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28日消息(记者高艺宁)截至目前,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目前票房已突破44亿,美国流媒体视频巨头奈飞公司(Netflix)日前更表示会将该片译为28种语言。随着该片同步在美国29座城市的部分影院上映,这部影片也吸引了大量北美观众,部分影院的黄金时段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火爆景象。
《流浪地球》走出了让世界关注的中国科幻电影第一步。电影将中国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融入对人类未来的畅想与探讨,拓展了人类憧憬美好未来的视野。带着地球去流浪的奇思妙想、宏大的背景构架、逼真的科幻场景,让观众共同见证了中国科幻元年的开启。
《流浪地球》主演李光洁
“穿上电影里那身机甲,我要给自己不断洗脑,不断告诉自己这身衣服不沉,我可以扛得住,演员们之间也互相打气。”记者近日专访《流浪地球》主演李光洁,揭秘这部受世界欢迎的科幻电影是如何“炼”成的。
四年磨一剑
“我最后的命令,活下去!”《流浪地球》中,李光洁饰演的救援小分队队长王磊在牺牲前,发出了最后的指令,这一幕让许多观众潸然泪下。
在李光洁看来,队长王磊身上的“硬核”特质与导演郭帆很像。在拍这部电影前,郭帆用了4年时间筹备。“他身上有特别强烈的执着和韧性。哪怕没人信任他能做好这件事,他还是能一个人带着团队坚持下去。”
《流浪地球》主演李光洁
《流浪地球》目前票房已突破44亿,李光洁很高兴,也颇为意外。他还记得最初接触《流浪地球》的时候,他和很多人一样,对能否做出真正的科幻电影产生过怀疑。
制片人找上门的时候,李光洁看到的是一个充斥各种酷炫科幻效果的PPT,而这并没有打动他。
在郭帆导演的工作室,李光洁第一次见到了郭帆和他花了4年时间绘制的8000多张效果图,以及已经完成的3000多个分镜头画稿,还有各种VR视效和动态预演。郭帆身上的坚持和诚恳,让李光洁感动。“一个人能用4年踏踏实实地去做一件事情,一定会有一个好结果,我愿意跟他一起赌一把!”
第一次拍科幻电影,并没有让李光洁产生太多生涩感。除了用扎实的演技和丰富的想象力克服虚拟背景带来的疏离,也与导演和剧组的充分筹备密不可分。
“在电影拍摄前我们基本就已经把全片看完了,动画效果大概出来是什么样,我们也都已经心里有数了。”李光洁告诉记者,为了让演员在虚拟场景里有沉浸式的感受,导演郭帆把所有细节都考虑得很细致。“我们的场景基本上一半真的,一半是绿幕。比如我们的运载车、冰原等都是实景。”
“只有我们知道郭帆导演是怎样把《流浪地球》一点一点的从文字照进现实,中间又经历了多少坎坷和不被信任。”李光洁告诉记者,4年的磨练,硬是让郭帆从一个科幻电影的门外汉,变成了一个熟捻整个科幻电影工业的专家,为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夯实了基础。
带着“小破球”流浪
“太阳极速老化,将会不断膨胀,吞没整个地球。”面临绝境,《流浪地球》中的人们没有抛弃家园,而是选择带着“小破球”一起“流浪”,而在国外的科幻片里,人们多数会选择“诺亚方舟”或“宇宙飞船”逃离地球。
在李光洁心中,这体现了中国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故土无法割舍的眷恋,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核让电影更具生命力。“我们自古就有‘背井离乡’的说法,把自己家里的‘井’背着,也就是把‘家’带着了。”
很多观众在看《流浪地球》时,难以理解李光洁饰演的救援队长王磊,将其身上的执着定义为偏执或者英雄主义。李光洁告诉记者,王磊这条线删减了不少戏份,才导致了观众的误解。
当太阳消失之后,进入地下城的只有35亿人,另外35亿人要通过抽签的方式,被命运决定生存或死亡,王磊的妻儿便在其中。“当至亲在我们面前被害,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复仇,但对于王磊来说,他的复仇是没有对象的。”
地下城里35亿人的存活,是另外35亿人用生命换来的。王磊只能通过完成任务,让更多的人活下来,才能让他妻子和孩子的死亡变得有价值。“也是因为这一原因,在大义面前,他不会太拘泥于小事,没有那么感性。”
李光洁还透露,“如果真的有那么多观众喜欢王磊的话,在电影的第二部,可能会有更多关于他的故事呈现出来。”
与科幻电影的第一次接触
对于李光洁来说,科幻电影是完全陌生的。每天的拍摄工作中,演员和剧组工作人员都是摸索着往前走。李光洁坦言,拍戏时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让他曾经想过放弃,但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
通过电影,观众能感觉到每个角色走路时的吃力,除了拍摄需要,主要原因是拍摄期间,李光洁和其他演员都要穿上80多斤重的“外骨骼机甲”,每天持续12小时,最长需要坚持16至18个小时。
