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很多小伙伴留言说想看易混淆知识点的总结,这次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招教心理学中的8个高频易混淆考点!
1. 社会刻板印象VS晕轮效应VS投射效应
(1) 社会刻板印象
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特征归属于团体中的每一个人,而无视团体成员中的个体差异。
(2) 晕轮效应
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特征做相似判断,也称光环效应。外表的吸引力有明显的晕轮效应。最迅速、最经济的建立印象的方式。
(3) 投射效应
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以掩盖自己不受人欢迎的特征。
区分要点:
晕轮效应:“一好百好”“一坏百坏”“爱屋及乌”,从个体特征推及他的其他特征,主体不变,往往带有夸大的成分;
社会刻板效应:由群体推及个体;
投射效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2. 注意的起伏VS分散VS分配VS动摇
(1) 从积极和消极作用来区分
注意的分散具有消极作用,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具有积极作用。
(2) 从四者的定义区分
①注意的起伏
是生理现象,注意并没有离开当前的注意对象。
②注意的分散
是注意离开当前注意对象,被无关对象吸引。
③注意的分配
是指需要注意两种及两种以上任务。
④注意的转移
是根据任务主动转移注意,离开当前注意对象,转向新任务。
3. 意志的自觉性VS自制性
自觉性
强调无人看管、主动自觉地完成某项任务
自制性
强调抵抗诱惑、约束自己的言行
4. 意志的自制性VS坚韧性
自制性
抵抗诱惑、约束自己的言行;控制消极情绪;有组织、有纪律;“今日事今日毕”
坚韧性
持之以恒、不畏艰难以达到目的;“水滴石穿”
5. 激活功能VS指向功能
动机的指向功能和激活功能都和行动有关,但是两者侧重点不同:
激活功能
由静到动。例如,睡觉时想到明天要考试了,起床开始学习。
指向功能
具有明确的目标。例如,睡觉时想到明天要考试了,起床到图书馆学习。
6.负强化VS惩罚
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
(1)行为的结果不同
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2)刺激呈现的方式不同
负强化是撤销厌恶刺激,惩罚是呈现厌恶刺激。
7.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VS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1)代表人物不同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是巴甫洛夫提出的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是斯金纳提出的
(2)研究性的行为不同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研究的是应答性行为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研究的是操作性行为
(3)学习的发生
经典性——中性刺激(铃声)与无条件刺激(食物)相匹配形成条件刺激
操作性——行为结果影响未来的行为频率
8.认知主义理论VS建构主义理论
(1)知识观
认知主义强调知识对现实世界描述的客观性,而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
(2)学生观
认知主义把学生看成是信息的主动吸纳者,建构主义则认为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3)教师观
认知主义把教师看成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设计者,而建构主义把教师看成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