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平常接触最多的应该就是学生了。那么,教师们该怎样与学生们进行良好的互动、沟通,又该如何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让彼此间更加的融洽,更易开展教学工作呢?
注重仪表
当你站在学生的面前,即使还没开口,你的仪表已经向学生“说话”了。
仪表虽是一个人的外表,却并不是硬套在你身上的,而是你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精神气质的自然流露。有的男教师不修边幅,那不好;有的女教师刻意雕琢,也不当。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无论对学校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都必须要求衣服整洁,头发、胡子都要弄得像样,鞋袜洁净,双手清洁,不随地吐痰,不抛掷烟头。”教师的着装理应合乎时宜,既不呆板,又不矫饰,符合教师文质彬彬的气质,又合乎教师的审美和倾向于含蓄、朴素的特点,同时教师的着装打扮,同样要符合时代审美性要求。
另外,教师应举止大方,精神饱满,语言文明高雅,稳重端庄而不做作。切忌有“掏鼻孔”、“随地吐痰”等一系列行为,更不得抽烟和坐着讲课。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过,“做导师的人应当有良好的修养,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举止和礼貌”。教师的举止姿态的基本要求是稳重,稳重就是举止得体,不卑不亢,体态活泼而不失端庄,具有可供学生效法的作用。
给学生平等的关爱
学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所有的学生寄予同样深切的期望,也是营造宽松愉悦课堂环境的重要途径。
在一个班集体里,优秀生各方面表现突出,经常受到“全方位”的关注、赞扬和鼓励,长期处于优越的地位,因此,如果发现他们骄傲自负、有看不起别人的苗头,要进行批评,不能包庇。对那些成绩较差的孩子,努力发掘他们的特长。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和信任,让其他同学对他能刮目相看,从而增强他的自信心,激发差生的斗志。
保持一颗童心
陶行知先生有句话说得好:“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这种童心,不是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更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如朋友一般平等而真诚的“情感投入”,是人道主义情怀的自然流露。
在教学过程中要葆有一颗童心,这样才能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找到接触点和共振点,把握住教育的契机。如果总以成人的眼光看孩子,那么孩子的一切言行在你眼里都是幼稚的,那些奇特、新颖的想法和行为都可能被否定,那就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和创造性。
学会尊重学生
《三联生活周刊》曾登载过一篇文章,题目是《14岁的孩子从19楼跳下》,讲一个初二男生因不能忍受班主任的污辱和歧视,终因踢凳子一件小事,选择跳楼,向生命告别。他留下遗书:“我觉得不公平,我做鬼也不饶过班主任……”
当老师的,没有人承认自己不爱学生。但,方法不当是爱,羞辱歧视还说是爱。这种贴着标签的爱,这种打了幌子的爱,这种没有尊重的爱,教育宁可不要!
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严慈相济,因材施教,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多进行师生间角色换位,才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尊重学生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一句问候,一种礼让……这些小小的、微不足道的举动有时却是那么的可贵。因为它可以带给学生莫大的欣慰、感动,甚至是一种长久乃至是一生一世的铭记。
举报/反馈

师兄APP

3094获赞 1954粉丝
崇信内容为王,只提供严选的优质教育内容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