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三十六计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孙子兵法》,但其实这是两部军事著作。“三十六计”一词现在知道的是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檀公指的是南北朝时期军事家檀道济。
三十六计书中对军事思想的阐述,以及诡诈之术的解说大多会涉及到中国古代的另一部集大成著作《易经》,运用易经中天乾地坤阴阳交替变化之规律对兵家如何用兵,遇到不同的情况如何应对进行了推演和解释。
三十六计中除了常被人们挂在嘴边的“三十六计走为上”之外,还有被津津乐道的“美人计”。中国古代历史上运用到美人计的地方不可谓不多。古代四大美人之中两位的命运都和美人计相关。书中对于美人计的解释是: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大概解释一下就是说:如果对方兵力强大就要攻打它的将帅,如果对方将帅是明智之人就要打击他的情绪削弱他的斗志。这样的话他们的整个军队就会士气消沉,势头就会受到影响。
接着它又说到,对方军队强大将帅明智,这种敌人是不可以强行和他作战的。如果自己一方再战斗力处于下风的话,就更不要这个时候和他对抗,而应该暂时的向对方屈服,但是这种屈服也是要有合适的方法的。比如战国时代六国打不过秦国就用割地的办法苟延残喘;宋朝打不过辽金就赔款。这样的办法都不是好办法,这都会壮大敌人继续削弱自己。这个时候如果用美人计,就可以消磨对方的意志,争取更多的时间。还能在敌人内部造成上下级之间的矛盾。
典型的造成上下级矛盾的美人计的故事就是越王勾践送美人西施给吴王夫差了。
春秋时期两代霸主先是吴王夫差后是越王勾践。勾践曾经败给过夫差遭受亡国之痛,又在吴王宫里做奴隶,忍受身体之辱。经过几年的忍辱负重终于取得了夫差的信任得以回越国。卧薪尝胆的故事大家应该都知道,就是讲越王勾践回国后发愤图强想要一雪前耻的故事。
回国后他不仅一步步努力壮大越国,还采纳了大夫文种的意见,选美女送给夫差以削弱对方的斗志。西施就是这些美女中最为有名的一位,因为她的美丽和才华很得夫差宠爱。夫差为了她在吴国大兴土木以博美人欢心,同时也更加相信勾践是真心臣服于自己没有二心的。大臣伍子胥多次劝谏,他不仅不听最后还逼死了这位忠臣。公元前482年吴国大旱,勾践趁机伐吴,吴国被越国所灭,夫差自杀。
另一个有名的美人计的故事说的是四大美人之中的另外一位——貂蝉。
貂蝉此人虽然在历史上是不是真的存在还有争议,此人物最早出现在《三国演义》一书中。我们姑且不去考证这个人物是否真的存在或者她的原型,我们这里只看看关于她在三国演义里美人计的故事。
三国演义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中,把这个故事描述的非常生动。
董卓此人为众人所憎恶,很多人都想除之而后快,但是他有个干儿子名叫吕布,号称是三国时期第一猛将,那些想要杀掉董卓的人都忌惮吕布。司徒王允有一养女名貂蝉,擅长歌舞。貂蝉看到王允闷闷不乐就说为了报答养育之恩愿意粉身碎骨报答王允。于是王允想到利用貂蝉的美色设计连环计,离间董卓和吕布二人。
董吕二人都是好色之徒,吕布勇猛有余却没什么智慧。王允先是承诺把貂蝉嫁给吕布,后又把貂蝉送给了董卓,加上貂蝉在中间故意挑拨二人的关系,很快董吕二人之间便生出了嫌隙。吕布禁不住挑拨,对于他干爹的行为十分愤怒,想要报仇夺回貂蝉。于是在第九回里看到王允在吕布的帮助下杀死了董卓。
除了上面两个美人计的故事,赵国名将李牧还曾经用“美马计”对付过匈奴人。
战国时期匈奴人经常骚扰赵国边境,李牧作为赵国大将长时期的驻守边关。匈奴人是生长在草原上马背上的民族,和他们作战离不开战马。和匈奴的战马相比赵国的战马个头小,体质也比较差,打起仗来很吃亏。
有一次李牧在城墙上看到匈奴人赶着战马来河边喝水,突然心生一计,于是让部下选择年轻健美的母马系在河对岸。母马看到河里大群的膘肥体壮的骏马于是开始大声嘶叫,把河里喝水的匈奴人的马都吸引到了赵国一边的河岸上,匈奴人拉都拉不住。李牧让士兵把战马尽数驱入城中,这一次大大打击了匈奴人的实力。
兵书上讲的美人计,在真正运用的时候并不仅限于“战场”“美人”。它的本意是说让我们找到好的方式办法既能趁机削弱敌人,又能争取到时间让自己强大,最终一举战胜对方。
作者:马赛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举报/反馈

鱼羊秘史

52.5万获赞 10万粉丝
90后女青年,用笔墨洞悉历史,用笔墨发现有趣,不抓马也不鸡汤。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