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刚开播时,最让观众印象深刻的,就是家庭成分不好的宋运辉为了争取自己的大学名额,站在烈日下要背1000遍《人民日报》。执着、单纯、内向又有些“书呆气”的少年形象,就此树立起来。对于王凯来说,这场戏也是他对这个人物最深刻的印象之一。
三十出头的成熟男性,扮演十七八岁的少年,哪怕王凯外形再年轻,形与神上总归是有些距离的。王凯采用的最直接的方法是减肥,瘦成正抽条长个子的少年模样,然后是状态,让自己静下来,剥离掉成人世界的浮躁和杂念,还原到那个时代少年人的单纯干净。
宋运辉背诵《人民日报》社论。
第一集宋运辉一出场,戴着几乎压垮鼻梁的老旧眼镜,时不时皱一皱鼻子,将眼镜往上一顶。松松垮垮的劳动背心里,肩胛骨清晰可见,长手长脚的年轻人肢体神态上透着少年人特有的笨拙和不自信。 王凯在《北平无战事》《伪装者》《琅琊榜》里芝兰玉树般的帅气角色们向后退去,这个执拗土气的乡村少年的形象则浮现出来。
能做到让曾经塑造的经典人物从观众心中暂时模糊,让崭新而不同的人物从观众心中清晰起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殊不知多少演员一生难以走出一个经典人物留下的刻板印象,一生都在重复类似的角色。尤其对于青年演员,一朝因一个角色为观众认可后,往往找上来的角色都是类似的。这样的经历,王凯多年前就有过,而现在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他也显得比不少同龄演员要成熟一些:“年龄段不同,你对于社会的认知,对世界的认知,对人的认知,肯定是在不断加深和扩宽的。演员在不同阶段,肯定有不同的东西想通过角色表达出来。”
这两年,王凯对于作品的挑选比较谨慎,2017年,他只拍了两部电影,2018年,他基本上只拍了《大江大河》一部戏。这在不少人看来,实在是有些“浪费”自己的人气和时间。但对王凯来说,确实是必要的休息调整。采访中,王凯表示,不想让自己一直沉浸在某种状态或某个角色当中,“我得回归到生活当中,我不能在一个角色的影子下活太久,这对我对角色都不公平。”于是,“除了拍自己喜欢的剧本以外,时间还是多留一点给自己。”
目前,王凯马上要投入电视剧《孤城闭》的拍摄,同样是一部正午阳光出品的剧。这几年,王凯出演了多部正午阳光的电视剧,其中和孔笙导演更是多次合作。孔笙对于演员表演的要求,让王凯获益颇丰。“他一直想让我们不要太夸张,或者说,不要用惯性演戏,他需要的是最大限度地真诚。”这就让王凯深感,塑造角色应该沉下来,用心去感受角色,“而不是去想一些‘招’出来,把这个角色给它演飞起来,不是这样。”
入行多年,谈起表演,王凯依然保持着学生时代的那份单纯的喜欢。在他看来,演员是很单纯的,为角色哭,为角色笑,为一场导演认可的好戏开心,为一句没说好的台词难过。“演员需要保留这种天真强大的信念感,他一生都要像个孩子一样。”
【对话】
澎湃新闻
:宋运辉这个人物身上,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王凯
:当时剧本通篇看下来,我觉得,宋运辉给我直观的感受就是很执着,他做什么都一定要做到极致。而且他是特别安静的人,所以我在拍戏过程中,一直把自己放在一个比较安静的状态中,去演这个角色。我认识的宋运辉,不管在多嘈杂的环境中,他内心都是非常安静的。他的这种安静,可能是他成长环境导致的,他会比较胆小,会没有安全感,常年受人排挤、歧视,甚至打压,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很安静的,不太会是张扬的性格。然后他对学习是那么的渴望和认真,所以当他进入学习状态的时候,他是非常专注的,然后加上他本身性格,你会发现这个人有一种安静的魅力。
澎湃新闻
:那看剧本阶段,最让你难忘的一场戏是什么?
王凯
:应该就是在大太阳底下背《人民日报》吧,那场戏确实是在看剧本的时候,我脑海中就有一个大概画面出来了。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说一定要再瘦一点,因为观众看着不同的人在大太阳下做着这样一件事情,他们心里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一个瘦弱的年轻人干这事儿,看着就会让人觉得孩子多不容易,孩子多可怜,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对他?观众会由衷地这么想。这场戏确实很有冲击力的。
澎湃新闻
:为塑造人物应该有咨询过父辈们的时代记忆。他们讲述的内容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王凯
:我问过好多,大家说的都是他们比较碎片化的记忆。我从这些当中,其实我更多不是听他们说的内容,而是让我能形成一种对时代的感受。
但有一个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说到我爸爸的时候。我爸爸现在不在了,我的姑姑说起我爸,说他年轻的时候是特别潮的一个人。我说潮是怎么个意思?她说那会儿我爸爱穿一个大喇叭牛仔裤,一双皮鞋,身上一件花衬衫,然后解开两三颗扣子。我也没看到我爸年轻时的照片,就通过姑姑的口述,我一直在想象我爸年轻的时候是什么样。因为我姑姑她不会说普通话,她就用家乡话说:他还烫了一个螺旋头。我还心想:螺旋头是什么头……
宋运辉和室友兼同事大寻(赵达饰演)
澎湃新闻
:这听着有点像剧里的“大寻”?
