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学为什么关系会更紧密,不知道你有没有思考过一个事情:大部分高中的学生主要构成都是本地人。你们不仅是同学,更是老乡,你们可能说一样的方言,有共同的生活习惯,甚至你们的父母亲戚都可能互相认识,你们的家境和消费水平也可能更加接近,你们有太多太多的交集。(某种意义上,一个以外地生身份读某所中学的人,日后可能更容易适应大学生活和社会生活)
而在大学,同学来自天南海北,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上都有很大差异,你和大学同学之间的共同性一下子小了许多,你甚至可能因为地域、习惯等等问题和室友闹矛盾。另一个方面,高中的班级行政划分是比较固定的,而大学里面——当然不同的大学不一样——行政班级一般比较松散,不一定像高中那样搞很密集的集体活动;你选不同的课碰到的也是不同的同学,缺少一种集体凝聚的机制,你当然也会产生归属感缺失的感觉。
总的来说,大学是你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除非你一直待在老家,待在熟悉的环境生活,否则交际圈子频繁更换,生活方式不断改变,几乎是必然的事情,这也是现代都市生活的重要特征。你每毕业一次,每换一次工作,都是一个不同的生活环境。
疏远其实是世界的常态。大学开始初见端倪,毕业工作后就更是如此,也不是说人心变冷漠,只是大家都有越来越多的事情需要操心,顾不上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建立和维护和每一个人的关系。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也不自觉的开始只和对你有用或是一起共事的人打交道,而当这个人远离了你的生活圈,也就渐渐把他抛诸脑后了。这没什么错,这只是最轻松最高效的人际交往方式。
如果能适应这种改变,就在人生道路上有更广阔的选择余地;不能适应的话,那就在毕业后回自己熟悉的环境生活吧。这也没什么好羞耻的,说实话我觉得整体上我们这一辈人比上一辈人在适应社会环境改变方面已经做得好多了。
更主要的原因,是高中和大学,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游戏模式。对于高中生而言,所有人的目标都是一致的,考个好大学。为此,每个人所需做的事情也都一样,好好学习,提高分数。包括家长和老师在内,所有人都被绑在一辆车上。这就是单一任务,单一剧情,固定npc,单一结局(考上大学)的游戏。大家每天都做着同样的事,在同一个空间中,面对同样的人,怎么能不亲近,没有共同话题呢?
而大学就完全不同了。你想好好学习,拿奖学金,没问题。但别人就想当条咸鱼,混个毕业证,也没有问题。有的人想兼职,有的人想搞社团,有的人想出国,有的人想工作…你会发现,大学的目标是不确定的,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目标。甚至来说,每个大类目标又有着极大的不同。找工作,bat和小公司能一样吗?出国,去日本和去美国能一样吗?搞社团,当社长和普通团员划划水能一样吗?这就是随机任务,随机剧情,随机npc,多结局的游戏。
于是乎,在大学里,不同目标的人自然很难聊的下去。你说着昨晚你爆肝通关的游戏多么多么好玩,别人心里想的却是自己离国家奖学金还差多远,你说,你们能聊到一块去吗?能没有距离感吗?最后,自然是根据目标,兴趣,地域,分成三三两两的小群体了。
但是,大学的朋友尤其是室友,相处得好会是你一生的财富。在这个信息高度发展的社会,不要太刻意地追求与以前友谊相似的感情,在该出现的时候,你最值得交往的朋友还是会出现的。一旦出现,那么你和他的这层关系从亲密度到未来的交集上是有可能胜于以往任何一个阶段的。 原因是,你在逐渐确立自己的三观与人格的同时,茫茫人海还遇到了与你相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