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排序基本原理
堆排序是利用这种数据结构而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堆排序是一种选择排序。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什么是堆。
堆分为两种:大顶堆和小顶堆,两者的差别主要在于排序方式。
堆是具有以下性质的完全二叉树:每个结点的值都大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称为大顶堆;或者每个结点的值都小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称为小顶堆。如下图:
大顶堆&小顶堆
大顶堆的存储结构为:{19,16,15,9,8,1}
小顶堆的存储结构为:{1,8,9,15,16,19}
我举的是两个有序的例子,当然,大顶堆和小顶堆的存储结构未必是有序的,只要父节点大于他的左右孩子节点就是大顶堆了,父节点小于他的孩子左右孩子节点就是小顶堆。
堆排序的基本思想和步骤
堆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将待排序序列构造成一个大顶堆,此时,整个序列的最大值就是堆顶的根节点。将其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此时末尾就为最大值。然后将剩余n-1个元素重新构造成一个堆,这样会得到n个元素的次小值。如此反复执行,便能得到一个有序序列了
下面我们举例来说明堆排序的步骤。
给定序列{15,8,1,19,16,9}
首先根据序列构造一个完全二叉树。
构造好的完全二叉树
根据大顶堆的原理,我们构造一个大顶堆,此时我们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如下图。
构造大顶堆
大顶堆的存储结构为{19,16,9,8,15,1}
然后我们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使末尾元素最大。然后继续调整堆,再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得到第二大元素。如此反复进行交换、重建、交换,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堆顶元素19和堆底元素1交换,然后再重建,得到新的大顶堆,存储结构为:{16,15,9,8,1,19}。
堆排序第一步
第二步:将堆顶元素16和新的无序堆的堆底元素1交换,然后再重建,得到新的大顶堆,存储结构为:{15,8,9,1,16,19}
堆排序第二步
第三步:将堆顶元素15和新的无序堆的堆底元素1交换,然后再重建,得到新的大顶堆,存储结构为:{9,8,1,15,16,19}
堆排序第三步
第四步:将堆顶元素9和新的无序堆的堆底元素1交换,然后再重建,得到新的大顶堆,存储结构为:{8,1,9,15,16,19}
堆排序第四步
第五步,将堆顶元素8和新的无序堆的堆底元素1交换,交换后整个堆为有序,存储结构为:{1,8,9,15,16,19}。
堆排序第五步
代码实现
堆排序代码
下面为错过前几期的小伙伴给上链接,有问题的小伙伴在评论区留言哦~
经典排序算法四 插入排序(JAVA实现)
经典排序算法三 选择排序(JAVA实现)
经典排序算法二 快速排序(JAVA实现)
经典排序算法一 冒泡排序(JAVA实现)
举报/反馈

互联网编程思想

44获赞 121粉丝
就是个写代码的小学生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