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小课堂,每天学点心理学。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比马龙效应,一个你在生活、学习、甚至情感上都会感受其影响的心理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比马龙效应”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有些人可能它觉得听上去很陌生,如果看到它的另一个名字——皮格马利翁效应,会不会比较熟悉呢?相信有不少人已经对这个名字有些印象了,那让我们一起来识破它的真面目吧。“比马龙效益”在心理学上也称“皮格马利翁”或“教师期望远原理”,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效果的现象;简单一点说,就是人们会在不自觉地受到自己或别人的影响,会无意识的接收自己的内心或别人的想法从而使自己做出相应的改变相迎合。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比马龙效应”通俗一点来讲就是一种“期待效应”,你感受到他人对你的期待和想法是什么,那么你就会无意识的向那个想法去靠近,也可顽笑总结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著名导演李安年轻在家赋闲长达六年之久,在此期间,家庭一切开支都靠人在攻读博士的妻子林慧嘉负责,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李安的妻子仍旧不停鼓励他学导演,他终不负所望,获奖无数,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尽收囊中;
因着一场高烧失去光明和嗓音而以为自己会被所有人放弃的海伦凯勒,因为教师安妮 莎莉文的不放弃,相信她一定可以战胜自己,海伦也并没有让她失望,她被美国《时代周刊》成为二十世纪美国十大伟人之一;
相反的,很多家长觉得在学习阶段一切非学习行为就是“不务正业”,动辄打骂,不分场合数落孩子,丝毫不顾及的自尊心,孩子在这样环境中,时时刻刻都被“你不行”、“没出息”这样的观念影响着,最后孩子可能真的会自暴自弃,彻底变成家长担心“问题少年”;
妻子想孩子上更好的学校、想丈夫多陪陪自己,有意无意说丈夫没用,想以此刺激丈夫上进,殊不知这样只会让丈夫不但不会增加对家庭的关切和责任感,对家庭越来越冷淡,对事业愈发没有激情;
图片来自网络 在“比马龙效益”中,人们不断受到内心或来自他人对自己的负面印象,消极期望的影响,会变得自暴自弃,向着消极的一面发展;相反,如果一个人经常得到自己的积极暗示或别人的信任和赞美,积极的期望会让他变成更加自信和优秀,为了不让自己和对方失望,他会更加努力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最大的限度,尽力达到对方的期望;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会有对他人有美好的期望,更多的是“事不关己”,或不看好,更有甚者恶意去打击他人,所以要想成为更优秀的自己,他人的信任、鼓励、鼓励确是自己取得进步的一大动力,但更重要的是自己需要相信自己 ,从内心深处坚信自己能行,心态良好,经常进行积极向上的自我暗示,才能始终拥有向上的热情和奋斗的激情,最后触到胜利的曙光;不论在何种境遇,对自己,对他人都抱有美好的期望,就能发现自己越来越优秀,面对任何未知的境况,不再怯懦,不再畏惧;如果你正在为一件事努力奋斗,不断拼搏,即使遇到困难险阻也气馁,反而在心中不断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我一定能行”“相信自己能做到”“胜利就在眼前”,这时即便有压力,也能将压力化为动力,从而产生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欲望,将身体里巨大的潜能发挥出来,完成不可能的非凡挑战。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