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 马臻教授
勇敢表达自我的复旦教授
对比海外研究生30%的淘汰率,中国高校的研究生淘汰率仅有不到5%,然而就是因为各种原因被淘汰的研究生,却被社会舆论夸张地称为,来自导师的为难!社会上各种对中国高校教授们的口诛笔伐,似乎谁要是淘汰了研究生,不能让自己的学生如期毕业,那么这一定是位有问题的导师,当然不可否认中国高等大跃进,部分高校教授是存在问题,但是最近几年,国内知院校大肆引进高端科研人才,目前这些高校的教授素质媲美欧美高校,只有实力和底气才敢勇敢的表达自我。最近复旦大学马臻教授勇敢地表达自我,吐槽中国现行高等教育下,中国的研究生素质越来越差,中国目前严进宽出的研究生制度是镀金式的流水线,大量的研究生根本没有把科研课题当成主业,读研究生只是为了混学历找工作!马臻教授说“我是个缺乏安全感的人——总是催学生做实验、写论文,不让学生外出实习、复习出国英语。有时我还会在晚上临时召集研究生开“集体反思会”。我经常对学生说,理解站在你们面前这个“高级动物”的焦虑,将有助于你们和老师步调一致,顺利完成学业!”其实这也是无数高校教授们的难言之隐!
焦虑的学子
不得安心做实验的研究生
其实小编一直认为像复旦、北大这些具有人文精神的高校更符合现代科研教育,这些高校的基础科研更适合培育研究生,而工科大学大过于务实,过于追求速度和科技经济转化,让整个学校具备浮躁的气息,以至于学校的研究生也不得安心做实验,而是想着找工作和创业,读研究生对于这些人只是为了镀金而已!高校的教授们最怕这类研究生:没有转变本科时的思维,作为研究生习惯于像本科生那样上课、参加社团活动;开展科研之后经常请假,晚上和周末不来实验室;不会做实验,不会写论文,两手一摊把皮球踢给导师;一旦发表“够毕业”的期刊论文,就提出外出实习,不及时写毕业论文……对于这样的研究生,导师们往往有苦难说,有毕业生不能如期毕业,甚至以死相逼,造成很多高校的教授,为了自己可以赶快送着这些问题研究生,不得不亲自为这些毕业生写文章!
以结果为导向的高等教育
从本科到研究生只在乎学历
中国高等教育从高考录取率不到5%飙升到当今接近80%的高升学率,造成目前中国学历含金量大缩水,扩招后的大学生素质甚至不如曾经的中专生,中国高等教育大跃进式的发展符合当下务实的发展社会,从本科到研究生,现在的学生只关心是否可以如期毕业,所学专业是否可以顺利找到好工作,从来不考虑自己学到了什么?有些人甚至考入名校只为扩大自己的交际圈,而毕业只是顺便的事情,造成目前中国硕士研究生的严重注水,中国的硕士研究生的严进宽出,让很多人误以为博士也是如此,当遇到宽进严出的博士制度,很多人就变得四处的抱怨,认为主要是来自导师的为难!甚至很多人由于博士多年不能毕业,最后以死亡来结束自己的人生!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被大家所熟知,为何中国的高校培育不出高端的科研人才?面对镀金式思维的学子,想要提升含金量将变得很艰难,加强高校的本科和研究生淘汰率,让学生们认识到学位神圣才能转变这种思维
举报/反馈

高校网大秀

34.2万获赞 3.6万粉丝
高校有料,教育有声!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