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实际20年代心理学家蔡戈尼做了一个实验:把一群人分成A,B两个小组去做同一份题,唯一不同的是A组成员有充足的的时间去做题,B组成员在做题的过程中突然下令停止答题,最后让他们回忆刚才的问题,发现A组成员基本记不清有什么问题,而B组成员则可以很清楚的记住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原因就在于A组成员的“完成欲”得到了充分的满足,B组成员这种没有完成的不适感深刻的留存在了B组人员的记忆中,这就是蔡戈尼效应。
有一位作曲家特别喜欢睡懒觉,他的妻子想了个办法让他早起,妻子在钢琴上随便的弹奏了一组乐句的头三个和旋,睡梦中的作曲家辗转反侧等着曲子的继续,但是久久没有动静,最后实在忍不住了,起来接着弹奏完曲子,来满足自己的心理。
每个人心理天成都有一种有始有终的驱动力,如果一件事情做不完,就会一直想着,如果事情做完了,就会很快的忘记,比如,你做一件事情做到晚上12点,本来应该是要睡觉了,但是大部分人会选择把这件事情做完,如果做不完的,睡梦中一直想着如何把这件事情做完。这就是蔡戈尼起到的心理作用,一旦任务完不成,便不解“心头恨”。
一般来时做事情是需要蔡戈尼效应的,因为它能推动我们主动的完成事情,并且达到圆满状态,但是如果我们把握不好蔡戈尼效应的话,就比较容易走向极端。一方面是过分的强迫,不达目的不罢休,有的时候会偏执的将其他人事物置之身外;另一方面就是驱动力过弱,做任何事情都是拖沓啰嗦,经常半途而废转移目标,永远无法彻底的王成一件事。如果你经常走到蔡戈尼效应过强的一端,就有可能变得极端,这种人通常性格比较偏执,做事比较自主,想法坚定,太狭隘;而另一种则是因为害怕,因为害怕失败。
生活中应该如何抑制住蔡戈尼效应呢?
首先要用自己的价值观去看实物,有意义,有价值的事物我们应该坚持,没有必要坚持的就不去坚持,可以适当的放弃;
其次给自己制定一张时间表,把必须要做的事写下来,做到井井有条,培养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意识;
最后一点一滴的强化自己的意志力,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想想自己是不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如果是的话就停下来,转向其他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