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的僧人,最最著名的有两个,一个是唐朝的御弟哥哥唐僧,一个是南宋的酒肉和尚济公。今天,文史君跟你一起聊一聊济公。
一、济公有好几个名号
济公生于公元1130年,卒于公元1209年,终年79岁。济公的名号有很多,有父母取的,有成年后自己根据志向取的,也有坊间给他取的。
济公的俗名,到底叫什么?《济颠语录》中说他叫“李修元”,《济公传》中说他叫“李修缘”,《佛光大辞典》中又说他叫“李心远”。
济公的父亲给他取的俗名,应该是“李心远”,寓意“智虑深远”,这样的名字带着浓厚的儒家色彩,父母对儿子的期望,就蕴含在这个名字中。
陈浩民饰演济公 那么,最为常见的“李修元”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按照话本中的描写,济公出生那天,巧了,正好是释迦牟尼成道日。天台山国清寺长老认为济公是释迦牟尼成道日诞生的“罗汉”种子,就给李心远取名“李修元”。“修元”跟“心远”读音比较接近,令他“修本命元辰”,所以说呢,修远这个名字,带着强烈的佛教色彩。后来出现的“李修缘”,意思是“恒修佛缘”,佛教色彩就更加赤裸裸了。
世俗之人要想出家,俗名就不能用了,得取一个法名。在佛教中,法名所用之字,多取自佛教教义 。取法名用的最多的字是“慧”,比如大名鼎鼎的六祖慧能、慧远等。仅次于“慧”的是“道”! 所谓“道”,是指佛教真理。
李修元是在天台山国清寺出家的,他拜寺中的法空一本为师。法空一本禅师给李修元取法名“道济”,期望他能够以无边之佛法普济天下之众生,这个法名体现了大乘佛教“饶益有情”的精神。
《济公》中李修元出家 在当时,僧俗两届有不少人管济公叫“济书记”。这里说的“书记”,可不是支部书记,而是说济公曾在净慈寺里当过一段时间的书记僧,主要工作就是执掌文书。用职务来称呼一个人,古已有之,表示对人的尊重。如韩愈曾任过吏部尚书,所以被称为“韩吏部”。济公被又被称为“济书记”,也是这个道理。
古人除了名,还要有字。所谓“字以表德,号以明志”,济公俗名李修元,法名道济,字湖隐,号方圆叟。湖隐,跋涉于湖山之上,沉浮于市井之中,说是湖隐,实不曾隐,如果放下了红尘,隐与不隐就没有区别了,那么湖山也是市井,市井也是湖山。
《济公》中济公烧了自己的家 为什么号方圆叟呢?“叟”就不用说了,就是老翁。所谓方圆,是指“天方地圆”,济公以方圆为号,也有着道在天地间的意味。
禁断七情六欲,是我们对僧人最肤浅的理解了。但是这个济公,偏偏跟要做佛门另类, “五荤都用,他全不戒”(陈武德《马头调 醉打山门》),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出入歌楼酒肆。
当时,济公已经在灵隐寺当和尚了,他的这些个做派,引起了僧门弟子的不满,他们纷纷向灵隐寺住持慧远告状。没想到,慧远也不是个一般二般和尚,他说:“禅门广大,岂不容一颠僧。”“济颠”这个名号,就是这么来的!
唐伯虎《桃花庵歌》里有这么一句,“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用在济公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二、济颠不颠
那么,济颠真的颠吗?当然不是!
济颠喝酒吃肉,游逛歌楼,流连酒肆,看上去疯疯癫癫,好没个正行。其实,这也是修行的一种,这叫“混俗修行”。
二祖慧可晚年也曾混俗市井,出入酒肆。据《传等录》记载,有人问他:大师,您是高僧,为何这么不检点呢?慧可说:我这是调心修行,跟你有啥关系?
市井喧闹,寺院清净,在市井中修行很不容易,毕竟各种诱惑太多,但越是这样复杂的环境,就越能让本心得到很好的历练。济公出入市井,和慧可出入市井,本意都是修炼本心。
十丈软红,万丈佛光 济公最后修炼到就是美色坐在对面,都能禅心似铁。济颠是个酒肉僧,但他却守住了色淫戒。女色,是绝对不碰的。
《济颠禅师语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济公和朋友喝醉了酒,于是借宿青楼,老鸨给安排了两个青楼女子大姐和二姐前来服侍。二姐和朋友睡去了,大姐拥着济公来到房中,坐在床上,关了房门,就开始给济公脱衣服。
李商隐说过,“神女生涯不是梦”。神女,指的就是娼妓。面对妩媚多娇的女子,多少人是把持不住的,但是济公说:“我可以滴!”
济公一个激灵清醒过来,连道:“罪过!罪过!”于是赶紧逃出房外,看见春台畔有一大火箱,有些热,便扒上去倒头睡了。大姐也自去睡了。
《新济公活佛》剧照 第二天,东方泛白,济公醒了就做了一首诗以明心志:暂假夫妻一宿眠,禅心淫欲不相连。昨宵姑顺君台意,多与虔婆五贯钱。写完就离开了青楼。他的朋友起来后看到济公留下的诗,不仅称赞道:“不枉了出家人。”
所谓“禅心淫欲不相连”,说的就是济公身在青楼楚馆,但是能够做到禅心似铁,“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所以说,济颠并不颠。
文史君说
济公是真实存在的佛门大师,也是世俗社会中的传奇人物,他喝酒、吃肉、逛青楼楚馆,但是普济众生,禅心比谁都坚定,这才是他受世人尊重、爱戴的原因。
参考文献
许尚枢:《济公生平考略》,《东南文化》1997年第3期。
海慧:《道济禅师“疯癫”行为佛理分析》,载光泉主编:《灵隐寺与南宋佛教 第三届灵隐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下》,宗教文化出版社2015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青骢马小史博士)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中使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