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贵 北京码头智库创始人
位于纽约州北部康宁小镇的康宁公司,因生产特殊玻璃和陶瓷材料而闻名于世,《财富》杂志对其作出“美国国宝级科技研发巨擘”的评价。拥有163多年创业史的美国康宁公司其知名度在中国并不高,康宁在特殊玻璃和陶瓷材料的制造上处于绝对国际领先地位。人们都知道灯泡是爱迪生通过不断地实验发明的,但很少人知道第一个为灯泡提供合适玻璃外壳材料的就是康宁公司。
世界级开创性创新的案例比比皆是,但是,创办的100年间康宁基本聚焦玻璃本业创新拓展。康宁公司让爱迪生的发明成为现实的玻璃灯泡外罩(1879年);使电视进入千家万户的显像管(1947)年;使光纤通信得以广泛应用的世界第一根光缆(1970年)。而最富传奇色彩的故事,就是被乔布斯选中成为第一代苹果手机玻璃面板的金刚级“大猩猩玻璃”。
2006年,乔布斯在第一代iPhone发布前一个月,因为iPhone最初采用的塑料面板不耐划而大发雷霆,他找到了康宁公司,要求康宁在短短几周内提供坚硬耐磨的玻璃面板,康宁则顶住巨大压力,打造出了一种既轻薄又坚硬的屏幕玻璃,这就是被誉为大猩猩玻璃面板的由来。其实,20世纪60年代康宁公司就研发出了这种非常结实玻璃材料。原先被用于制造汽车挡风玻璃和监狱窗户,但当时因找不到市场就停产了。但现在它是30亿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外保护层,康宁公司可以从每一块玻璃屏上获得3美元的收入。
康宁,始终相信“耐心资本”
早在160年前,“耐心资本”这四个字就开始贯穿康宁发展的始终。康宁CEO维克斯(Wendell Weeks)说,康宁公司相信“耐心资本”,即使是它无法短期快速获利,又无法验证该技术是否可行。康宁故事,即新发明被束之高阁几十年,直到合适的时机出现才重见天日。抗风化的硼硅酸盐玻璃原本被设计用来制造铁路信号灯罩,但它催生出了派热克斯(Pyrex)耐热玻璃厨房用具。康宁公司发明了一种名为Pyroceram的微晶玻璃技术,它曾被用于制造康宁餐具(CorningWare)品牌的砂锅以及导弹的鼻锥。
康宁启动光纤的研发是上世纪60年代初,到了70年代中期经济萧条,光纤市场远未形成,康宁不得不解雇大批员工,同时康宁在美国唯一的潜在用户AT&T预测30年后才会有光纤的需求。但当时的总裁小爱默瑞高瞻远瞩,果断建厂,1981年康宁在光纤行业的布局已经完成,此时共投资超过1亿美元,却无任何收入。但1995年光纤市场飞速发展,由于超前的战略布局,康宁很快就击败了众多强大的对手,从而在此行业独占鳌头。
无独有偶,在LCD显示器领域,康宁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发,初时就创造出一种新工艺能够形成超薄、超平整的玻璃界面,远优于竞争对手。但直到90年代中期,康宁预期市场的需求才爆发。这一次又因早已布局,一举击败日企成就霸业。在超过15年耐心投资后,LCD业务终于在1999年为康宁带来丰厚的利润。康宁公司将8%的销售额作为研发费用,这其中的80%份额用于目前公司最主要的三大技术领域、四项工艺和五个市场。
绝对大股东的沉稳、果敢和魄力风格是康宁持续成功的核心原因,这种注重长远的管理理念和战略风格在全球企业界绝对是一个异类,实际上这与霍廷家族多年掌控康宁有直接的关系。虽然康宁在1945年上市,但绝大多数股权仍为霍廷家族持有,只是2000年后,家族持股才慢慢淡化,但霍廷家族仍对康宁有着深远的影响。
康宁,始终与创新者为伍
在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撰写的《乔布斯传》中,记载了苹果已故联合创始人乔布斯给维克斯打电话的故事,乔布斯告诉后者他正在为自己名为iPhone的新设备寻找一种玻璃保护屏。这段故事现在成了科技界的传奇,尤其是故事中乔布斯在iPhone上市销售那天给维克斯写了一张便条,上面简单地写着,“没有你我们做不成这件事。”在维克斯办公室寥寥可数被加上外框的纪念品中,这张便条就是其中之一。
