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无视联系的客观 图片|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宾礼即为天子接见诸侯、宾客,以及各诸侯国之间相互交往时的礼仪。《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宾礼亲邦国。”其中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jìn),冬见曰遇,时见曰同,殷见曰同,时聘曰问,殷覜(tiào)曰视,有着朝、聘、盟、会、遇、觐、问、视、誓、同、锡命等一系列礼仪制度。“时见”:指天子有征讨等大事时,一方之诸侯见天子之礼,此无一定之期日,有事而会;“殷见”:殷,众也。指天下四方六服诸侯毕至见天子之礼;“时聘”:指天子有事而诸侯未来朝时,派遣使者存问看望;“殷覜”:殷,众也;覜,视也,即来视王之起居,指多国使者同时聘问。时聘无常期,殷覜则有规定的日期。
后代则将皇帝遣使藩邦,外来使者朝贡、觐见及相见之礼等都归入宾礼,如下略述历朝宾礼礼仪。
一、朝觐之礼
朝觐之礼用意在于明君臣之义,通上下之情。《周礼·秋官·大行人》说:“春朝诸侯而图天下之事,秋觐以比邦国之功,夏宗以陈天下之谟(谋),冬遇以协诸侯之虑。”这是从天子的角度而言。若从诸侯的角度讲,则如《孟子·梁惠王下》所说:“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二、会同之礼
会同是四方齐会,六服皆来,而且既可以在京师,也可以在别地,甚至在王国境外。由于会同是各方诸侯同聚一堂,因此也就成为诸侯大国炫耀实力的大好时机。通常是在国门之外建坛壝(wéi,古代祭坛四周的矮墙)、宫室,举行典礼。春会同建于东方,夏会同建于南方,秋会同建于西方,冬会同则建于北方。
三、诸侯聘于天子之礼
《礼记·王制》说:“诸侯之于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即在诸侯定期朝觐天子的间隔,派遣卿大夫为使者,到京都作礼仪性的问候,并报告邦国的情况。
春秋时诸侯各国遣卿大夫聘于周天子。秦汉以来,不再有诸侯聘于天子之礼;历代礼书皆以藩国聘使朝贡进表之仪当于此礼。
朝贡之日,文武百官在殿内两侧侍立。朝贡后,礼部官员奉旨赐宴于会同馆。除朝见皇帝外,还要在东宫朝见皇太子。
四、相见礼
宋以前各朝礼书皆无相见礼,宋太祖乾德二年(964 年),始定内外群臣相见之礼。主要内容是,下级见上级,按照职位、品级分别行礼。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之说,孟子曰“有礼者敬人……敬人者,人恒敬之”。而事业非礼不能兴旺,社会非礼不能安定,国家非礼不能强盛,礼之用,难以尽述。礼以伦理道德的外化形式对人们的行为规范进行指导,不但是一种文化积累,更是社会秩序稳定的保障。时至今日,礼之具体仪式,虽已随时代改革有所损益,而礼之原理和精神,不可偏废。
举报/反馈

无视联系的客观

58获赞 14粉丝
无视联系的客观性不顾长远利益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