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巴纳姆效应
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魔术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巴纳姆效应”指的就是这样一种心理倾向,即人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
2. 墨菲定律
1949年,一位名叫墨菲的空军上尉工程师,发现同事有条不紊地将16个加速度计全部装在了错误的位置上,于是笑话这个倒霉蛋:“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糟。”这句笑话迅速流传开来,并逐渐演变出一些其他的表达形式,如:“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
后来,经由墨菲定律,人们反其道而行之总结出一套乐观的人生哲学:既然好事不常有,那么平静接受结果反而能避免多余的“连锁错误”;既然错误出现了,那我们更要细心和谨慎。
3. 沉睡效应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无论什么信息,它的可信度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语言沉睡效应”。具体是指一个人在接受某一条信息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里面只留下信息中自己在意的那部分,其他信息则逐渐淡化的一种现象。
4.鸟笼效应
1907年,詹姆斯教授从哈佛大学退休,同时退休的还有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一天,两人打赌。詹姆斯说:“我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的。”卡尔森不以为然:“我不信!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养一只鸟。”没过几天,恰逢卡尔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了礼物——一只精致的鸟笼。卡尔森笑了:“我只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你就别费劲了。”从此以后,只要客人来访,看见书桌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他们几乎都会无一例外地问:“教授,您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卡尔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释:“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然而,这种回答每每换来的却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无奈之下,卡尔森教授只好买了一只鸟。于是,詹姆斯的“鸟笼效应”奏效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会产生很多烦恼,有了一样东西,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要获得另外一样东西,结果一直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结果因为一些无谓的烦恼而使自己不快乐,这是不值得的
5.视网膜效应
是指当我们自己拥有一件东西或一项特征时,就会更容易注意到别人是否也有这件东西或具备这种特征。比如:当我们能够发现自身的优点,欣赏自己、肯定自己时,我们也会以一种包容的心态来欣赏与接纳周围的人。
其实生活好比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只有当我们笑着面对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才能报以我们笑容。
6.约拿情节
“约拿”是《圣经》里面的 一个人物。他本身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教徒,并且一直渴望能够得到神的差遣。终于,神给了他一个光荣的任务,去宣布赦免一座本来要被罪行毁灭的城市——尼尼微城。约拿却抗拒这个任务,他逃跑了,不断躲避着他信仰的神。神的力量到处寻找他,唤醒他,惩戒他,甚至让一条大鱼吞了他。最后,他几经反复和犹疑,终于悔改,完成了他的使命——宣布尼尼微城的人获得赦免。
“约拿情结”的基本特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表现在对自己,一个表现在对他人。对自己,“约拿情结”的特点是,逃避成长、执迷不悟、拒绝承当伟大的使命;对他人,“约拿情结”的特点是,如果别人表现出优秀之处,他会嫉妒,如果别人受到了祝福,他会心里难受,如果别人倒霉了,他会幸灾乐祸。
举报/反馈

午间茶语

867获赞 20粉丝
在生活的纷杂中洞悉做人的智慧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