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我们推出“新年展望”系列文章,伴随战友们起航。
在新年度开始工作的第一天,解放军报发布了重磅消息——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全军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受到广泛关注和热议。
▲1月2日,解放军报发布《实施意见》报道
《实施意见》指出,要把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作为关系军队建设全局的紧要大事,作为党委领导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充分发挥干部考核评价的激励鞭策作用,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立起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吹响了全军广大干部锐意进取、干事创业的集结号,对进一步鼓足干部敢于担当、勇挑重担、踏实做事、主动有为的激情干劲,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 凝聚开创强军事业新局面的强大合力具有重要意义。
1
实施意见的“重点”
你“了解”吗?
笔者在学习理解中感到,《实施意见》重点指出了以下内容:“一个武装”“两种机制”“三类干部”“六种情形”。
(一)一个武装
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头脑,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强化担当主责主业、狠抓练兵备战的意识,正确看待改革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严肃纠正“坐、等、靠”现象,大力纠治和平积弊,鼓足新时代奋斗者的干劲激情。
(二)两种机制
(三)三类干部
个性鲜明、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的“黑包公”
关键时刻豁得出去、冲得上去的“拼命三郎”
默默无闻打基础、干实事的“老黄牛”
(四)六种情形
以下六种情形,要同故意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2
担当作为的“怪象”
你“躺枪”了吗?
一度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不贪却无能的“闲官”孙连城尸位素餐,处处应付,“好好好”“是是是”,就是不作为、不干事,被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孙连城的行为看似“无害”,但遭到沙瑞金和李达康两位书记的狠批,最后沦落到“带着少年宫的孩子看星星”。电视剧中孙连城的形象正是懒政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的缩影。
▲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李达康和孙连城对话情形
陈希部长对没有担当不作为干部进行的“画像”。2017年11月16日,中央组织部部长陈希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文中对没有担当不作为的干部作“画像”:有的明哲保身、“爱惜羽毛”,在大是大非面前当所谓“开明绅士”,甚至在涉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原则问题的政治挑衅面前无动于衷、置身事外;有的见风使舵、投机钻营,对自己政治前途有利的就上,没利的就躲,遇到重大政治事件和敏感问题没有态度,甚至故意耍滑头、当“墙头草”。这些人表面上很风光,但骨头不硬,关键时刻靠不住。如果干部队伍中这样的人多了,就会贻害党和人民事业。
▼ 军队中一些干部担当作为的“怪象”浮出水面
军队调整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一些深层次矛盾问题逐渐凸显,“第三次战役”已经开始打响。当前,总的来看,经过此次军队变革重塑,绝大多数干部是积极向上、奋发图强、敬业尽责、担当有为的,但也有一些干部动力不足“不想为”,不思进取当“庸官”;能力不足“不会为”,束手无策当“看官”;担当不足“不敢为”,推诿扯皮当“躲官”;作风不正“不真为”,漂浮散漫当“懒官”……军队中一些干部担当作为的“怪象”逐渐开始浮出水面。
一些干部在潜移默化的不经意间被这些“怪象”给“躺枪”了,不知你的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或者更多的“怪象”,你有没有被“躺枪”呢?
3
担当作为的“忧伤”
你“思量”了吗?
