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正一品:职官:太师、太傅、太保、中书令、中书省右左丞相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仪同三司、特进、崇进、金紫/银青荣禄大夫 爵:王 勋官:上柱国 从一品: 职官:中书省平章政事、行省丞相/平章政事、枢密院/大抚军院知院、御史大夫、宣政院/宣徽院/太禧宗禋院院使、大宗正府札鲁忽赤、大司农司大司农、翰林国史院承旨、集贤院大学士、詹事院詹事 文散官:光禄大夫、荣禄大夫 爵:郡王 勋官:柱国 正二品: 职官:中书省/行省右左丞、枢密/宣政院/宣徽院/詹事院同知、御史中丞、大都督府大都督、大司农/群牧监卿、太常礼仪院/典瑞院/太史院/太医院/将作院/中政院/储政院/资正院院使、翰林国史/集贤院学士、奎章阁学士院大学士、侍正府侍正、内史府内史、大都/上都留守司留守 文散官:资德大夫、资政大夫、资善大夫 武散官:龙虎卫上将军、金吾卫上将军、骠骑卫上将军 内散官:中散大夫 爵:国公 勋官:上护军 从二品: 职官:中书省/行省参知政事、枢密院/宣政院/宣徽院副使、通政院院使、侍御史、大司农少卿、太仆寺卿、翰林国史/集贤院侍读/侍讲学士、奎章阁学士院侍书学士、隆祥使司/崇福司司使、詹事院副詹事、宣慰司(都元帅府)宣慰使、大都督府大都督、都护府大都护、都总制庸田使司都总制庸田使 文散官:正奉大夫、通奉大夫、中奉大夫 武散官:奉国上将军、镇国上将军、镇国上将军 内散官:中引大夫 爵:郡公 勋官:护军 正三品: 职官:中书省/枢密院断事官、各部尚书、治书侍御史、奎章阁学士院承制学士、各寺卿、内史府中尉/断事官、都漕运使司运使、各卫/各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都指挥使、左右卫率府率使、都万户府都万户、上路/上万户府/上总管府达鲁花赤/万户/总管、左右都威卫使司使、元帅府达鲁花赤/元帅、宣抚司达鲁花赤/宣抚使、安抚司达鲁花赤/安抚使、招讨司达鲁花赤/招讨使、都转运盐使司都转运使、总管府达鲁花赤/总管、都水庸田使司庸田使 文散官:正议大夫、通议大夫、嘉议大夫 武散官:昭武大将军、昭勇大将军、昭毅大将军
一提到元朝,许多人第一 反应就是恨,骨子里面的恨。什么初夜权、崖山海战逼着南宋皇帝跳海、什么无姓名等等,当然,关于这些我会在后面文章解释,其实元朝统治大量依靠汉人势力,我这篇文章要说的就是汉朝那些封王的汉人们,他们的后代在整个元朝都是出将入相的顶级家族,封王的数量远远比清朝的五位(孔有德、吴三桂、孙可望、尚可喜、耿仲明)还多,万户长也是蒙元爵位最高的一级,相当于后来的王爵。元世祖忽必烈的真正发家的地方是陕西,自己封京兆王、秦王,所以,后来在元朝初期,陕西以及陕西周围甘肃、山西、河南三大地区的封王列公的汉人最多,其中以汪氏、刘氏最为出众,后来定都北京,山东和河北登权利核心比较多,在整个元朝时期小行家不多做赘述,让我们悉数元朝那些封王的汉人们。
西安王→京兆王(陕西)→元世祖忽必烈
1.镇阳王史天泽(1202年—1275年) :字润甫,燕京永清(今属河北)人。历授五路万户、河南等路宣抚使、中书右丞相、枢密副使、中书左丞相等职。累赠太尉、太师,谥号“忠武”。史天泽“出入将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无怨”,甚至被人比作郭子仪、曹彬。他一生谨慎,多谋善断,料敌用兵,主张攻心为上,力戒杀掠。史天泽及其家族为巩固和发展蒙古贵族在中原的统治立下功劳,是忽必烈推行汉法的主要大臣之一,也是元朝时汉族显贵的代表人物。
2.常山王刘秉忠(1216~1274年):初名刘侃,法名子聪,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人 [,祖籍瑞州。作为大元帝国的总设计师,在蒙元初期政坛,在政治体制、典章制度的奠定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是一位诗文词曲兼擅的文学家。元世祖即位,拜为光禄大夫、太保,领导中书省政事。刘秉忠逝世后,元世祖特别伤心,追赠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推诚协谋同德翊运功臣,谥号文贞。刘秉忠是元朝首都元大都的规划设计者,奠定了北京市最初的城市雏形。
