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会转弯和换位,别在同一面墙上撞来撞去
有个教徒在祈祷时,烟瘾来了,他问在场的神父,祈祷时可不可以抽烟?神父回答“不行”。
另一个教徒也想抽烟。他问神父,在抽烟的时候可不可以祈祷?神父回答:“当然可以。”
同样是抽烟加祈祷,要求祈祷时抽烟,那似乎意味着对耶酥的不尊重;而要求抽烟时祈祷,则可以表示在休闲时也想着神的恩典,神父当然没有反对的理由。
滴水感悟:
我们通常都会犯同一个错误——在同一面墙上撞来撞去,不会转弯,直到撞得头破血流。从相反的角度或换位去看待你所要解决的问题,也许会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二)不要喊
曾经有一个智慧的教授问他的学生:"人生气时为什么说话用喊的?"
所有的学生都想了很久,其中有一个学生说:因为我们丧失了"冷静",所以我们用喊的。
"但是为什么别人就在你旁边,你还用喊呢,难道不能小声点说吗?"教授又问。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七嘴八舌的说了一堆,但是没有一个答案让教授满意的,最后教授解释说:"当两个人在生气的时候,心的距离是远的,而为了掩盖当中的距离使对方能够听见,于是必须用喊的,但是在喊的同时人会更生气,更生气距离就更远,距离更远就又要喊更大声……"
教授接着继续说:"而当两个人在相恋时呢?情况刚好相反,不但不会用喊的,而且说话都很轻声细语,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心很近,心与心之间几乎没有距离,所以相恋中的两个人通常是耳语式的说话,心中的爱因而更深,到后来根本不需要言语,只用眼神就可以传情,而说明心与心之间早已经没有所谓的距离了……"
滴水感悟:当两个人争吵时,不要让心的距离变远,更不要说些让心距离更远的话,自然的过了几天,等心的距离已经比较没有那么远时,再好好的说吧!
(三)错过的机会
一个年轻人非常想娶农场主漂亮的女儿为妻。于是,他到农场主家里求婚。
农场主仔细打量了他一番,说道:“我们到牧场去,我会连续放出三头公牛,如果你能抓住任何一头公牛的尾巴,你就可以迎娶我的女儿了。”
他们来到了牧场。农场主放出了第一头公牛,这头公牛向年轻人直冲过来。年轻人第一次看到这么大、这么丑陋的牛。他想,下一头应该比这一头好吧!于是,他跑到一边,让这头牛穿过牧场,跑向牛栏的后门。
牛栏的大门再次打开,第二头公牛冲了出来。然而这头公牛不但体形庞大,而且异常凶猛。它站在那里,蹄子刨着地,嗓子里发出咕噜咕噜的怒吼声。“哦,这真是太可怕了。无论下一头公牛是什么样的。总会比这头好吧!”于是,他连忙躲到栅栏的后面,让这头凶猛的牛穿过牧场,跑向牛栏的后门。
不大一会儿,牛栏的门第三次打开了。当年轻人看到这头公牛的时候,脸上绽开了微笑。这头公牛不但体形矮小,而且还非常瘦弱,这正是他想要抓的那头公牛!当这头牛向他跑过来的时候,他看准时机,猛地一跃,正要抓住牛尾巴,但是,这头牛竟然没有尾巴!
滴水感悟:
每个人都拥有机会,但是,机会稍纵即逝,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把握每个机会,千万不要让机会从身边溜走。
(四)马克吐温的计谋
马克·吐温小时候,有一天因为逃学,被妈妈罚去刷围墙。围墙比他的头顶还高出许多。
他把刷子蘸上灰浆,刷了几下。刷过的部分和没刷的相比,就像一滴墨水掉在一个球场上。他灰心丧气地坐下来。他的伙伴桑迪,提了只水桶跑过来。“桑迪,你来给我刷墙,我去给你提水。”马克·吐温建议。
桑迪有点动摇了。“还有呢,你要答应,我就把我那肿了的脚趾头给你看。”马克·吐温说。
桑迪经不住诱惑了,好奇地看着马克·吐温解开脚上包的布。可是,桑迪到底还是提着水桶拼命跑开了——他妈妈在瞧着呢。
马克·吐温又一个伙伴罗伯特走来,还啃着一只松脆多汁的大苹果,引得马克·吐温直流口水。
突然,他十分认真地刷起墙来,每刷一下都要打量一下效果,活像大画家在修改作品。
“我要去游泳。”罗伯特说,“不过我知道你去不了。 你得干活,是吧?”
“什么?你说这叫干活?”马克·吐温叫起来。“要说叫干活,那它正合我的胃口,哪个小孩能天天刷墙玩呀?”“马克·吐温卖力地刷着,一举一动都显得特别快乐。
罗伯特看得入了迷,连苹果也不那么有味道了。“嘿,让我来刷刷看。”“我不能把活儿交给别人。”马克·吐温拒绝了。“我把苹果给你。”罗伯特开始恳求。“我倒愿意,不过……”马克·吐温犹豫道。
“我再给你一个苹果!”罗伯特继续说。
小马克·吐温终于把刷子交给了罗伯特,坐到阴凉处吃起苹果来。看罗伯特为这得来不易的权利努力刷着。一个又一个男孩子从这里经过。高高兴兴想去度周末,但他们个个都想留下来试试刷墙。
马克·吐温为此收到了不少交换物:一只独眼的猫,一只死老鼠,一个石头子,还有四块桔子皮。
滴水感悟:
美国前总统杜鲁门曾这样说,领导是具有这种能力的人:让人去做不愿做的事,并喜欢做......
马克·吐温
(五)不断索取的人生是乞丐
有两个人死后来到了阴曹地府,阎王查看过功德簿后说:“你俩前世未作大恶,准许投胎为人。但是现在只有两种人可供选择:付出的人和索取的人。也就是说,—个人必须过不断付出、给予的人生,另一个则必须过索取、接受的人生。”甲暗想:索取、接受就是坐享其成,太舒服了!于是他抢先道:“我要过索取、接受的人生。”
乙见此情景,别无选择,就表示甘愿过不断付出、给予的人生。
结果,甲要过索取、接受的人生,投胎转世后,成了一个乞丐,每天都在索取和接受。乙呢,因为选择过付出、给予的人生,转世后,变成了一个富人,每天都在给予和付出。
滴水感悟:
精彩的人生是奉献和付出,只有乞丐才会去不断的索取。世间绝没有无回报的付出。一个人付出的多少,决定了他成就的大小。
(六)放大镜与望远镜
在一次大型的演讲会场,一位知名的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这样演讲道:“如果现在有一位长得国色天香的美女来到我们的面前,任何一个人拿着一只500倍的放大镜来观看这位美女的脸庞,一定都非常失望,因为我们所看到的将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一张难看的脸;但现在我们每个人如果拿一只望远镜来看远处的一座高山,我们看到的将是青山绿水,绿荫葱葱,仿佛人间仙境,令人流连往返。
在人际关系中,有些人总是拿着放大镜看别人,令对方原形毕露,显得一无是处,也使得自己无法信任他人,交到朋友。相对的,有的人是拿着望远镜,始终都能欣赏到别人的美好一面,就是这个不拘小节的特性,使得宾主尽欢,无往不胜。
但这不等于说,放大镜就没有用了,放大镜的焦点应对准自己,而非别人。如果能虚心地请求他人,对自己提出最严厉的批评,这样放大镜和望远镜都能同时发挥最大的效用。”
滴水感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正是对放大镜与望远镜的最好诠释。
用放大镜看别人,用望远镜看自己
举报/反馈

OH伊人

99获赞 57粉丝
若有气质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