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差异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一种群体差异。人们一般认为男人习惯“聚合式”的看待世事,而女人则会“发散式”的看待周围的一切。性别差异是男女之间多维度宽泛的区别,主要受生理,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1.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
生理差异导致的人格差异主要是由激素决定的。男性睾丸激素的增加会导致攻击行为的增加,睾丸激素水平与支配性和成就有关。女性雌性激素周期性的波动与情感和情绪波动密切相关。因此男性常常被描述为具有攻击性,独立,非情感化;而女性被描述为被动,依赖,情绪化。但实际上激素对人的影响有限,由于激素水平的波动导致人格改变的情况非常少见。
现代脑成像技术的发展表明,男女在能力上确实存在着差异。男性在数学推理能力上优于女性,而女性在语言能力上优于男性。在感知他人情感方面,女性也表现出更加细腻和准确的特征。这是男女大脑处理信息的神经路径不同导致的。在确认情感信息方面,女性会启动更深层的,皮层下的大脑结构;而男性在处理与推理有关的信息时,前后大脑皮质区域更为活跃。从记忆方式看,女性善于机械记忆和情感记忆,而男性善于意义记忆和运动记忆。
2. 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是心理产生的决定性条件,也是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文化主要通过影响性别角色的形成来对人格中的性别差异起作用。性别角色自个体出生之后即开始形成和发展,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传统期望。它是指特定性别的个体在一定社会群体中占有的适当位置及其被社会和群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是一种社会性别。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导致社会文化意识要求男性从物质上对家庭和国家承担责任,所以男性形成了更独立,更刚强的人格特质;要求女性在家庭中充当贤妻良母的角色,所以女性更加内敛,含蓄和忍耐。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以及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这种传统的分工模式被完全打破,男女之间的人格特质正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功能正在逐渐被世人所认可。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依然会认为女性多愁善感,具有服从性,易受暗示;而男性具有独立,攻击,占有,冒险等人格特质。这种对男女人格特征的传统认知我们称之为“性别刻板印象”,它是指社会对男性,女性特征所持有的固有信念。研究证明,男人和女人的特质其实是十分相似的,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比不同之处要多得多。
3. 男女之间的人格差异
排除刻板印象的干扰,男女之间的人格差异主要体现在攻击性,嫉妒,情绪情感,成就动机等方面。
3.1 攻击性
攻击性是指对他人有意挑衅,侵犯或对事物有意损毁等心理倾向和行为的表现。对年轻人而言,男性的语言和身体攻击行为高于女性。从儿童首次意识到性别角色的期待开始,女孩的攻击行为就明显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会逐渐减小,50岁之后几乎没有差异。男女攻击性的差异虽然与激素分泌水平有一定关系但主要是社会学习的结果。
另一种攻击性的概念称为“关系攻击”,是指通过故意操纵和破坏他人的同伴关系而伤害他人的行为,例如散布谣言或者将他人从团体中排斥出去。关系攻击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目前研究结果是有分歧的,这可能是研究方法的不同造成的。
3.2 嫉妒
在嫉妒这个问题上,男性由于要面对父亲身份不确定这样的难题,对性行为的嫉妒水平最高。女性如果遭遇配偶资源的损失,她们的后代就会面临风险和威胁,因此情感嫉妒的水平相对较高。
3.3 情绪性
情绪性是指个人在人格上情绪易于激动的特征。以自我报告为依据的研究大多表明女性比男性更情绪化。而建立在观察基础上的研究结果显示并非如此。有研究证明女性在情绪认知的速度和准确性上较男性有明显的优势,她们对自身和他人的情绪线索更为敏感,同时也容易受到抑郁情绪的影响。而男性的情感大多是自我取向的,自尊水平上男性是高于女性的。
3.4 助人行为
助人行为又称为利他行为。在社会化过程中,男性和女性不同的文化和情境经验形成了他们不同的行为方式。在压力情境中,女性主动帮助人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在非压力情境中,女性更多的会以间接的方式助人。而男性在有风险的情境中,更有可能出手相助。
3.5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追求自认为有价值的事情,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动机。中国男性的成就动机水平高于女性。但这个研究结果可能是由于性别角色社会化方面的差异导致的。男性和女性对成功的定义并不相同。女性认为他人的认同是一种回报,有可能把别人的幸福看得比自己的成功更重要,因此在追求成就时会做出与男性不同的选择。另外,研究者发现近段时间女大学生的成就水平动机有明显的提高。
3.6 支配控制
如果将侵犯行为定义为支配,那么男性肯定比女性具有更强的支配性。如果支配控制包括领导素质,控制行为,对抗控制行为等,则性别差异并不明显。依赖性方面的性别差异很有可能是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导致的。有研究显示,孤儿院中的孩子,很少能看到依赖性上的性别差异。
3.7 人格障碍
男女人群在人格障碍中的患病率是相当的,但在障碍类型上表现出了一定的倾向性。男性强迫性,分裂型,反社会型和自恋型人格障碍较多,而女性患者更多是表现出边缘型和回避型。
3.8 大五人格的性别差异
大五人格中的五个因素与性别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一般来说女性在神经质,宜人性和严谨性方面的得分高于男性。男性在外向性和开放性上的得分更高。
4. 性别差异的相关研究
随着心理学技术的发展,人格中男性化-女性化特质从最初的单维双极模型到双性化双维模型再到双维双极模型,性别类型从最初的两种发展到七种。这些模型的共同特点都是外显的自陈量表。最新研究表明,人们对社会信息的加工不仅包括外显的社会认知,还有一个内隐的社会认知,通过内隐联想测量可以测量出以自我图式理论为基础的男性化女性化特质的内隐结构。
跨文化跨地区的人格比较研究表明,东方人比西方人有高的神经质和低的外向性。在所有的社会文化中,男性都比女性更有攻击性,在支配性,竞争性和犯罪行为上也与女性有着较大的差异。
价值观方面男女也表现出不同的取向性。男性在权力,刺激,享乐主义,成就,自我定向的价值观高于女性;女性在仁慈,博爱,安全等方面高于男性;在传统和服从方面则没有性别差异。
参考书目:津巴多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举报/反馈

望舒的解忧铺

5670获赞 551粉丝
若透过文字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 那么山水温柔, 你也温柔。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