3.【万户长】淮阳王张弘范(1238—1280年):元初大将,字仲畴,今保定市定兴县河内村人。赠予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加赠推忠效节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
4.【万户长】汝南王张柔(1190年~1268年):蒙古窝阔台汗、蒙哥汗时将领,字德刚,涿州定兴(今保定市定兴县)人,赠太师。
5.冀国公郝经(1223~1275年):字伯常,泽州陵川(今山西陵川县)。元朝初年著名大儒。
6.赵国公董文用:字彦材,赠银青光禄大夫、少保。
7.蔡国公张弘略:字仲杰,有谋略,通经史,善骑射。尝从柔镇杞徙亳。岁乙卯,入朝宪宗,授金符,权顺天万户。从征蜀,以其幼,赐锦衣,令还镇。柔既致仕,授弘略金虎符、顺天路管民总管、行军万户,仍总宣德、河南、怀孟等路诸军屯亳者。赠推忠佐理功臣、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上柱国。
8.赵国公董俊 (1186—1233):字用章,金真定藁城(今属河北)人,赠翊运效节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加赠推忠翊运效节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
9.清河郡公元明善(1269—1322):字复初,大名清河(今属河北)人。
10.国公赵世延(1260~1336):四川成都人,赠“世忠执法佐运翊亮功臣、太保、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
11.秦国按竺迩(1194~1263)元代将领,大同人。蒙古汉军征行大元帅,赠推忠佐运功臣、太保、仪同三司、上柱国
12.凉国公野峻台:成都人,由四川行省左右司郎中、西行台监察御史、河西廉访使转黄州路总管,赠荣禄大夫、陕西行省平章政事、柱国
13.魏国公张晏(元大德 —— 延佑年间):字彦清,邢台沙河人。张文谦之子,少有文学名,举进士,类官官御史中丞,赠陕西行省平章政事.
14.魏国公张文谦(1216—1283),邢州沙河人。历任中书左丞、大司农卿、御史中丞、昭文馆大学土领太史院事、枢密副使等职。累赠推诚同德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
15.赵郡公董士元(1217-1278) 元初大臣。藁城(今河北省藁城县,位石家庄市东)人,赠镇国上将军、佥书枢密院事,谥节愍。后加赠推诚效节功臣、资德大夫、中书左丞、护军。
16.寿国公董文忠(1231~1281):字彦诚,藁城人。后制赠光禄大夫、司徒
17.魏国公许衡(1209年5月8日-1281年3月23日):字仲平,号鲁斋,世称“鲁斋先生”。怀庆路河内县人。赠荣禄大夫、司徒,谥号“文正”,后加赠正学垂宪佐运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皇庆二年(1313年),从祭孔庙
18.鲁国公姚枢(1203年—1280年),字公茂,号雪斋、敬斋。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累赠姚枢嘉猷程世旧学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
19.魏国公窦默(1196—1280):古代医家名。初名杰,字汉卿,后改名,字子声,元初理学家,金针灸医家。
