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颤抖也叫“穿针心理”,心理学家们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给缝衣针穿线的时候,越是全神贯注地努力,线越不容易穿入。一个人由于做事过度用力和意念过于集中,反而将平时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搞砸了。
当我们越渴望成功的时候,往往越容易犯错误,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目的颤抖”,目的性越强就越不容易成功。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太想写好字,用力过大,手会颤抖;太想进球,方向就控制不好,失了准头。美国著名高空走钢丝表演运动员瓦伦达,原本在钢丝上如履平地,却在最后一次演出中从钢丝上掉了下来。原因就是他过于重视最后一次演出的完美谢幕,使得双脚颤抖了。
从表现上看,很多失手都是偶然的,其实却有其必然性,因为人都有这样的一个弱点:当对某件事情过于重视的时候,心理就会紧张;而一紧张,往往就会出现心跳加速、精力分散、动作失调等不良反应。很多人在人生的关口失手,心理紧张与焦虑是重要原因之一。比如即将参加一次重要的考试,或者面临一次重要的合同谈判,因为太想得到那个期待的结果,最后自乱阵脚,导致失误。
《庄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赌徒拿着瓦砾去赌时,几乎是逢赌必赢,而当他拿着万两黄金去赌时,却输得一败涂地。太想打好球的手在颤抖,太想走好钢丝的脚在颤抖,太想赢的心在颤抖。即便是训练有素的优秀运动员,在不良反应下会也可能无法正常发挥,最终导致失败。
做任何一件事情,我们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既然如此,我们何不给失败一个心理准备呢?所以,在面临比较重要的事件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精力和关注点放到事情上,而不是做事的结果上。把结果看淡一分,就会多一分从容,这样的从容从内而外,会让自己感到踏实自信。做事,不是一味的使蛮力,也不是因为事情的重要,就茶不思饭不想,打乱生活的规律和自己的做事节奏。
心态怎么可以调节的好的状态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与其担心最后的结果,不如把自己的预期降低一点,先定一个低一些的目标,把自己预期的目标当成了拼搏努力的方向。这样一来,就能给自己减轻不少精神压力。就算最后还是没有获得想要的结果,不妨坦然接受,把这一次失利好好地进行总结,为下一次的努力打好基础。
煲粥总结:得意淡然,失意坦然,平心静气,气定神闲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如果你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不妨在平日的时候多加练习,提升自己在面对关键事件的稳定性,不过这是要花心思和时间的噢。
欢迎关注(煲一锅知识的粥)加速成长!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不妨转发、收藏一下哦~ 期待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