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7 13:32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俞吉吉 通讯员 张莺
今年是建国70周年。前不久,12位浙江籍奥运冠军欢聚于杭城,拍下了第一张“全家福”。新中国第一位女子奥运冠军、浙江第一位奥运冠军吴小旋也来到了现场。记者有幸对其进行了专访,听她讲述了她的奥运故事和体育人生。
那是初春的杭城,乍暖还寒。杭州西溪湿地迎来了最美四月天。
“早上我先生还说听到了青蛙叫。”吴小旋笑着拉起了家常,带着江南女子特有的温婉。这位新中国第一位女子奥运冠军、浙江第一位奥运冠军的脸上带着岁月洗礼后的平和与长者的睿智。
回想起过往的光辉岁月,吴小旋平静而淡然。正如她所说,人的一生在不同时段会做不同的事,于她而言,就是打好枪、读好书、过好自己的生活。
从铜到金,成色背后是坚毅的心
时光倒回35年前。
1984年。洛杉矶。
那是新中国第一次组队参加奥运会。此时,26岁的吴小旋并不知道,自己将会成为历史的创造者和见证者。“那时候我们并不像现在的运动员这么胸有成竹,外国的运动员对我们的实力也了解甚少。但作为一名运动员,梦想就是拿冠军。”吴小旋说,当时大家都期望她能在主项10米气步枪比赛中夺冠。在两年前的新德里亚运会上,她以584环的成绩夺冠并破了亚洲纪录。
或许是太想要赢得这个冠军。吴小旋背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对自己每一枪的表现都过于苛求。“当时,一发子弹我举了7枪都没打出去。”
最终,吴小旋遗憾摘铜,带来的失落和自责可想而知。但她迅速调整了心情,暗下决心, 一定要在副项小口径步枪3×20项目上夺得冠军。“也许是我不服输的倔强个性,主项失利反而更激发了我的斗志。”
由于前一天比赛中引发了腰伤,在卧射和立射中吴小旋表现一般,最终在跪射中后来居中,逆转夺冠。“比赛中完全专注于自己、封闭自己,靠着顽强的毅力一枪枪拼下来的。”吴小旋说,当时也不知道别人打了多少环,只觉得打完最后一枪,整个人都释放了。
事实上,在主项失利后,几乎没人看好她。而在千里之外的杭州,她的先生、省射击队教练唐克令却斩钉截铁的对着前去采访的记者说,下一个(项目)肯定能拿金牌。“因为他对我的个性很了解。”有趣的是,当吴小旋夺冠后,在通讯尚不发达的当下,唐克令还是从新闻联播上知道的消息。
在吴小旋看来,社会在发展,祖国也日益强大,在奥运的赛场上,中国队也从新人变成了强者。“当时的奥运赛场,比赛间隙,大家在简陋的棚子里等候,我们穿着射击服,热得很,估计现在你们有点难于想象。”
一生挚爱,放不下的枪声
采访中,吴小旋悄声说,自己最近握不了太细的笔,因为腱鞘炎犯了。“已经疼了好几个月了,这也算是职业病吧。”尽管射击运动带给了她很多伤病,但射击是吴小旋一生的挚爱,现在如果有机会,她也会打几枪,虽然眼睛老花了,不准了,但感情依旧。
和射击结缘,纯属偶然。吴小旋说,那时邻居问她想不想去打枪,条件很简单,只需要“视力好、眼睛大、身材匀称”。“我一想,自己全符合呀。”于是,1973年8月19日,吴小旋第一次走进射击场,46年过去了,吴小旋对这个日子依旧记忆清晰。
练射击,其实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很多时候举起的枪里没有子弹,只是一遍遍的举起放下练姿势。“十几年的训练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我也是在一次次的反复磨练自己中,让内心由弱变强。”吴小旋半开玩笑道,离开射击场这么多年,自己的胆子都变小了。
全运会冠军、亚运会冠军、奥运会冠军,吴小旋几乎拿遍了最具分量的几个冠军。然而,在她看来,这些既是荣誉也是束缚和压力。
洛杉矶奥运会之后,因为心脏不好,吴小旋休息了很长一段时间。重新再回到训练场时,吴小旋对自己的要求已全然不同。“拿了奥运冠军后,对自己的要求更严了,毕竟大家都把你当做了榜样和目标。”
1988年,吴小旋在全国比赛中打出了平女子小口径步枪60发卧射世界纪录的成绩。一年后,1989年,她选择了退役。
圆梦读书,出国留学走出不同路
退役后,吴小旋做过教练,干过管理岗位,但她觉得这似乎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生性倔强的吴小旋做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格外不同的选择,出国留学。
“因为训练,自己的学习并不系统,这也是圆自己一个读书梦。”于是,吴小旋来到了洛杉矶这个对于自己有着特殊意义的城市,通过学习进一步充实自己。“当时真的可以用举目无亲来形容,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语言、生活,每一件事都要努力适应和学习。”
或许是多年射击场上培养出的坚毅和不服输的性格,吴小旋克服了种种困难,顺利念完大学,融入了当地生活,成为了一名普通的白领,过着另一种平凡而忙碌的生活。在工作期间,同事们并不知道身边的这位同事原来是一位奥运冠军,吴小旋也从来没有向他们提起过。吴小旋坦言,射击就如同人生的一个缩影,“射击教会了我很多,比如,用坚强的意志去看淡一时的成败,成功很可贵,坚持更可贵。”
如今,吴小旋很享受自己在洛杉矶的生活。上有93岁的母亲,下有可爱的孙子、孙女,尽享天伦之乐。“我喜欢安静的生活,而洛杉矶的气候特别适合我。”
心系家乡,以自身经验引导新人
“家乡变化太大了,每次回来我都不认识了。不像洛杉矶,30年不变。”吴小旋笑道,上一次回国是2017年,没想到这次回来,自己又找不到路了。
在美国生活了数十年,吴小旋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乡的体育事业。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杭州站,吴小旋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跑进黄龙体育中心。“当时那兴奋、激动的心情完全不亚于当年奥运夺冠。”
2009年,吴小旋出任了杭州射击学校名誉校长,这一干就是5年。做吴校长时,她有空就去射击场上看孩子们训练,跟他们交流射击经验,而孩子们也特别愿意和这位和蔼可亲的校长交流。这其中,有一个孩子给吴小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个念书和射击都很有天赋的孩子。当时,孩子的父母想让她放弃射击专注学业,孩子自己也很犹豫。此时,吴小旋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让他认真想一想放弃会不会后悔。这个孩子就是后来在省运会上连夺3金,最后进入清华大学经管系的邱烨晗。
犹豫徘徊,这也曾是吴小旋的亲身经历。当年,因为自我要求高,吴小旋在训练时经常加练。个子小小的她举着10斤重的步枪,没多久,腰就练坏了。“我74年进省队,76年脊椎第4节就出现了问题。”吴小旋说,当时自己晚上不能一直躺着睡,看电影不能一直坐,简直“坐立难安”。
“那时候也还没有出大成绩,一度我想转项改练手枪。”吴小旋说,在她犹豫不定时,是父亲给了她极大的帮助。就这样,凭着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吴小旋坚持了下去,直到1978年夏天,参加一个全国比赛拿到第三名,这才找到一点属于自己的比赛步调,慢慢地走向了成功。
如今,吴小旋的生活早已回归于平淡,但她骨子里却依然是那个坚毅的女子。踏上返回美国的班机,她不忘寄语钟爱的射击事业,“射击是我们的优势项目,希望射击的精神能一直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