20.洺国公王磐(1202-1293年),初名王采龄,字文炳,号鹿庵先生,广平永年(经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赠“端正雅亮佐治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
21.太原郡公王恽(yùn)(1227—1304年7月23日):字仲谋,号秋涧,卫州路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元朝著名学者、诗人兼政治家。
22.邢国公刘肃(1188—1263):字才卿,威州洺水(今邢台威县)人,邢州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邢州大治的主持人。累赠推忠赞治功臣、荣禄大夫、上柱国、大司徒。
23.容城郡公刘因(1249年—1293年):字梦吉,号静修,元雄州容城(今河北徐水县)人,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
24.【万户长】郭侃(1217年-1277年):字仲和,华州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人,蒙古帝国将领,累积战功而达万户之位。自在西亚屡破伊斯兰军队百二十余城、破十字军百八十余城,讨伐了诸多国家其足迹越过喀什米尔,甚至还曾与阿拉伯及法兰克等作战,为其征服之地的人们所畏惧,乃至对手惊呼“东天将军,神人也
注:郭侃站错队了,作为元朝最能打的将领之一,万户长和王爵等级一样。
25.鄂国公史弼(1233一1318):字君佐(若佐),蒙古名塔剌浑,元朝政治人物大臣
26.流将公刘复亨(?—1283年):汉族,元朝著名将领,东平齐河人,字诚之,父为刘通。宪宗时,袭为行军千户,从严实攻南宋安丰、濠、泗、蕲、黄、安庆等地。后摄万户,从攻四川。以功得兼德州军民总管。中统元年(1260),戍守和林,升武卫军副都指挥使。至元二年(1265),为左翼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十年,为征东左副都元帅,统军四万,侵日本。后历任昭信路总管、黄州宣慰使、太平路总管、淮西道宣慰使都元帅等职,加奉国上将军。
27..【万户长】石天应(约1162—1222) :金蒙之际兴中永德(今辽宁朝阳南)人,字瑞之。木华黎南下攻金,率众迎降,授兴中府尹,从南征,命镇守燕京。后屡从木华黎,大小百余战,常身先士卒,善造战攻之具,其旌旗用黑色,人称“黑军”,累功迁右副元帅。1221年,从木华黎攻陕西,升陕西河东路行台兵马都元帅。
28.【万户长】济南公张荣:字世辉,济南历城人,状貌奇伟.授金紫光禄大夫、山东行尚书省,兼兵马都元帅,知济南府事
29..【万户长】鲁国公严实(1181~1240):字武叔,枣杨村人。金末,应征入伍,初为百夫长。1214年因守长清城有功,被授予金长清尉。1218年任金长清令,赐以虎符。
30.【万户长】史秉直史天倪父子:金永清(今属河北)人,史天倪官至兵马都元帅。
31.秦国公刘嶷(1199年—1261年):字孟方,元宪宗赐名也可秃立(Yeke Tului,意为大镜子),祖籍济南历城,生于宣德威宁(今内蒙古兴和县),大蒙古国将领赠太傅
32.阆中郡公杨大渊(?~1265),甘肃天水人,宋末元初将领
33.滕国公李恒(1236-1285),字德卿,号长白,赠平章政事
34.陇右王汪世显(1195—1243):宇仲明为便宜都总帅,领秦、巩等二十余州事
35.陇西公汪忠臣(公元1219年——1266年):蒙古大将。字汉辅,巩昌盐川镇(今甘肃漳县)人
36.南安国公汪惟贤(公元?——1306年) :元大臣,字安卿,巩昌盐川镇(今甘肃漳县)人,汪德臣之子,官至巩昌等二十四处便宜都总帅,后迁中书吏部尚书。历任江淮等行省左丞、平章政事,任至荣禄大夫、大司徒。
37.沈阳王王璋(1275年—1325年),他与姚燧、虞集、阎复、元明善、赵孟、朱德润等元朝文人学士交游,并筑“万卷堂”以切磋文艺,又沉迷于佛教活动,曾赴五台山、江浙等地上香,多次布施经藏。
38.忠肃王王焘(1294年—1339年)