被誉为“当代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的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 · 勒温,在动力心理学中提出著名的动力行为公式:
此公式的含义是,个人的一切行为(包括心理活动)是随其本身与所处的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的。可以看出,动力的诱因包含环境外因和个人内因,并通过相互作用产生影响。
正如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剖析干部担当作为不给力的“忧伤”,可以从担当作为的个人内因和外在因素两个视角来“思量”。
(一) 从个人内因视角来看,个人内在因素功效发挥不好是造成担当作为不给力的关键所在
1. 思想认识上不到位,迷失了行动上航向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指南,思想认识上的迷航必然会引起行动执行上的迷向。当“从军报国成为一句空话”,就会缺少干革命的激情;当“带兵打仗轮不到我上”的思想占据大脑,就不会有对军官职业的热爱;当“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不再是主流”,更不会激发起工作的动力。
在现实中,一些干部思想根子仍是“平平稳稳就是讲奉献、安安全全就是做贡献”,有的还沉浸在 “盯着位子干、瞄着领导干、算着年头干”,甚至“有希望拼命干,没希望靠边站”,仍处在“转型适应期”、“心理调适期”、“风向观望期”,迟滞了行动上担当作为的思想动力。
2. 个人需要未能满足,失去了担当作为的动力引擎
可以看出,马克思和马斯洛的需要理论都把人的需要看成是人的行为的原始动力。也就是说,需要是动力产生的基础,动力是需要的动态反映。个人需要是一个“需要—满足”之间动态调整变化的过程,具有“需要上升—永不满足”的特点。每个人都在积极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却很难实现,往往是需要大于满足。比如,满任职年限干部最大需要就是晋升职务和军衔,但“金字塔”型结构和优胜劣汰的规则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心愿。当两者出现严重失衡,尤其是个人需要未能及时得到平衡满足时,就会失去担当作为的动力引擎。
3. 个人期望未能实现,打破了担当作为的心理契约
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E.H.Schein)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提供的一种配合”,核心是员工的满意度和组织的期望值之间的平衡。
▲ 违背过程中心理契约激励作用变动曲线
然而在现实中,双方之间的心理契约时常遭到破坏:说起来是一套标准,做起来是另一种态度,一边是“鞭打快牛”,一边却总让“老黄牛”吃亏;破解难题时把闯将当作“排头兵”靠前用,出现失误时则把他们当“责任人”往前推;一边强调为战选人、以战用人,一边又认为“反正不打仗,用谁都一样”……
这种心理契约的违背使个人产生愤怒和失望,对组织失去了信任,形成了军队一些单位内部的“塔西佗陷阱”,进而失去了担当作为的内在动力。
4. 缺少目标方向牵引,担当作为的动力不足
从目标管理理论可以看出,设定合理目标并加以有效自我控制,能很好地激发工作的动力。结合当前实际来看,有的把职务晋升作为终极目标,有的把“安全不出事作为最大目标”,有的信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正是由于这些目标方向不明确、设定目标不合理、调整目标不及时、自我控制不严格等问题,导致围绕目标拼搏奋斗担当作为的动力不足。
5. 思考问题站位错差,缺失了应有的担当作为
思考问题的站位点决定了认识问题的立足点,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对事物的理解认识截然不同,有些甚至大相径庭。
一些干部之所以出现担当作为不给力的问题,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思考问题的站位点出现了错差。他们都是从个人角度出发,过多强调个人需要、个人诉求、个人目标,没有换位站在组织的角度考虑,是否做到了干部的基本要求、履行了相应的使命任务、肩负了应有的义务责任,在权利与义务匹配、付出与回报对等上失去了平衡,缺乏为部队建设尽心尽力的责任担当和敬业精神。
(二)从外在因素视角来看,各种外在动力因素激发活力不到位,造成了干部“担当作为的神经系统”反应不灵敏
1. 容错纠错机制不健全
有的单位对待干部态度不端正,存在“干部犯了错误一棍子打死”现象,一些干部因为训练管理中发生问题而受到处理牵连,有的受到匿名信举报而错过了职务调整期……
这种“容不得干部犯错”做法伤了很多干部的心,以至于出现“宁可不干少干也不能多干多错”的“怪象”,有人形象地将这个“怪象”总结为“洗碗效应”,认为洗碗多难免要打破碗,难免要被责骂,还不如少洗碗、不洗碗。这种类似“洗碗效应”的负向激励影响了干部的担当作为。
2. 编制体制结构有瓶颈
在干部冻结积压、满年限人员增多、编制岗位减少情况下,“金字塔”型编制中的“葫芦状”干部队伍结构中的瓶颈问题更加凸显,犹如“万人抢过独木桥”,出现暂时性拥堵现象,很多干部落编不成“被编余”、职务晋升“在排队中等待”、“等待中超龄”迫于无奈,让很多干部感到“船到码头车到站”,基本上“干到头了”,看不到晋升的希望,挫伤了一些干部担当作为的积极性。
