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流行自律。
自律当然是好的,我也说过自律的好处,但自律不代表一切。
实际上,根据我自己的体悟,自律只是一个基础动作,或者说自律只是表面的形式问题。
自律的本质在于管理自己,通过对身体的掌控来影响人的精神,并达到在世俗获取成就的目的,比如荣誉啊,利益啊,自己的满足啊,这些东西。
得道的人可以用心转物,我辈俗人只好是以物转心,用身体管理思想。
这有用,但自律肯定不是关键。
越自律,认知能力越强,就越优秀。
这个逻辑犯了两个错误,一个是自律或能提高认知能力,但认知能力的提高不一定是通过自律。
还有一个就是自律不等于优秀,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一个和尚每天敲木鱼念经是自律,但如果他不能了悟,那么就算是数十年的自律也是白搭。
“佛门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自律是一种刻意的练习,从一开始,自律就是对自己的纠正,或是对自己的斗争:你其实并不想自律,你只是想通过自律得到些什么。
譬如减肥,你靠自律控制饮食和运动节奏的目的,也许只是为了体型变得好看,去泡妞而已。
一个优秀的公司从来不是只靠风口而存在的,一个优秀的人也不是只靠自律而变优秀的。
要注意,我不是在否定自律,实际上,自律是必要的,自律确实可以让人变得高级。
但是,自律也有一种危险,就是压抑自己。
男人一般都有过一个叫“五姑娘”的亲密伙伴,那个时候的烦恼,小男生最懂。
自我克制、压抑欲望很难,但如果成功了,就会有一种自己很厉害、很圣洁的感觉。
但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它这次潜伏下去,下次可能就会在你意志薄弱的时候变本加厉的出现。
近代的某光头就曾每天写日记:今天见艳女心动,记大过一次。
可事实上,他的色戒是不成功的。
他学得是曾国藩,论自律,还是曾国藩厉害。
曾国藩年轻时候也是血气方刚,有次他去朋友家做客,看到朋友的老婆太过漂亮,就忍不住偷看,“注视数次,大无礼”。
后来,“不为圣贤,便为禽兽”,曾国藩开始“一日三省吾身”,时时刻刻都在抓自己脑子里的小辫子,随时都在克服自己的小欲望。
曾国藩最狠的一招就是记日记,老师唐鉴告诉他记日记是入圣之基,于是曾国藩每天都会把自己的心声一一记载下来,然后“痛自警醒”,并拿出来给亲朋好友看、让他们监督。
曾国藩是真的不给自己留后路啊。
比如戒烟,曾国藩是个老烟枪,从前戒了几次都不成功,后来他立志做圣贤后,就狠下心来戒掉。
“客去后,念每日昏锢,由于多吃烟,因立毁烟袋,誓永不再吃烟。如再食烟,明神殛之!”
结果,一开始就像“失乳彷徨”的婴儿一样难受,在经过很多自我斗争和煎熬后,曾国藩才算熬过了这一关,“吾自戒吃烟,将一月矣,今差定矣!”
还有曾国藩读书的时候,连续六次考秀才都不中,他也是每天苦读不懈,但最后是想明白了关窍,才一路中举中进士进入翰林院。
其中的内涵是什么呢,曾国藩说过很多,但你未必能够看懂并明白关窍在哪里。
人要想变得优秀,成为一个厉害的人,只靠自律是不行的。
实际上,自律远远不够。不要被骗了,自律是个技术活,错误的自律不会带来正确的改变!
通过我的理解,我自己的验证,关窍有两方面。
1.你要想通才行;
2.你要疏导、化解你的问题,而不是纯粹的压抑、自律。
禅宗六祖说,“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就是一个悟通的道理。
自律只是表面上的形式堆砌,想通了才算是根本性的性质改变。
同样的打太极拳,套路可以是一模一样,但内在的功力就千差万别了。
譬如我原来做一件事,每天都强迫自己去做,不断给自己洗脑,说做好了怎么样怎么样,但其实整个身心都是抗拒的,结果就是有成果,但成果很小,关键是搞得自己很痛苦。
而后来突然想明白以后,再去做那件事,就感觉游刃有余,就像是享受一样,越来越舒服,非常快乐。
至于怎么想通呢,要看机缘,也要看自己的悟性,自己要是怎么也悟不到,那就必须去找老师指点。
简单说一说我自己的经验。
你可以从自律开始,一点一点的摸索、体会与自己对抗的感受。
学着怎么克制,怎么引导,怎么宣泄......
一般来说,堵不如疏,但疏导只是化解,而想通了则是蛹化蝶一样的改变,是另一个高维度的超越。
或者说是生命的进化。
这里面很难说出来,就像是我写文章,最多只能是写个大概的意思,真正的思想是表达不完整的,算是抛砖引玉吧。当然,也可能是我境界还不到的缘由,以后我的新体悟会陆续分享给大家。
最后,我需要告诉你,你生活当中80%的部分都是由你20%的思考和动作决定的。
还是要靠你自己去想去选择,知行合一,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