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
“破冰行动”为何要在台风天收网?
最近,一部名为《破冰行动》的电视剧得到多家中央主流媒体“点名表扬”。自开播以来,该剧口碑与收视率一路上升,豆瓣评分稳居8分以上,被不少网友誉为《人民的名义》之后,又一部现实题材的主旋律大戏!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与《人民的名义》相似,《破冰行动》同样是一部由国家部委影视宣传部门直接参与拍摄的“大制作”。
它以2013年公安部“雷霆扫毒12·29专项行动”为原型。在那次行动中,4000警力组成了109个抓捕小组,一举捣毁特大制贩毒团伙18个、制毒工厂77个,抓捕182人,缴获冰毒近3吨,清查了被称为“制毒第一村”的广东博社村。
案发前,博社村的冰毒产量曾占全国40%,其一举一动对全国乃至世界的冰毒价格都会产生影响,以致于当时制贩毒圈内流传着这样的话:“生意做不做,关键看博社。”
在制贩冰毒的暴利下结成的宗族血亲利益共同体,使这个曾经的海边渔村在短短数年间,发展成一座包庇着数量惊人的制贩冰毒家庭的坚固堡垒。
当年,博社村的狭小入村路口,每日都有数名小混混组成的望风队。一旦有陌生人进入,望风队的摩托车马上狼群般如影随行,陌生人的一举一动,会通过电话被村中“大佬”悉数掌握。民警们想要进村抓捕制贩毒分子,其难度可想而知。
此外,还有腐败官员充当“保护伞”。
剧中:村口七处固定、三处流动哨
同时,《破冰行动》惊心动魄的情节,立体丰富的人物形象,以及“达康书记”吴刚、王劲松等“老戏骨”的精湛演技,也是吸引诸多观众青睐的关键。
而在该片收官阶段(40至41集),一个细节引起了小编的关注
双面缉毒“英雄”马文波收听到到台风讯息
在公安部门准备收网时,一场名为“天兔”的台风来袭。而这场台风也同时为警方和制毒集团带来了契机——公安部门借助台风进村展开化妆侦查;制毒集团则借台风“打掩护”,加紧开工制毒。
达康书记 李维民:披着“天兔”的外衣,进村侦查!
真的有这么一场台风吗?
“天兔”是真实存在的台风名称,由日本命名。2013年,“天兔”也的确登陆过我国。
图为1319号台风“天兔”卫星云图
2013年9月17日,“天兔”台风在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成为当年第19号台风(与剧中一致),并在不足24小时内快速增强。由于其环流直径逾1000公里,且风眼附近结构非常工整对称,因而其强度发展得到各国气象部门密切关注。
2013年9月19日,“天兔”急剧增强,香港天文台在18时45分把“天兔”升级为超强台风!
随后,“天兔”结构有所破坏,强度降低。9月22日19时40分,强台风“天兔”在中国广东省汕尾市南部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45米/秒),中心最高持续风速每小时162公里,登陆后继续西北行深入内陆,最终在广西境内停止编号。
“破冰行动”遭遇过台风吗?
影片中“塔寨村”的原型博社村,位于汕尾陆丰市,正是2013年19号台风台风“天兔”的登陆区域。这一点,影片的描写,是与现实相符合的。而借助台风等恶劣天气,进行侦查或反侦查,也存在于很多真实案例中。
台风来,东叔很高兴;借风搞事情,东叔不喜欢
缉毒干警假扮防汛救灾人员进村侦查
不过,“雷霆扫毒”行动是在12月底进行的,与“天兔”登陆时间相距较远,因此,有关警毒双方围绕台风天斗智斗勇的情节,应当是有艺术化的加工。
围绕台风斗智斗勇真实吗?
在现实中,的确发生过缉毒警察与毒贩围绕台风天气斗智斗勇的故事。
譬如,《中国气象报》上就曾刊发这则新闻
节选自2015年9月21日三版
《贩毒团伙欲借台风“打掩护”》
2015年7月12日凌晨,今年第9号台风“灿鸿”带来的风雨,笼罩申城。女子龙某和男子陈某刚刚入住宝山区川沙路上的一家宾馆,房门就打开。“别动,警察!!”此时,房间的橱柜和桌上,赫然摆着龙某等人从广东运至上海,准备交给上海本地男子龚某的15千克冰毒。
图为台风“灿鸿”路径
据介绍,在上海此前打击互联网涉毒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中,侦查人员获得情报,龙某在7月上旬赶往广东陆丰“拿货”,可能选择7月9日前后驾车返回上海。而在7月9日当天,上海市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台风黄色预警,提醒公众防范“灿鸿”影响。
据龙某供称,他们预先查看了天气预报,认为恶劣天气下,警方将忙于疏散交通、城市救援,无暇打击毒品运输,因而,制定了借台风“掩护”返沪的“策略”。
上海警方则披露,台风的确给侦查、抓捕工作带来了一定困扰,但专案组克服一切困难,对该团队采取48小时“贴身紧密”,严密布控,随时准备“收网”。尽管龙某等人在暴雨中多次更改路线,利用“前哨车”反复观察交通要道上是否有警力布置,甚至采用“无线电静默”等方式进行“反侦查”,但他们并没能逃脱专案组的掌控。
聊了这么多
是否更加觉得
缉毒干警的不易?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是有人
在替我们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