3. 竞争淘汰机制未奏效
美军两次未得到晋升的军官将会退出现役,我军现行的干部政策制度中竞争淘汰的机制奏效不明显,在干部全程淘汰制度上还需要加强落实,“只进不出”的模式使干部的职业危机感不强,可能会“丢掉铁饭碗”的意识淡薄,总有一条“后路”可以选择,“混够年限向后转”的思想“大有市场”,使得一些干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动力明显不足,激发担当作为、踏实干事的劲头不够。
4. 能力素质升级不及时
有的单位对干部重使用轻培养,对干部个人发展路径缺少长远规划,一些干部受“五多”及其“变异体”、“衍生品”影响,长期处于“忙乱烦、苦累紧”状态,“小马”过载拉“大车”,疲于事务性工作,累于各种应付,严重牵扯精力、无暇学习升级,导致干部能力素质跟不上新形势发展要求,担当作为的能力素质不过硬。
5. 政策制度还不够完善
一些单位在干部晋升考核中,定性评价多、定量考评少,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大项任务中考核还比较少,在公开度、公平度上还需进一步加强。
一些待遇保障体系还不配套,贡献率与获得率不匹配、待遇保障与工作付出不对等、同级别不同岗位都是“大锅饭一锅煮”,这种“平均主义”的待遇保障体系模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干部的干事创业的动力。
4
担当作为的“风向”
你“起航”了吗?
《实施意见》着眼激励全军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系统谋划、综合施策,不是单从干部工作某个方面作出规定,而是统筹兼顾干部工作各个方面,抓住影响干部积极性的关键症结,着力将干部选育管用的各个环节衔接贯通起来,作出通盘部署、制度安排,不仅为广大干部成长提供了风向标,而且为加强和改进干部工作提供了路线图。相信各级党委在贯彻落实上会细化出台一系列相关的举措,最大限度地为干部提供担当作为的政策制度保障支持,让广大干部聪明才智充分涌动、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笔者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这份《实施意见》所蕴含的机理,与教育心理学上的著名规律“罗森塔尔效应(Robert Rosenthal Effect)”中的“正向激励”作用有异曲同工之处,其核心思想是“期待效应”和“动力效应”会激发人的担当作为的潜能,通过不断的进行正向激励,使人充满动力能量、为之拼搏奋斗而获得成功。这就是说,无论是对于组织还是个人,只有始终坚持“正向激励”的引流导向,才能不断激发担当作为的动力能量。
“劣币驱逐良币”“无为胜过有为”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时,处在新时代,站在新起点,我们应当如何担当作为、奋发有为呢?
(一)要端正思想认识,激活担当作为的动力之源
思想认识的高度决定了行动落实的力度,思想认识的深度决定了激活动力的程度。只要思想能过硬,没有工作推不动;只要认识能到位,任何工作都不累。夯实思想认识的基础,是干部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永不懈怠的动力之源。
一是要抓住坚定理想信念这个根本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理想信念,就像石头的坚硬、丹砂的赤红,是政治担当的根基。干部担当作为不给力的根源在思想有误区,必须要把理想信念的“钙”先补起来。
(图片来源:解放军报)
习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只有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才能铸牢干事创业的动力之基。
二是要抓住事业心责任感这个关键
事业心责任感是每名干部的立身做人之本,事业心是进取向上的表现,责任感是不辱使命的写照。《实施意见》提出了大胆使用“黑包公”、“拼命三郎”、“老黄牛”式的三类干部,为干部成长刻画了努力的“肖像榜样”,明确了同故意违法违纪区分开来的“六种情形”,为干部大胆创新有为、积极干事创业“保驾护航”。只有不断强化事业心责任感,才能始终充满干事创业的激情动力。
三是要抓住振奋精神状态这个落点
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干部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基础,是成就事业的力量源泉,也是干部担当作为的外在表现。动力足则精神状态好,动力不足就会萎靡不振。
1956年11月15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中强调,“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只有努力激发干部的这“一点精神”,才能不断充盈他们投身强军兴军征程的力量源泉。
(二)要聚焦主责主业,激活担当作为的动力之柱
近日,习近平在中央军委军事工作会议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要把新时代军事战略思想立起来,把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立起来,把备战打仗指挥棒立起来,把抓备战打仗的责任担当立起来。”
一是要强化战场无处不在、冲突随时爆发的意识
