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马伯庸小说《古董局中局》改编的同名网剧已经上线,在此之前,围绕着文物古迹的两大“IP”《盗墓笔记》系列和《鬼吹灯》系列改编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尽管从评论口碑、制作水准、表演水平等诸多方面这些作品表现参差不齐,但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如何解释故事主人公行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问题。
在观众的印象中,夏雨上一次饰演和文物古玩相关的角色,还是在根据《鬼吹灯》系列小说改编的电影《寻龙诀》中饰演的“大金牙”,一个从死人嘴里掏金牙给自己戴上的角色。在《古董局中局》里,夏雨饰演的许愿也是一个文物工作者,不过这一次的角色行得更正,面临的也不再是“盗墓”题材作品中的困难。
以文物鉴定为表现内容,最大的优势在于无需合理化人物行为,却也并不是没有处理上的难题。由于《盗墓笔记》《鬼吹灯》两个“盗墓”题材系列小说都涉及了真实的历史时代背景,也需要对故事时代特征进行必要的强化和处理。可时代感的强调在“盗墓”题材中并不占主体部分,故事的主体大多发生在地下,一旦战场转移到地下世界冒险,地上世界所处的时代便不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古董局中局》的主线故事设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故事虽有传奇色彩,但经历并不涉及奇幻与人造奇观,对真实性的诉求大于对想象力的追求,这也要求创作者必须在还原上世纪九十年代情境上下苦功夫。
遗憾的是,网剧《古董局中局》这点做得并不好。尽管《古董局中局》剧中人都拿着九十年代流行的“大哥大”做通讯工具,但在时代感的处理上漏洞百出,从室内装潢到人物着装反映的仍然是当下的生活,例如第五集中黄烟烟练习射击的场馆墙上出现了近些年才流行起来的透明亚历克板,再比如日本友人木户加奈穿着的亮色丝袜用的也是近几年的流行色。制作商的疏漏难免让观众产生时空的割裂感,从而降低了故事的可信性,无法让观众投入到故事中去。
尽管网剧《古董局中局》在时代背景处理上出现了纰漏,影响了网剧的整体质感。但在文物鉴定的表现手法上和演员表演上还是由可圈可点之处的。
与强化故事中历险经历一样,为了让角色能够摆脱静态念词的状态,在表现夏雨饰演的男主角许愿鉴定文物的手法上,网剧加入了许多夸张的戏剧化手法,让鉴定文物像表演杂技一般上下飞舞,让手法看上去更加玄妙之余,增强可看性。
表演方面,被原著作者马伯庸视为人物形象原型的夏雨为“许愿”这个角色增色不少,无论是拦截窃贼急中生智装盲人,还是后续为套出沈阳道造假内幕假扮日本文物商人,夏雨把这个背负着家族命运、骨子里正派而又不乏市井气的人物演得鲜活生动、真实可信。文物鉴定权威组织“明眼梅花”五脉中四脉的掌门人饰演者选角也都贴合读者的想象,尽管这些角色戏份不重,却有着四两拨千斤的能耐。几次出场点破人物性格,穿针引线,为故事走向最终的高潮埋下伏笔。
同是围着文物古迹打转,光天化日名正言顺追踪文物的《古董局中局》无需再解释角色行动是否合理合法,却仍然需要与“盗墓”题材作品面对着同样的问题——如何更好地表现历险故事?如何更真实地再现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以防观众出戏?没能解决好这两个问题的《古董局中局》就像剧中文玩老字号瑞缃丰卖出的火沁法佛头。有点意思,但细琢磨起来发现真不是。从“盗墓”题材地下历险到“古董”做局在地上冒险走过了三年时间,而这一类型的国产影视作品走向完善还需要走多远?
□戴桃疆(剧评人)
新京报编辑 吴龙珍 校对 王心
举报/反馈

新京报

6489万获赞 681.3万粉丝
新京报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管主办,2003年11月11日创刊。新京报社已经发展成为兼具新闻采编、社会调查、舆情分析、政务服务、金融信息、智库研究、教育培训、品牌推广、公益文创、活动会展等功能,集“报、刊、网、端、微、屏”传播于一体、媒体融合转型下的现代综合性主流传媒机构。
新京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