王凯
:对!后来进组拍戏的时候,我一看到“大寻”出现,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这不就是我爸的形象吗?就感觉他那一身装备,跟姑姑描述的我爸是一模一样。这个我印象特别深,还挺有意思的(笑)。
澎湃新闻
:宋运萍去世,是该剧最大的哭点之一,也对小辉和东宝的人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你觉得姐姐对小辉来说意味着什么?姐姐的去世,对小辉最大的影响是?
王凯
:姐姐对宋运辉来说就是他的一片天,因为家里父亲一直在被批斗,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他的性格一直是唯唯诺诺,生怕说错话,做错事,更不敢惹事。有时候家里人吃亏了,他也不敢反抗,所以小时候一直保护小辉的都是姐姐。
而且有什么心里话,小辉都跟姐姐说,姐姐懂他,不开心或者委屈,姐姐开导他。所以当姐姐没了的时候,就会非常难受。现在跟你边说边回忆那段剧情,我还是会有点难受,心里很不舒服。小辉那种心情就像天塌了一样。对于宋运辉来说,失去姐姐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真的要让自己长大了,因为再没有姐姐的保护了,你不能再像个孩子一样,再像个有姐姐的孩子一样,可以撒娇,可以任性,可以胡闹了。从此以后只有你一个人,去面对这个社会,面对这个世界,只能逼迫自己成长起来,强大起来。
姐姐去世,小辉在灵堂的一段哭戏
澎湃新闻
:和孔笙导演合作多次了,聊聊这些年从他那里学到的?
王凯
:在我眼中,孔导是很开心的一个人。他在现场是坐不住的,特别有活力的一个人,然后我们老说他像个小孩一样,好奇心特别强,又爱玩,然后在现场也不会对任何人呼来喝去,在他的剧组工作大家都比较享受这个状态,环境很融洽,大家工作也很开心。
孔导不管拍什么戏,永远特别细致,你别看他坐不住或者很爱玩,但所有东西他心里都有数,所以他看到什么不对的或不确定的,他一定会说出来,说这个符不符合?那个对不对?他是个特别细致的导演。另外对于演员的表演,他一直想让我们不要太夸张,或者说,不要用惯性演戏。他还是希望有人能真诚地去“表达”这个角色,而不是去“演”这个角色。他需要的是最大限度地真诚,然后对于现场的服化道,他追求的是一种细致和真实。我觉得这是孔导的风格,作为演员也能从中获益很多。我就会觉得我该沉下来,用心去感受角色,而不是说是去想一些“招”出来,把这个角色给它演飞起来,不是这样。
澎湃新闻
:越是有代表作,观众对你期待就会越高,但要想每次都有突破或塑造经典,是很难的。会有这方面的压力,或证明自己的动力吗?
王凯
:动力多多少少会有,我觉得演员到一定的阶段,一定会想,是不是要换一换别的类型角色去演。年龄段不同,你对于社会的认知,对世界的认知,对人的认知,你肯定是在不断加深和扩宽的。那你在不同阶段,肯定有不同的东西想通过角色表达出来。所以我觉得这个是无可厚非的。
但我觉得更多还是一种缘分,有的东西不是你想得到就一定能得到的,包括一部戏,或者一个角色。一部戏能不能够得到观众的最终认可,其实很多时候不是说我尽力演好,这个戏拍好了,制作水平也高,但是它就一定能得到观众的认可或者喜欢吗?这也说不定,真是天时地利人和各种条件综合起来的东西。
作为整个行业链当中的一环,我们只能说,尽力完成我们的本职工作,这是我们能做到的。但最后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或高度,是否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我觉得我也打不了保票。
澎湃新闻
:入行这么多年,你觉得它对你的吸引力有变化吗?或者说你在对这份职业的认知或者心态上有变化吗?
王凯
:我觉得还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就是因为喜欢。最开始的时候我就喜欢表演,在读书的时候,我就爱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我的表演欲是很强的。然后跌跌撞撞地进入了大学,踏入这行之后,再往后就发现,一直让我坚持到现在的,除了最初的这种天性里对表演的喜欢,再就是演员的那份单纯。
演员有的时候很单纯,单纯到什么程度呢?他可能因为一句台词没说好,就很不开心;但也可能因为一场戏拍得很爽,导演觉得对了,就很开心。所以演员很容易满足的,我觉得做演员最大的成就感是我演好一部戏,演好一个角色,这是对我最大的肯定,这是我最开心的事情。在剧组里,要是听到别人说谁“戏不咋地”,“那个演员不行”,这对演员来说真是很难过的。演员有时候得到一句肯定和鼓励,就是最开心的事情,很像小孩子一样,非常简单。
我觉得,演员需要保留这种天真强大的信念感,他一生都要像个孩子一样,别人说什么他都信,别人夸他就开心。单纯到这个样子,你是会很敏感的,我觉得保持这种敏感和好奇心,创作上就能一直长久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