“在好莱坞,拍摄相似重量的衣服,都要靠吊威亚辅助演员完成,但我们就是‘生扛’。”李光洁打趣道,“就像当年抗战,也没什么先进武器,全靠小米加步枪,最后也取得了胜利。”
《流浪地球》主演李光洁
“无论用怎样的语言去描述,都无法清晰表达这身衣服穿在身上的疼痛感。”李光洁告诉记者,对于演员们来说,每天工作都要进行自我心理建设,不断告诉自己这身衣服不沉,我可以抗得住。演员们之间也互相打气。”
一天下来,演员们身上经常是青一块,紫一块,大家渐渐也都习以为常。“剧中的女演员屈菁菁,穿着跟我们一样重的机甲,对于她来说,只比自重略沉一些,等于背着另外一个自己在拍戏。”李光洁说,在拍戏过程中,屈菁菁就曾经累吐、晕倒过。“当我们看到一个女生都能挺过来,我们也不会觉得多苦了。”
开启科幻电影元年
编剧刘慈欣的《三体》得奖,让更多人开始重新认识科幻,但在曾经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人们眼中的科幻是《长江七号》、《霹雳贝贝》。它被划归为儿童艺术类别,被认为是小孩子喜爱看的东西。
和大多数男孩儿一样,李光洁小的时候,对科幻作品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初中的时候特别爱看的一本杂志叫《奥秘》,讲的是银河系以外的人类探索和地球以外的智慧生物,其中有科学依据,也有人类的设想。”李光洁还记得,那本杂志要两三块钱,他就把平时的饭钱省下来,饿着肚子去买杂志。
20多年后,自己主演的《流浪地球》,让很多人重拾对科技的热爱和对中国科幻电影的信心,也让李光洁再次迸发对科幻作品的痴迷。“《流浪地球》是个开拓者,能参与其中,于我而言是一份荣誉。”李光洁向记者透露,“今后还会接科幻电影,只是别让我再穿这么重的衣服就好了。”
“如果给自己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打个分,是多少?”“100分,尽我所能了。”
在李光洁心中,每个角色就像是自己的孩子,“每个角色都是用生命去塑造的,我们共同度过了或长或短的岁月。很难去说哪个最喜欢或不喜欢。”随着时间推移,李光洁对于角色的认知和评价也在改变。“比如《流浪地球》里的这个角色,我现在打100分,可能当我拍完下一部科幻电影,有了更多相似体验,对这个角色就不满意了。”
在同龄人中,李光洁扎实的演技被业界认可。但在他看来,所谓演技更多来自于年龄增长和生活阅历的积累。“演戏这事儿不难,但也无经验可循,当你对生活有了非常敏锐的观察力,有特别细腻的感知力,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力,一切便会水到渠成。”
不论是《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还是《和平饭店》中的窦仕骁,在近年大多数的作品中,李光洁诠释了一个又一个“硬汉”形象。有人说,李光洁被禁锢在了“硬汉”的框框里,但他不以为意。“其实每一个角色都是有不一样的地方,虽然都是铁血男儿,虽然都经历风雨,但其实他们身上都有不同的个性。”李光洁说,他只是在认真演好每一个角色。
 “以情带声”胜于“以声带情”
近年来,李光洁也常在一些综艺节目中露面,他在《身临其境》中所展示的深厚台词功底,让人尤为印象深刻。但他告诉记者,自己从不过多打磨声音的技巧。“我更注重内心的表达,以情带声,而不是以声带情。”在李光洁看来,声音只是一个载体,当内心有情感,传递出来的内容便会有感染力。
李光洁对于声音的热爱却是由来已久。在他的童年记忆里,那个年代没有电视,整天就围着收音机转。“小时候迷上了听评书,每天放学12点左右,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收音机,听评书《杨家将》。我记得有一次因为被留在学校写作业,回去晚了,匆忙赶到家后,正好只赶上最后一句:‘今天的《杨家将》就播送到这,希望听众朋友们明天继续收听。’我当时坐在地上‘哇’地一下就哭了。”
“认真的面对工作,诚恳的面对生活。”李光洁常拿这句话要求自己。2012年,李光洁拍摄的人物照片获得了美国《国家地理》中国区华夏典藏奖。他大部分的摄影作品都是在片场拍摄的,一有空闲,就会背上相机出去转悠,拍回来的作品常令剧组其他演员惊艳,称他是“被演戏耽误了的摄影师”。
2018年,李光洁把摄影和他的另一爱好——潜水融为了一体。在他生日那天,举办了 “光之海洋·鲨鱼——李光洁公益摄影展”,希望通过影像观察和记录生命来呼吁公众保护海洋,保护鲨鱼拒食鱼翅。摄影展上,李光洁展出了多幅个人水下摄影代表作。
“观察生活是演员的必修课,而拍照能帮助我更好地观察生活。”李光洁说,“无论塑造什么形象,哪怕是科幻电影中的角色,都来自生活,他是演员的源泉。”
举报/反馈

央广网

5076万获赞 453万粉丝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中国声音
央广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