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3
1933年11月20日,福州迎来了建城千年最热闹辉煌的一天,成千上万的士兵、学生、工人、农民、商人等,从四面八方涌向南门兜公共体育场。
十九路军领导人蒋光鼐、蔡廷锴联合李济深、陈铭枢等,在此召开“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会议上宣布与蒋介石国民党决裂,公开举起反蒋抗日的旗帜,整个福建大变天。这一事件史称"福建事变"(或称"闽变")。
而就在一年多前的1932年1月28日,十九路军在上海打响抗战第一枪。十九路军与20万日军激战月余,迫使日军三易主帅,赢得英雄之师美名。
5月5日,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定》,随后蒋介石令十九路军入福建"剿共"。十九路军入闽后被迫向苏区进犯,主力部队连遭红军重创。十九路军领导人认识到"剿共"毫无出路,决定"联共抗日反蒋"。
▲蒋光鼐、蔡廷锴、李济深、陈铭枢(左上起顺时针)
1933年10月,十九路军全权代表徐名鸿到瑞金与中共会晤,26日,双方签订《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协定规定“双方立即停止军事行动;双方恢复输出输入之商品贸易;福建方面答应赞同福建境内革命的一切组织之活动。”等内容。
可见,十九路军走到反蒋这一步,完全是蒋介石不得人心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所致。
▲1933年12月出版的《良友》画报,以两个4开版的篇幅刊登了《闽变》专题
"福建事变"爆发后,福建各社团纷纷发出通电,支持新政府;全国许多进步人士和报刊也纷纷发表评论,对闽变表示同情和支持。
但是,由于闽变发动仓促,调动群众不够,特别是废弃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肖像, 引起大多数人的反感。
"福建事变"当晚,南京国民党政府就紧急召开会议,吁请严厉处置"闽变",务求克日“平叛”。蒋介石亲自兼任“讨逆军”总司令,调集海、陆、空三军10万余人围攻福建。
由于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在福州外围战事失利的情况下,新政府决定放弃福州,设在福州的首都也在1934年1月13日通电移到漳州。1931年1月21日下午,蒋军攻进漳州,移都漳州的中华共和国政府夭折。
"福建事变"最终失败收场,有众多主客观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意见不一致、行动也不统一。但总的来说,"福建事变"是爱国的革命行动,在中国民主革命史和中国统一战线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来源:厦门卫视《两岸秘密档案》栏目
撰稿:胡志强
编辑:陈锦华
为您揭秘
举报/反馈

厦门卫视

50万获赞 2.6万粉丝
亲望亲好,梦圆中华。
厦门广播电视集团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