过去的2018年风云变幻,无论是我军170舰向美军“迪凯特”号驱逐舰的“海上亮剑”,还是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无论是中兴事件、孟晚舟事件,还是网络意识形态搏弈,处处弥漫着战火硝烟,时时充满了激烈较量。
正如习主席所讲,“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增多”,“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安全和发展大势,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打仗意识,扎扎实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各项工作,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
二是要肩起备战打仗的责任担当
习主席在今年的开训动员令中指出,“始终把备战打仗作为第一要务、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要“立起新时代指挥员好样子”,提出了“三个带头”的指示要求,为我们新年度练兵备战打仗指明了方向。
▲ 1月4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中央军委2019年1号命令,向全军发布开训动员令。(新华社记者李刚 摄)
对于我军各级干部,尤其是一线带兵打仗的指挥员,肩起备战打仗的责任担当,首当其冲的就是先把自己练强,再把官兵带到战场打赢。正如亚历山大所言:“狮子率领的羊群战斗力远胜由绵羊率领的狮子。”练兵打仗、带兵打仗,我军各级领导干部责无旁贷、使命神圣、任重道远。
三是要聚焦难题破解制胜机理
“宜将剑戟多砥砺,不教神州起烽烟。”砥砺“剑戟”就是要用好手中的各种“武器”、破解作战的各种难题、掌握斗争的制胜机理,也就是习主席所说的“把战略战术练精,把作战体系练强,把制胜招法练过硬”,注重在复杂环境下、极限条件下的体系对抗,在研究战法制胜机理、掌握作战必杀绝技、破解攻防瓶颈弱项上勇于担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切实肩起备战打仗的责任担当。
(三)要注重能力升级,激活担当作为的动力之芯
现在一些干部不担当作为,除了动力不强“不想为”之外,还有能力不足“不会为”的问题。“不会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为、不想为”,只要“想为、敢为”,经过学习提高、能力升级、实践锤炼,逐渐也能“会为”。
一是以时不我待的状态抓紧学习思考提高
毛主席“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和刘少奇“一天不用功,赶不上毛泽东”的经典对话,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谦虚好学的品格。习主席在一次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谈到,“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他曾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革命战争年代,我军官兵“认字就在马背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通过“战斗的学习”,一点一点地积蓄胜战底气。
作为新时代的干部,必须有这种“本领恐慌”和“点滴学习”的意识,在“吾生也有涯”中,带着思考去读书,在读书中多思考,为研究解决强军兴军征程中重大现实问题提供新思路、新举措,这才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精髓所在。
二是以非我莫属的心态磨砺担当作为的本领
不管是战争年代炸碉堡的董存瑞、高呼“向我开炮”的王成,还是和平年代的“爆炸瞬间将战友护在身后”的杜富国、“面对冲过来的货车舍命推开战友”的王成龙,无论是“蓝天折翼的金孔雀”空军歼-10女飞行员余旭,还是为保护试验平台挺身而出、壮烈牺牲的黄群、宋月才、姜开斌,无论是全军英模林俊德、张超,还是守岛卫国32年的王继才,他们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的担当作为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英雄的影响是永恒的。不怕错误敢担当,不怕牺牲勇作为,以非我莫属的心态磨砺担当作为的本领,才能实现新时代的人生梦想。
三是以破釜沉舟的姿态起航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新征程
列宁说 “只有什么事也不干的人才不会犯错误”,莎士比亚说“最好的好人都是犯过错误的过来人”。《实施意见》划定了可容的“边线”,越过“边线”就是不能触碰不能容的“底线”“红线”,坚决不能拿容错当“保护伞”“令箭牌”,搞纪律“松绑”。
我们应不时叩响邓小平提出的“三怕之问”,得到了心灵的坚定回应之后,更加以破釜沉舟的姿态起航,练就担当作为的“宽肩膀”“铁肩膀”,勇立时代潮头,发挥“头雁效应”,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奋斗的足迹,用奋斗成就幸福有为的人生,为实现强军梦、中国梦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