康宁始终愿意与最优秀的创新者为伍,已经融入了康宁的文化基因。康宁在大猩猩玻璃之后又推出了一种新的神奇材料,叫做Willow玻璃,这是一种厚度小于纸钞的超柔型玻璃,它可以通过一种低成本的工艺进行生产,成品可以卷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卷轴。它被人津津乐道的潜在用途包括可以环绕摩天大楼的超薄显示屏、电子阅读器、太阳能电池和可穿戴式计算设备。
康宁非常重视科学家和技术人才,并将他们视为公司的重要财富。在前往熔融实验室的走廊墙上,来自各个国家及地区、获得不同奖项的科学家与技术人员照片一一摆放,让人感受到整个公司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并且,康宁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允许同时聘用夫妻两人为员工的做法。如果员工配偶无法在公司内找到适当的工作,康宁就帮助配偶在公司附近找工作。如此,优秀的人才就不会因为配偶无法在附近找到适当的工作、或是配偶换到其他地方工作而离开公司。
康宁,始终随时变革自我
康宁的持久昌盛还源于自我主动式“壮士断腕”的气魄。从康宁一路走来的经历不难发现,它在过去曾多次重新塑造自己,进行深度战略转型。就如维克斯所说,一个企业只有随时有决心、魄力,同时有能力进行变革才能维持长久优异的市场表现。
康宁最初是以生产专业玻璃起家,为铁路和航海提供信号灯玻璃。其后,它推出一系列极其成功的耐高温玻璃餐具,从而走入美国的千家万户。进入上世纪50年代,康宁成功地在电视显像管领域建立了全球市场的领袖地位。除了在材料领域不断突破之外,康宁还在80年代建立了利润丰厚的医疗测试部门。但是,这些业务曾经的辉煌并没让康宁对其有所留恋。一旦环境变化,康宁就毫不迟疑地对自身进行深度变革 。例如,在看到了日本彩电企业的兴起后,康宁于1988年将曾经贡献75%利润的彩电显像管部门悉数售出。1996年,康宁意识到医疗测试部门虽然贡献了27%的利润,却无法和其核心技能形成增益效应,便将其果断割离。而康宁在美国最广为人知的玻璃餐具部门,也在1998年被卖掉。曾经液晶玻璃业务在康宁2012年76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中占到了近三分之一,对其16亿美元利润的贡献度高达78%。康宁公司今天聚焦在显示技术、光前电缆、环境技术和生命科学四大领域,目前的市值约270亿美元,在福布斯500强榜单上排名343位,已在中国大陆的投资已超过40亿美元,共建立18个业务运营公司和工厂,以及一座康宁中国研发中心。
当前,创新,原始创新,上下期待在关键领关键环节要有突破性重大科学技术创新,在我国社会各个层面受重视的程度可谓前所未有。但真正支持创新、热爱创新、拥抱创新的社会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尤其是作为创新的主体——企业,能将创新融入企业文化和血液中的少之又少,康宁公司始终相信“耐心成本”、与创新者为伍、敢于自我革命的创新文化值得中国企业研究和借鉴。
企业家精神中创新文化基因才是企业长久不衰的根本源动力,市场有追求,资本有追求,企业家有追求,科学家以及社会上每一个员工都有创新至上的文化追求和氛围,国家和民族就一定有未来。希望中国培育出“康宁公司”基因文化,更多的中国式“康宁公司”出现,推动我国早日建成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举报/反馈

北京码头智库

28获赞 17粉丝
中小企业全案智库平台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