们每天都在演绎着真实的人间烟火。
到板桥品味“保山味道”
在板桥镇的茶马驿道青龙街上,有保山唯一一家现存的老式茶馆——“板桥百年老茶馆”。
记者了解到,200年来老茶馆风韵不减,这里曾迎来无数贵人骚客,如今茶馆主人不为牟利仍苦心经营不后悔。
“我在板桥生活了几十年,只要空闲,都会约上三五好友到茶馆小坐。两三块钱就能点一壶好茶坐一下午,让你抽离繁忙世界,找回久违的那份安逸。”茶馆内,记者遇到正好来喝茶的王大爹。
据王大爹介绍,这里是青龙街最为古老的铺子,因此被称为“板桥百年老茶馆”。2012年6月,老茶馆的万文凤被评为隆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走进茶馆,里面的光线比较暗,茶馆的摆设还是原来的样子,这里的茶桌有的是四根木条顶着一块木板,有的是清明时期用来装米的柜子。茶客们坐的是两人条凳,地面没铺三合土,还是原来的泥土地面,扫得很干净。木凳、柜桌、地面、还有被烟火熏黑的楼楞组合,使这间茶馆有一些中国茶文化“活化石”的味道。
在发黑的白炽灯泡下,62岁的茶馆掌柜万文凤总是埋着头,弓着身子,不声不响地忙碌着。烧好足够的水,备好足够的茶,擦干净桌子凳子,摆好陶瓷杯子......陪伴万文凤一起变老的,不仅是茶馆,还有板桥镇的茶客们。
茶馆先后接待了国内外众多市民游客,万文凤告诉记者:“开茶馆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初心,为了传承。只要活着一天,就会将茶馆一直开下去。”记者一行在茶馆还品尝了板桥镇芝阑轩、桂香楼制作的老字号糕点。蛋糕、芝麻饼、夹沙饼......深深打动了大家的味蕾。
除了芝阑轩、桂香楼,板桥镇的老字号还有很多,诸如“德兴号”、“三和号”、“受昌号”、“静元号”、“文记”等。其中,“德兴号”、“三和号”等几家商铺在下关、昆明、镇康及缅甸都开有分号。历史上,板桥镇的糕点除了卖给周边地区的乡亲,还有相当一部分卖给远赴缅甸、印度的赶马人。
“这是板桥的拉菲,喝了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是泡菜,爽口解馋不增肥。”板桥镇上,一家名叫“青龙街拉菲”的店铺,也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
到板桥观赏“特色民居”
板桥镇青龙街历史悠久,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街道均以长方形青石板镶嵌,其中街北、街南两端的街心以单排长方形青石板镶嵌,并镶嵌着厚厚的马蹄印。街的中段以双排长方形青石板铺成,形似龙的身躯,两侧以鹅卵石铺成,形似龙鳞。
仔细观察,板桥镇青龙街两侧的建筑多为土墙灰瓦,建筑形式以传统院落和二层坡屋民居为主,多数保留着前店后宅式格局,小面宽、大进深,双面飞檐,形式古朴,靠墙立柱,将外向型铺面和内聚型住宅巧妙融合在一起。
青龙街每一户老宅都有着上百年历史,房屋至少都有三进,最深的从街面到围墙长达80米。从外面看,每间铺面都很狭小,往里面看却是别有洞天。
当天,记者一行还走进板桥镇典型的三教合一古代建筑——光尊寺参观。该寺是滇西现存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1984年12月,被列为保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2月,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寺集中体现了保山古代宗教建筑风格,同时还在抗战史上写下浓重一笔,具有很高的宗教文化价值、历史文物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
到板桥走近“非遗文化”
板桥镇万光红“乌铜走银”制作技艺,2009年被公布为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今天记者一行走进“乌铜走银传习所”,近距离观摩了传统乌铜走银工艺。
乌铜走银工艺是将红铜及黄金置于熔炉中加热熔化后,浇于平整的石板或铁板上,铸为薄块状,经手工锻锤至所需厚度的金属薄片。然后再按设计剪切焊接成型,之后又在已成型的合金片上錾刻或诗词歌赋,或山水人物,或花卉鸟兽。接下来的工序,便是在刻痕里细心地涂上一种祖传“焊药”,待“焊药”稍干便将已熔化的白银溶液浇灌其中。
刚做成的工件呈红铜色,但与人体汗液接触后,红铜色即变乌色,而浇灌在刻痕里的白银就显得更加晶莹白洁,“乌铜走银”因此得名。
传统的乌铜走银工艺品造型古朴高雅,工艺精湛,色彩鲜艳,构图丰满,其原材料是昂贵的金、银、铜,成本高,费时费力,考究技术。
保山作为大滇西旅游环线重要一员
助力云南打造世界独一无二旅游胜地
此次“历史文化名城”主题采访活动,记者一行还走进东山森林公园、规划馆、青华海永昌阁等地。保山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人文荟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宜居宜游、交通便利、开放创新.......保山正在变成“宝”山,文旅产业优势明显、前景广阔,是大滇西旅游环线的重要区域之一。
东山森林公园
规划馆
青华海永昌阁
举报/反馈

保山新闻网

6.5万获赞 2.6万粉丝
保山的第四媒体,发布保山新闻网资讯
保山新闻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