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过程中的于扰效应指在存储信息的过程中出现的两种学习内容相冲突的现象,持别是当学习内容+分相近且学习时间间隔很短时。由于学习内容之间可能会相互抑制,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地排除干扰就显得十分重要。
干扰这个概念更多地适用于物理学领域,指“相互叠加”或者“相互影响”,更确切地说指波相遇时产生的干扰效应比如由此产生的抵消作用。
早在100多年前,人们已经对学习过程中的干扰效应进行了首次科学研究。但是在学习心理学领域,干扰效应的意义仍不被人所熟知。自首次研究之后,人们便在反复验证:学习和遗忘某些知识不仅受现在所学或所掌握的知识的影响,还会受到之后要学的知识的影响(更多的时候是抑制)。因此,更确切地说,学习域中产生的干扰效应应该叫记忆障碍。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这种 记忆现象更加明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此类现象。同时阅读内容相似的书籍或者在短时内不断观看同一类型的电影时,人们有时候会记不起故事情节的走向或者人物分类。更糟糕的是,他们甚至不能简明扼要地讲出主要内容或重要情节。这就是干扰效应,即由于信息的相似性以及接收信息的时间间隔很短而影响甚至完全阻碍了长期记忆功能。
下面所举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有助于我们更容易地理解干扰效应的两种类型:前摄干扰和倒摄干扰。
乔迁新居并换了电话号码后,人们会发现,记住新号码很难,因为之前的号码已经深深地印在脑海里,这对新号码的记忆会产生干扰作用。这种旧信息对新信息的学习和记忆产生的干扰作用被称为前摄干扰。熟练地记住新号码后,人们会突然发现很难再想起旧号码了。这种新信息对旧信息(实际上还是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中)的保存和记忆产生的干扰作用被称为倒摄干扰
研究人员针对干扰效应对学习产生的消极影响做了相关实验。在实验中,受试者要学习一些近义词。测试结果表明,尽管时间是影响记忆力的因素之一,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所学单词的相似性。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干扰效应对学习的抑制作用,我总结出了以下几条学习法则:
1.在紧张的学习之后应尽可能长时间休息(为避免产生干状效应,最的休息时间是1小时或更久)。
2.当不太可能完成现有的学习任务时,切勿学习其他相似的内客(如法和英语),而应学习完全不同的学科领域的知识(如物理和英语)。
3.学习新知识之前,如果对已有知识加以现固并形成长期记忆,那么波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会完整地呈现在你的脑海里。这些牢记在大脑中的知识不仅不会引起干扰效应,反而更有利于大脑对新知识的吸收。
此外,还有一种重要的干扰效应,我称之为“共同干扰”。有时候,虽然老师的初衷是好的,但总会让学生感到学起来比较困难,我认为主要原因是老师同时展示那些极其相似或相近的知识,从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干扰作用。
例如,某英语老师想让学生快速掌握四个发音相近的新单词万(如 whole,ham,hole和hawl)。对学生而言,所有新单词都是陌生 的,单词之间高度的相似性产生了巨大的干扰作用,以至于学生一个单词都没记住。而且,学习诸如" On the bridge stands a witch,who is rich"这种语句对学生的帮助也不大(我在5岁儿子的身上试验过:这个语句他反复学习了20遍,但仍被这几个相近的单词搞得晕头转向)。我将这种做法称为自找的失败教学法。如果一个学生之前没记牢这个例句中的每一个单词,那么将这些新单词混在一起后,他的记忆就会混乱。由此可以得出以下附加的学习法则 :
我们不应该同时学习很多发音相近的单词或内容极其相近的知识,应该循环渐进地稳步的学习。
闭卷考试前,学生们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很多知识,此时尤其重视以上针对干扰效应的学习法则。只要你重视这些法则,你的记忆力必有升无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