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大学子弑母案”的嫌疑人吴谢宇被抓,将这起堪称惊悚片的案件案情重新带入公众视线。拥有堪称完美的学业履历与“学神”身份的嫌疑人,却用近乎残暴的手法弑杀生母并掩盖罪行。结合之前曾发生的高材生杀父母案例,如澳洲华裔高材生弑母、留美博士杀亲事件,我们不免思考,在单一的社会评价体系下,“人生赢家”的光环究竟掩盖了怎样的人格缺失与心理缺陷?
本质上,所有悲剧都首先是性格悲剧,而性格悲剧又连着教育悲剧。今天,活字君与书友们分享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于1920年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与社会》杂志社的讲演词。在蔡元培看来,教育的宗旨在于“养成健全人格,提倡共和精神”“所谓健全人格,分为德育、体育、知育、美育四项。换言之,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意思亦相契合的。要培养爱自由、好平等、尚博爱的人,在教育上不可不注重发展个性和涵养同情心两点。”
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与社会》
杂志社讲演词
文 | 蔡元培
前几天看到贵校办的图书阅览所和通俗讲演所,我就觉到这是受杜威先生学说的影响。今天开成立会的《教育与社会》杂志社,想必亦是受着杜威先生的影响,因为他的教育主义即在学校和社会打成一片。方才杜先生所讲的,本他平日所主张的实验主义,事事从脚踏实地做去,很可以供诸君的参考。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年10月20日-1952年6月1日),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杜威教育理论的主要贡献是,批判传统教育的弊端,致力于解决教育与社会脱离、教育与儿童脱离、教育理论与实践脱离的问题,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理论资源。
1919年,杜威来华的演讲受到中国知识界的普遍欢迎,一方面得益于其中所包含的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在于他的演讲是一种说理式的民主教育的方式,更容易为中国的听众所接受。100多年来,正是得益于杜威的教育理论,中国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我是无话可说,只有把老生常谈再谈一回。贵杂志的宗旨,是改造社会,先改造教育。照此看来,定是现在教育不行,才去改造的。但是现在教育不行之点是什么呢?依我看来,现在教育不脱科举时代之精神。科举时代的教育,不过得一个便利机会,养成一己的才具,此外都不管了。改立学校以后,一般人对于学校的观念,仍复如此。教育既无改革,社会上一切事业,都是一仍旧贯。因此这种教育不能不改造的。
从“改造教育去改造社会”这句话而论,有两种解说。第一改造教育,以改造将来社会。就是学校里养成一种人才,将来进社会做事。比如现在的国民学校的学生,预备将来做国民;现在的师范生,将来做教师;诸如此类,不必遍举。
第二改造教育同时改造社会,就是学生或教员一方面讲学问,一方面效力社会。以前教育,注重第一层,做教员的专门教书,学生专门念书。这几年来尤以去年五月到现在为最,趋重到第二层。学校教育同时影响到社会。杜威先生的教育主张,就是如此。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现在各学校创立平民学校、讲演所等等,都是学生在校即效力社会的表现。从教育着手,去改造社会,改造之点,繁不胜举。但是简单说来,可以归到教育调查会定的两句话“养成健全人格,提倡共和精神”。社会的各分子都具有健全人格,此外复有何求?所以第二句话离不了第一句话。
所谓健全人格,分为德育、体育、知育、美育四项。换言之,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意思亦相契合的。都能自由平等,都能博爱互助,共和精神亦发展了。现在社会上不自由,有两种缘故:一种人不许别人自由,自己有所凭借,剥夺别人自由,因此有奴隶制度、阶级制度;又有一种人甘心不自由,自己被人束缚,不以为束缚,甘心忍受束缚。这种甘心不自由的人,自己得不到自由,而且最喜剥夺别人自由,压制别人自由,所以不能博爱,不能互助,因此社会上亦不平等不安稳了!
倘能全国人都想自由:一方面自己爱自由,一方面助人爱自由,那么国事决不至于如此!要培养爱自由、好平等、尚博爱的人,在教育上不可不注重发展个性和涵养同情心两点。
论到发展个性一层,现在学校中行分年级制度,不论个性如何,总使读满几年,方能毕业,很不适当。因此有人訾学校不如书塾书院。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国文。我人虽可反驳訾者说学校中科目太多,且教法亦不同。但学校确有不及书院之点。我们知道以前书院院长,或擅长文学,从其学者,能文者辈出;或长经学与小学,从其学者,莫不感化。因为院长以此为毕生事业,院内尚自由研究,故能自由发展。
现在学校内科目繁多,无研究余地。所以有人竭力提倡废止年级制,行选科制。又有人如胡适之先生,提倡纯粹自由学校,无一定校所,无上课形式,欲学某科,找得精于某科者为导师,由导师指定数种书籍,自由研究,质疑问难而已。我想这样办法,比现行年级制、划一制可以发展个性。
同情心就是看到别人感受的事情,和自己的一样,彼此休戚相关,互相谅解。所以现行考试制度,最与此点背驰。为争名次之高下、分数之多寡,使同情心日减,嫉妒心大增。同学之间,不肯相互研究。竟有得一参考书籍,秘不告人,以为惟我独知,可以夺得第一,可笑之至。这种考试制度,受科举余毒,有碍同情心,应得改良的。
又如体育,本属很平常之事,应有健全之体格,方能从事各种事业,苟能了解此点,无不乐为的。乃竟盛行比赛运动,以为奖励体育,养成抑人我胜之观念,并且造成运动员阶级。这都是抑却同情心的。所以自去年到现在,学生运动,在一校内,往往发生冲突。如甲揭条示攻乙,乙揭条示讦丙。又如此地学生,责备彼地学生,不能援助,彼地学生亦然。其实向同一目的去运动,正宜互相了解,发生同情。攻讦责备,都是无谓。因此可见学校中涵养同情心一层,尚欠注意。
教育改造之点很多,我以为上述二层,发展个性,涵养同情心,要更加注意。
(据1920年4月15日《教育与社会》第1卷第1号)
end
举报/反馈

小孙发呆中

411获赞 151粉丝
小孙发呆中,发呆发呆发呆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