39.平阳公汪惟庆:元将领,巩昌盐川镇(今甘肃漳县)人。汪直臣之子,官至龙虎大将军,陕西行省左丞。
40.梁国公汪惟勤 :元官员、将领,巩昌盐川镇(今甘肃漳县)
41.宁康公汪安昌 :元大将,巩昌盐川镇(今甘肃漳县)人,袭便宜都总帅
42.【万户长】汪惟孝(公元1246年——1297年):元官员。字公善,巩昌盐川镇(今甘肃漳县)人,汪直臣子。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任巩昌路(治今甘肃陇西)总管,知府事,佩金虎符。后历任兴元路(治今陕西汉中)总管、巩昌平凉等二十四处军前便宜都总帅、四川东道宣慰使等职。二十三年,又历任四川南道、四川西道宣慰使兼巩昌平凉等处万户。二十七年,升四川行尚书省右丞兼万户,次年改行中书省右丞。三十年,复任巩昌、平凉等二十四处便宜都总帅兼府尹。
43.瀛国公赵(xiǎn)(1271年7月2日—1323年5月):又称宋恭宗、宋恭帝,南宋第七位皇帝(1274年8月12日-1276年2月4日在位),宋度宗之次子。
注:其实宋朝末代正统皇帝是投降的,而不是跳海的。
44.太原郡公王结:赠资政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右丞、护军
45.齐郡公张起岩(1285年—1354年):字梦臣,祖籍章丘,移家禹城,元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是元朝首届科举状元,仕宦40余年,他先后在地方和中央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对元朝中期政治贡献很大,他的史学、文学造诣极高,善篆隶书,有多种著作传世。
46.文定公王约〔公元1252至1333年〕:字彦博,号豫斋。生于元宪宗二年,卒于文宗至顺四年,年八十二岁。历经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天顺七朝,从事于公文撰拟长达五十年之久。其间朝廷重要文诰都由王约把总,皇庆改元元日,特拜集贤大学士,推恩三世,赠谥树碑。
47.【万户长】王玉:赵州宁晋人。长身骈胁,多力,元朝镇国将军
48.【万户长】王英:字邦杰,元大将,益都(今青州)人。性格刚毅,膂力绝人,又擅长骑射。元朝皇帝抚恤其家属。奏章中说:“不食寇粟,饿死芹泉,有夷、齐之风,为臣之清者也。”意思是说,不吃敌寇的粮食,而宁愿饿死在芹泉,王英具备伯夷、叔齐之风范。
49.南阳王高兴字功起,元朝时期南阳王,蔡州人也。镇国上将军、管军万户,佩元降虎
50.【万户长】王义:字宜之,真定宁晋人,家世业农。元朝将领义有胆智,沉默寡言,读书知大义。龙虎卫上将军、安武军节度使,行深冀二州元帅府事,赐金虎符。
51.【万户长王珍(生卒年不详):大名(南乐)人,世为农家。珍胸怀大志,意气昂扬。弃家保国,在屡次战役中,常身先诸将,屡立战功。先后任镇国大将军、大名路治中、军前行元帅府事、辅佐上将军、同佥大名行省事等职。太守十二年(1240),王珍入见皇帝,授总率本路军马管民次官,佩金符,加金虎符,在睢州镇守九年而卒,年六十五岁。
52.潞国公王利用:字国宾,通州潞县人,赠他为荣禄大夫、柱国、中书平章政事(丞相)
53.蓟国公王寿:字仁卿,涿郡新城人,赠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上柱国。
54.益国公李庭:字显卿,号寓庵,本金人,代表作品《疆村丛书》。赠推忠翊卫功臣、仪同三司、太保、上柱国
未完待续。
吴直方、王恂、杨惟中(元朝汉人第一人)、王宣、王都中(元朝南人第一人)、李德辉、王文统、柯九思、李进、焦养直、张晋亨、李守贤、李璮、杨大全、王茂、韩镛、宋本、王沂、王虎臣、陈友定、李庭等都是位高权重的汉人,但爵位没有搜到。今天就先整理这么多了。小长安谢绝抄袭。
举报/反馈

楚汉小行家

1472获赞 211粉丝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