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会有家长问我:
陈老师,我发现我们家孩子自信心好像不足,怎么才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从一个心理效应讲起:
罗森塔尔效应
又叫人际期望效应。
话说,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一行人来到一所小学,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全部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回来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当时学校的老师和校长还以为是心理学家们的这个测试真准,果然挑选出来的都有很有培养潜质的孩子。
但是真像却让人大跌眼镜,这份学生名单完全是罗森塔尔从18个班级中随机抽取的,根本不是什么测量出来的有特殊潜质的学生,也就是说这些取得巨大进步的学生完全是一般意义上很普通的孩子,但是却取得了惊人的效果。
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后来也被很多心理学实验反复验证过,当时这个实验结果极大的冲击了家长,老师和整个教育系统的传统观念,因为它表明,当一个孩子获得另一个人特别是权威人物的期待、赞美与信任时,他就会不自觉地接受这种影响和暗示从而产生自信心,对自己怀着期望,并且朝着期望的方向努力,发展。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家中称为“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
在这个实验中,因为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是非常权威式的人物,当他把经过所谓严谨测试后的名单交给所在班级老师的时候,就是给老师们一个强烈的暗示,这些学生是很特别的,使得老师不仅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包容、耐心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又是一种强烈的暗示,学生会感觉到自己受到了更多的关注,鼓励,感觉到自己是不一样的,理所当然的给以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如此循环往复,以致这些学生的各种表现和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最终使期望成为现实。
所以,在这个实验中,孩子改变的关键之一:
就是家长对孩子真正的认可,以及通过暗示的方法让孩子感到到家长对自己的期望和认可,从而激发孩子对自己的自信,自尊。
明示/暗示
在这里,我们需要先复习一下一个心理学知识:
明示和暗示!
明示——直接将意思明确地表达,指示的方法,比如说明确的口头指示,要求;
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比方说,动作,表情等等;
简单的说,明示就是停留在意识层面的沟通;暗示是尽可能的绕过意识层面,在潜意识层面的沟通。
但是大家不要错误的以为说话都是明示,暗示都是不说话的,暗示也是可以采用说法的方式,区别的关键是否更多的在潜意识层面的信息传达。
另外,暗示的效果远远好于明示。
当然,效果最好的暗示就是催眠。
在现实生活中,当一个权威人物,比如父母能在生活学习中给孩子更多的鼓励、支持,信任,尤其是通过暗示的方式,就会使孩子产生上面说的人际期望效应,朝着更为自信,开朗的期望方向发展。反之如果家长是批评多于肯定,或者很少批评,但也很少肯定和赞美,这必然对孩子建立对自我的认可,自信心是非常不利。
但是罗森塔尔效应有个不足:
就是它对低年级的孩子效果要明显好于高年级(比如高中,大学)的孩子,这可能是由于这些孩子很多对自我的认识已经固化,仅仅通过普通的暗示方式改变很难。
所以,对孩子的认可、鼓励要趁早。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自我期望效应对于提高孩子的自我认可,增强自信心,变得更乐观,积极是效果明显的,但是对于孩子学习成绩的直接改善并没有明显的结论支持,毕竟学习成绩或者考分提高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
孩子的注意力、学习方法、老师的教学水平、孩子的个体差异等。
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孩子的改变往往是从他非常认可的老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认可、赞美开始的。
给孩子找一个他非常尊敬和认可的师长,让他们多认可和鼓励孩子,你孩子的人生很可能就从此不一样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活成了我们小时非常尊敬的人的期望。
而孩子心目中最早的偶像,最早的尊敬的人一定是他的父母!
—END—
长按图片,识别并关注!
举报/反馈

学典心理陈泉泉老师

1118获赞 104粉丝
南京天天向上青少年注意力训练中心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