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今天小编就来给您说一说,古代女子们的发簪。这种戴在头上的佩饰,从古至今,它一直都备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清朝时期,发簪的做工之精,样式之美,款型之多是前朝所无法企及的,当时就有一种明朝特别流行的簪子,却无人敢戴,那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随着社会生活习惯的改变,虽然戴发簪不再那么普遍了,但仍有一些女子却独爱发簪之美,它有什么魅力呢?这就要从它的由来说起……
在古代,发簪是女子的必备用品,一开始的作用也比较纯粹,就是用来固定长发。后来,发簪的做工和设计越来越精美,他也就有了“独特”的装饰作用,而且它还十分的百搭,不管在什么样的发式上,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比如,秦汉时期的九鬟仙髻发,单环发和云式发等等;还有魏晋时期的十字髻发和灵蛇髻发,隋唐五代时期的倭坠鬓发,以及两宋时期流行的高髻发;最后是明清时期,女子的发式也更加的多样和华丽,最典型的就是“两把头”或者“一字头”。但不管怎么变,发簪在女子的头上,始终占有一席之地,让任何人看到后,都不禁“唰”地眼前一亮。
小编讲完了发簪对头发的作用,接下来,再说一说这些精美的发簪的款式和材质。
发簪的材质有木竹,富贵的有金玉,另外发簪上装饰的图案也千姿百态,其中最受欢迎的要数一些小动物了。像是用金丝银线编织的蝴蝶,蜘蛛,蝙蝠和蜻蜓等等,不仅雍容华贵,而且还有着美好的寓意。
比如,蝴蝶发簪,其中的“蝶”和“耋”谐音,表示长寿,而且“梁祝化蝶”也赋予了它恩爱的寓意;蜘蛛是古人眼里的吉祥物,所以带蜘蛛发簪表示好运连连,喜事不断;蝙蝠同样也是美好的,因为“蝠”和“福”谐音,所以古人看到有蝙蝠飞来,就表示“福到”。然而,这其中却有个特殊的,那就是蜻蜓。
蜻蜓算是很美的一种飞虫了,比如可以将其解释为轻盈,而且“蜻蜓点水”向来也是诗人灵感来源,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等的诗句,将轻盈的意义诠释的达到了一个仰止的高度。所以女子们也争相用蜻蜓发簪来装饰自己。可是到了清朝以后,这种发簪为何没人敢戴了……
这事和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有关:比如清朝时期的“清风案”。说的是京城有位书生在读书时,一阵风吹来翻乱了他的书本,所以随口说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位倒霉的书生,随后就被告发,说他作诗蔑视朝廷,直接就押赴菜市口,杀头去了。
而蜻蜓和“清廷”谐音,这就更吓人了,所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不仅女子们不敢戴蜻蜓发簪,就连工匠们都不敢再制造和“清”字发音有关的饰品,以免惹来杀身之祸。
面对当时谈“清”色变的大环境,上至文武百官,下到黎民百姓,全都谨言慎行,说话做事儿无不加着千百分的小心。
在清朝时期,虽然戴蜻蜓发簪(饰品)是禁忌,但却并没有妨碍到女子们的爱美之心,工匠们为了迎合市场,就将心思用在其他款式的发簪或者饰品的制作之上,所以说发簪的生命力,是扎根在人们的心中的,发簪可以看做是内心之美的外在“花朵”, 发簪是几千年华夏文化的“果实”, 发簪更是历史精华结成的“华彩”。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举报/反馈

历史店

1187万获赞 31.4万粉丝
历史增加睿智 智慧改变生命
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