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四局在“走出去”过程中,始终把奉献精品工程、促进劳动就业、培养外籍人才、参加公益活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仅受到所在国政府和民众的普遍好评,也展示了中国铁建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的良好企业形象。
建设精品工程 获得好评如潮
“向所在国奉献精品工程,既是我们海外项目管理理念,更是我们对所在国政府作出的郑重承诺。”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吴言坤表示。仅2018年来,公司就获得我国援外领域最高质量奖3项。
在尼泊尔国家武警学院项目建设中,公司牢记王毅外长“要把学院项目打造成中尼友好的标志性工程”嘱托,仅用两年时间就建成了被尼泊尔武警总部赞誉为开创尼泊尔建筑的“里程碑”工程。
援多米尼克约克峡谷桥虽经历“玛丽亚”飓风严峻考验却安然无恙,被当地民众亲切地称为“桥坚强”,中国技术、中国质量誉满加勒比海。
援阿富汗国家科教中心、援阿富汗国家职业技术学院、援斐济瓦图瓦卡两桥等多项工程,都以高质量、高标准受到所在国政府高度评价,阿富汗国家高教部长奥马瑞说:“中国铁建建设的共和国医院、总统府多功能中心、国家科教中心以及多项公路等重大民生工程,为我们国家战后重建作出了积极贡献。”建设的安哥拉社会住房项目成为引领当地住宅小区建设和管理的“样板工程”。
做好人才培养 促进当地就业
在项目建设中,公司高度关注政府需求,采取多种方式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通过开展中外员工“一对一”传帮带、工地课堂、实践锻炼等方式,提升了当地工人劳动技能,促进了就业。
“以前我大学毕业后两三年都没有正式工作,直到2006年12月来到喀布尔中铁十四局项目工作,我不仅学到了管理和技术,有了稳定的收入,还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中铁十四局阿富汗工作的当地工程师纳吉高兴地说。
“中资企业待遇好,管理水平高,能学到真本领,进入中资企业是我们很多年轻人的梦想。”谈起进入中国企业工作时的情景,已在中铁十四局工作十多年的尼日利亚籍员工萨伊巴德略显激动。
像比纳吉、萨依巴德这样的外籍员工还有很多,他们因十四局而得到就业机会,改善了生活,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目前,中铁十四局在16个国家使用外籍工人3500多人,不少属地化用工已达70%以上。
注重人文关怀 建设中外员工和谐团队
中外员工文化观念、宗教习俗有很大的差异。公司一方面组织开展文化交流和文体娱乐活动,厚置中外友好的民意基础,如多哥洛美国际机场项目每月一次的“文化青年论坛”受到两国青年员工欢迎,微信、QQ成为中多员工交流的平台,写大字、背诗词也成为他们的爱好。另一方面,公司切实尊重外籍员工的信仰,保障他们的权益。在伊斯兰国家哈萨克斯坦、阿富汗等项目工地,公司专门辟出房间为外籍员工做礼拜提供方便,让穆斯林员工备感欣慰。公司开展“十佳优秀外籍雇员”评选活动,充分激发了外方员工极大荣誉感,带动了外籍员工“比学赶超”的工作劲头。
苏璐是公司南亚办事处一名商务经理兼翻译。她说:“工作四年来,我感受到不仅是项目严格的纪律和强大的团队执行力,更有人性化的管理。一次孩子突然发高烧急需送医院,公司不仅派车把我送到家,还把我和孩子送到医院,并拿出20000卢比让我给孩子治病,当时我太感动,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地工作回报公司。”
融合利益交汇点 积极参与当地公益活动
中铁十四局在抓好施工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做到融合发展、互利发展。
在尼泊尔国家武警学院建设中,公司积极与尼泊尔企业开展合作,传授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当地企业发展。加德满都森都建设公司刚开始还是一家经营五金杂货铺的小店,通过与公司三年的合作,其经营理念不断创新、管理制度完善,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建筑材料、劳务承包为一体的建筑公司,经理米兰说:公司的发展完全得益于中国公司的帮助和指导,今后我们会抱团发展,共同开拓尼泊尔市场。
尼泊尔体育中心项目员工自发给当地患者迪玛伊亚捐款40万卢比,当地电视台报道称赞中国工人善举感动尼民众。
尼日尔二桥项目虽然2012年已结束,但一场爱的接力却从未停止,非洲办事处党支部书记孙照会连续8年每月拿出200元资助项目困难员工哈姆供孩子上学。
随队医生张永安驻外八年,先后为当地民众义诊500多次,多次受邀培训当地医生,传授中医知识。
在厄瓜多尔米拉多铜矿施工中,项目部像爱护生命一样,保护环境。为了保护原有植被,项目设置了临时“苗圃院”,将施工占地树木先移植到“苗圃院”,待便道复原后再将树木移植过去,三年多来,累计移植树木花草3200多株,受到业主ECSA公司通报表彰。
扎根当地,服务民众,做大市场,和谐发展。中铁十四局凭着较强的实力和良好的企业形象,不断深耕海外市场,目前在16个国家承担着30多项工程建设任务。 (通讯员 张记力 李霖 谭继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