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就我一个孩子,就算现在还没遇到父母生病的问题,但也很担心将来无法照顾”,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周祥今年已经30岁,他已开始感受到赡养父母的压力。
按照周祥对未来的规划,将来父母老了只能接到北京和自己一起住,但是对于老一辈人来说,他们会觉得很不方便,也更愿意待在内蒙古的老家。这种两难的选择使得周祥意识到,自己在首都北京的生活前景仍潜藏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周祥的困境并非孤案。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流动人口尽管有所减少仍然达到2.41亿人,而1月29日发布的中国首部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报告显示,80后流动人口已经占到全部流动人口的65%,超过一半流动人口有长期在流入地生活居住的打算。
而另一方面,他们远在家乡的父母正在变老,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老龄化的压力令“周祥们”倍感焦虑。
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相比于日本的“边富边老”和新加披的“先富后老”,中国称得上“未富先老”,且是世界上较早出现“未富先老”的国家。
这份于2019年1月26日在北京公布的《老年健康蓝皮书:中国老年健康报告(2018)》表示,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经济发展进程,在2026年老龄社会到来之际,我国凭借现有的经济发展趋势也难以达到“富有”的水平,这使我国面临的风险更为严峻。
蓝皮书表示,预计在2015至2050年,全社会用于养老、医疗、照料、福利与设施方面的费用占GDP的比例,将由7.33%增长到26.24%,增长18.91个百分点。如果应对不力,人口老龄化将可能使我国经济年均潜在增长率压低约1.7个百分点。
“从2000年到2017年,我们国家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从1.26亿增加到2.41亿,几乎增加一倍,占总人口比重从10.2%上升到17.3%。”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中国老年健康蓝皮书》主编刘远立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我国老龄化速度和规模都是世界最大的,这个问题需要尽快得到重视。
中国正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依据联合国标准,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公布的最新数据,2018年,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
与60周岁以上人口迅速增长相对应的是,劳动力人口比例正在缩减。尽管“全面二孩”政策已实施三年,仍未能改变中国出生人口逐渐下降的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8年,全国出生人口比前一年减少了200万,从1978年至今,我国人口出生率更是创下40年新低。
中国社科院人口所近期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预测,随着1950年代出生高峰队列陆续超出劳动年龄,老年抚养比将在2060年之前一直保持上升状态,并在2028年左右超过少儿抚养比。
抚养比即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抚养比越高,意味着劳动力的抚养负担就越严重。刘远立表示,老年健康服务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可以说是“挑战大、问题多”。
无法忽视的是,老年人生病的抚养压力的确成为很多家庭难以承受之重。如今还在香港读硕士的邓怡宁,在80岁的奶奶因中风接近瘫痪之后,从家乡广东湛江父辈们的经历中感受到,轮流照看生病的老人不仅成为几个家庭的压力,同样成为家庭矛盾的来源。
“如果能及时送到医院的话,中风是可以治好的。但因为老人坚持要住在村里,一旦出事很难察觉,当时看护的大伯也不上心,没发现老人中风,耽误了一天。”
如今,已有所恢复的奶奶仍坚持住在湛江的农村,几家人轮流到乡下陪住。“无论是经济还是长期陪护的精力,压力都很大。”邓怡宁坦言:“不得不承认,老人生病真是检验中国家庭关系的炼狱。”
刘远立表示,目前中国中度和轻度失能老人95%靠家庭人员照顾,得到专业化人员照顾的比例不到百分之一,照顾部分失能老人成为一些家庭越来越大的经济负担。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我国亟须开拓一条健康老龄化的路径。
对此,蓝皮书提出了一系列健康老龄化的政策建议。蓝皮书表示,需出台更多失智、失能半失能老人医疗养老服务优待政策。根据预测,2020年我国失能老年人口将达到2185万人,到2030年,中国60岁及以上失智老年人口将达到1645万人,这意味着健康服务与日间照料需求将增加。
目前,中国没有明确针对失智、失能、半失能老人养老、医疗服务的政策文件,少数相关内容体现在2013年发布的《全国老龄办等24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中。而且有研究显示,养老机构为规避风险,降低成本,吸纳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入住而将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拒之门外。
此外,蓝皮书建议,要更多关注农村老年人。从政策角度看,目前政府决策较为关注城市社区的适老化改造,而处于天然劣势的农村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值得提及的是,蓝皮书建议,健康老龄化需关注“活力老人”。“我们现在还有机会,但机会在哪儿,有一点是年轻老龄化。”刘远立告诉界面新闻:“目前60至69岁的老人占了六成以上,所以这时候得想办法,不仅让病残长者得到照顾,同样要让所有的活力长者继续保持健康。”
蓝皮书指出,活力老人的增加,有利于形成第二次人口红利。目前我国老年人的年龄结构偏“低龄化”,这既可为传统的劳动人口增加一部分“银发劳动力”,又可以成为非正式劳动力,通过照顾子孙、制作食物等为家庭做贡献,缓解子女家庭压力。
“我们不能被动地等着越来越多的老人失去健康,而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让越来越多的老人成为健康的老人,这需要一系列新的制度和安排。”刘远立表示:“在老龄化的社会大背景下,只有老年人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
举报/反馈

界面新闻

2936万获赞 347.3万粉丝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界面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