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庄子快死的时候,他的弟子为了厚葬他,开始四处筹钱忙碌后事。庄子知道后就对弟子说:“我死了,天地就是我的棺材,日月星辰就是为我陪葬的玉石珠宝,世上万物都是上天送给我的东西,难道陪我安葬的东西还不齐备吗?”
弟子担心地说:“夫子高明,可弟子怕老鹰、乌鸦吃了您的尸首呀!”
庄子笑着说:“露天会被乌鸦吃掉,埋在土里会被虫蚁吃掉,为什么要从乌鸦的嘴里抢来给虫蚁吃呢?那不是偏心吗?”
弟子无言以对,只好放弃了给庄子办一场厚重的葬礼的打算。
庄子真的不怕死吗?并非如此,只不过在庄子看来,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更是自由和解脱,所以他在死神面前能够如此洒脱,如此风趣。
庄子一生洒脱自然,最重要的就在于他知道如何去调理自己的情绪。他的好朋友惠子死后,他路过惠子的坟墓前,悲伤地感叹道:“世上再也没有一位像你这样的人和我辩论了啊!”这个时候的庄子又摇身一变成了哀悼挚友的老人,全然没了自己将死时的淡然。真性情的庄子,不会让恐惧淹没自己,也不会让悲伤压抑住。他的洒脱完全来自于他对待负面情绪上的理智啊!
就像庄子自己说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悲伤无须太过压制,而人生到了末路也无须太过恐惧。庄周梦中的那只蝴蝶大概也在死后也依旧快乐的飘荡吧!
苏轼的《江城子》里叹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是苏轼写给亡妻王弗的诗句,苏轼为人旷达,但是对待亡妻之时,却倍感伤痛。11年的相处,让苏轼和王弗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在王弗逝世后,苏轼悲伤的在埋葬王弗的山头种下了3万颗松树以寄哀思。这一刻,仿佛不再是那个“老夫聊发少年狂”的东坡居士了,而是一个平平常常悼念亡妻的鳏夫。苏轼在王弗逝世10年后写下的诗句,至今读起来依然会使人不禁“泪千行”。
苏轼这样的大文豪,笔墨之中,千思奇想,无所不容。豪气澎湃的他却能写下《江城子》这样的诗句,正是他的高明之处。苏轼平日里“左牵黄,右擎苍”的快乐并非假装,而对亡妻的哀悼也属真情实意,两者似乎有所相悖。然而,苏轼却很好地处理了这些负面的情绪,他怀念妻子,写下文章悼念,但生活上却并不是“衣泪满襟”。只在该怀念的时候去怀念,而不让悲伤充斥自己的心灵,他相信王弗也不愿他因此而沉沦。负面情绪在苏轼身上展现出来,却又被控制得很好,以擅长的诗词表达出来,既能抒发又不过火,可以说苏轼是一位善于管理自己负面情绪的高手。
宋末的张率生性爱酒,性格疏脱。他在新安的时候,让仆人载二千斛米回老家,但在路上却耗失了大半。张率就问仆人原因,仆人说:“雀鼠耗也。”张率却笑着说:“壮哉!雀鼠。”张率不可能不心疼那二千斛米,但他知道已经丢失了,就不能找回了,不如一笑而过。叹一句:“壮哉!雀鼠。”回过身去,依旧纵饮,岂不快活。张率的幽默让他在丢失了二千斛米后,没有丢掉好心情,真可谓“率真之士”。
负面情绪是相对而言的,因为没有哪个人每天都兴高采烈、莺歌燕舞。时而有一点负面情绪倒不是什么坏事,负面情绪有时也会打开人们的心智,唤起人们觉醒。负面情绪是人们对待问题、难题时没有适当处理,或者说太过理性和太过感性而产生的。有人说哭泣是一种发泄,也有人说哭泣是一种懦弱。这没有绝对的概念,负面情绪也是如此,并不能强求它不出现,而是要学会管理好。适当的发泄,适当的忍耐,才是明智之举。
其实情绪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情绪就如世上所有事物一样,应以对人生的成功、快乐有没有贡献为衡量标准,有没有这个效果决定了一种情绪状态是好还是坏。张率的幽默,庄周的豁达,苏轼的真性情,都是一种调理的手段。当我们面对负面情绪时,一味地压抑或者放纵都不是好办法,只有合理的管制,本心不沉,将感性和理性糅合在一起,才是正途。
举报/反馈

竹吟风创作号

3474获赞 1747粉丝
本号主要进行个人诗词原创和史海畅游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