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专家:北京儿童顺义妇儿医院儿童保健中心副主任医师 刘雅静
“大夫,我的孩子经常喜欢一个人玩,不会是孤独症吧?”孩子是不是孤独症,家长切莫自己乱贴标签。
孤独和孤独症不是一回事
孤独和孤独症有概念的区别,不能混淆使用。
孤独,反映的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主观地自觉与他人或社会隔离和疏远的感觉及体验。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有“孤独”的心理经历。
而孤独症是一种病!孤独症又称自闭症,病因尚不明确,常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兴趣狭窄和重复刻板的行为方式,属于儿童发育障碍性疾病。
孤独症患儿常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往往采取拍打、推搡等行为来表达对小朋友的喜欢,这些行为常显得很“另类”。有部分高功能孤独症儿童,他们的IQ大部分低于70,但在演奏乐器、绘画、记忆、计算及日历运算能力等方面,却会表现出远胜于常人的能力。
无论疾病严重与否,如不给予早期的干预治疗,大多数孤独症孩子的生活自理方面会有很大困难,最终无法适应社会生活。
是不是孤独症,看这三点
那么,孩子出现哪些表现时家长应该警惕孤独症呢?
1.常说无意义的话
很多家长因为孩子三岁了不会说话前来就诊,但其在问诊过程中会告诉医生,自己的孩子也不是一点都不会说,只是常自言自语,不知所云,有些像“外星语言”;有时会鹦鹉学舌,不会正确使用人称代词,比如问“你叫什么”,他的回答也是“你叫什么”。
2.无目光交流和依恋
孤独症孩子与他人无目光交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呼之不应,不会与人分享喜欢的事物,对父母缺乏依恋情感,较少有恰当的肢体语言表达。
3.行为刻板单一
孤独症儿童不喜欢被人拥抱,喜欢原地转圈、反复观看特定的电视广告或天气预报,对动画片不感兴趣。
发生上述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检查。目前,临床上孤独症的治疗多采用综合的干预手段,多以特殊教育和训练为主,药物为辅的方式。通过综合干预后的孤独症孩子预后可显著改善,相当一部分的儿童可获得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编辑:郑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