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国高考改革的顺利推进和不断深入,我们即将迎来2019这个“政治大年、改革大年”的高考。为确保高校考试招生工作公平公正、规范有序,教育部在近期正式发布了《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并严格要求各地各高校落实到位。该《通知》是做好2019招考具体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为加强工作规范化管理、提升工作精细化水平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全面保障。《通知》对2019招考工作提出了15条新规,尤其第7条,引起了广大考生和家长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反响!
15条新规(因篇幅所限,仅列出小标题)分别是:1.落实考试安全责任制;2.强化部门联动协作机制;3.完善招生计划管理;4.健全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长效机制;5.落实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政策;6.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7.深化考试内容改革8.推进高中综合素质档案使用;9.探索在高校组织的考核中增设体育测试;10.大力推进高职院校分类招考;11.强化招生信息公开;12.严肃招生工作纪律;13.严厉惩处违规行为;14.主动加强正面宣传;15.优化服务考生水平。
其中第7条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有家长提出,“考试内容怎样深化改革?深到什么程度?改成什么模样?”“考试题目难度会不会增加?”等等。我们先看一下第7条的具体内容:“7.深化考试内容改革2019年高考命题要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导向,减少单纯死记硬背的知识性考察,推动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在教学和考试中的落地落实,助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由此不难看出,改革的关键是高考命题要体现发展要求、明确鲜明导向、减少单纯死记硬背的知识性考察;改革的目的是推动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落实。也就是说,2019高考将以更加灵活的方式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随机应变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对此,有关专家提出三点看法。
一、“减少”不等于“取消”
高考“减少单纯死记硬背的知识性考察”,不等于取消对记忆性知识的考察,更不等于抛弃学科基础知识。2018高考之后,教育部考试中心就有数学学科命题专家提议,数学要多考些推的和想的,少考些背的和算的,逻辑推理、数学应用和思维创新应作为考察重点。“少考”不等于“不考”,所以同学们在备考中该记的知识点还是要记,而且要记熟、记牢,特别是临考前要回扣课本。当然,我们反对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记不熟就没法应用,记不牢就不能变通,我们不能靠死记硬背拿分,但记不住就更不能拿分。要把知识学活,要把基础打好,打不好扎实的基础就谈不上能力的提升,就谈不上思维的创新,只有熟练掌握,才能灵活应用,考察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离不开基础知识。
二、“送分题”可能减少
往年的高考,各科试卷一开始往往都会有几道让考生一看就知道答案的题目,大家习惯上称为“送分题”。今年,《通知》的发布之日正好是命题的开始之时,命题组肯定要不折不扣地执行《通知》精神,所以今年高考试卷的简单“送分题”很可能减少。在2018高考北京卷语文的微写作有一道题,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 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150-200字。这种题目不读名著怎么下笔、怎么作答?以前高考也考名著,但只是考作者、年代、写作背景等,只要记下这些要点即便不读名著也能得分。但现在不行了,只靠死记硬背有些题目的分数就是拿不到!
三、试题难度可能增加
高考少考死记硬背的,那就要多考综合应用的、创新开放的,试题的知识迁移性、设问多样性、探究灵活性等势必增强,平均难度有可能增加,对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思想水平、科学观念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从高考的考查要求(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来看,基础性有所减弱,后三者有所增强。高考的创新性试题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和开放性,答案也具有非唯一性和不确定性。考生必须跳出固化的思维模式,提出有个性、有思想、有创新的独特见解,但这一点恰恰是考生的群体性软肋,希望大家要有心理准备,知难而上,“啃骨头”“打硬仗”。另外,对传统文化的考察也可能不是简单地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要遵循继承、弘扬和创新的发展思路,紧密联系新时代的思想和实际,进而体现高考的社会意义与核心功能。
尊敬的读者,你对《通知》第7条是怎样理解的?请发表意见!
举报/反馈

WRS看高考

8939获赞 4367粉丝
致力高考改革 倾心高考研究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